APP下载

墨海泛舟写大爱

2016-07-09潘洪伟

雷锋 2016年2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官兵雷锋

潘洪伟

是怎样的一手妙绝书法让他享誉大江南北?是怎样的一种对军队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他克服和战胜了那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上高原、下海岛,赢得了那么多人的喜爱和尊敬?又是怎样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拼搏,使其成为一位“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共和国60年功勋文艺家”?让我们走近著名书法家李洪海的公益、书艺人生——

1

李洪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协理事、国防大学客座教授。童年时代,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是他美好的梦想。理想高远,更重躬身习练。其初以“二王”入手,勤临强记,从而打下了厚实的学书基础。

20世纪70年代初,被著名书法大家启功收为门生。多年来秉承“启氏风骨”,吸纳古今、诸家所长,后又在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研究生班淬火加钢。其所成之书,行笔雄劲挺秀,结字疏密巧布,气韵生动俊洒,舒展如灵动羽翼,开阖如江海奔流,昂扬如万马奔腾。尤其行书,既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悠悠风韵,又展现着中国军人那种丹心系家国、铁骨护山河的龙马精神。80年代初,一跃成为当时我国书坛中一位不可小觑的“黑马”,其书法作品先后在全国历次大赛中获得百余次奖项,获奖书作被多家编辑入册入集;进入90年代,更响誉全军、名扬国内外,其作品被中联部指定为国礼赠送国外元首。书法家启功欣然为其题写:“舞鹤游天、群鸿戏海,昔先贤论书之语,今观李洪海同志之笔,宛然如此境界,乃知此语非夸也!”蓝天出版社出版了由启功先生题写书名、刘炳森先生作序的《李洪海书画印选集》,本人也应邀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创作了书法作品李东东撰文的《八一赋》。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强军兴军的新论述、新要求。李洪海在学习中备受鼓舞,创作灵感大为激发,仅用3个月时间将习近平总书记强军兴军的一系列论述分别以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三个部分创作成100幅《强军兴军号角》为主题的书法作品展,这个展览在军事博物馆首展后又分别到基层巡展,受到官兵热烈欢迎。

应中国航天控制中心之邀,李洪海为神舟十号发射壮行激情创作书法作品“中国梦”。为了表达对航天英雄的崇敬与祝福,2013年 8月,李洪海顶着烈日来到航天员训练大队,以“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为题,精心创作了数幅书法佳作,赠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等10名航天员,同时还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书法课。早在神十飞天前,他就曾专程赶往航天城,为航天发射中心创作、赠送书法作品,激励航天英雄群体圆满完成任务,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再立新功。2013年11月25日,其在神十搭载的“中国梦”书法作品和公证书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2012年初,李洪海响应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历次发出的关于大力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号召,萌发了用书法形式宣传雷锋精神的想法。经过认真准备,他从《雷锋日记》中精选出了50条日记片段以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五个方面精心创作了50幅书法作品。这个用心和手、笔和墨展现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和高扬雷锋旗帜的展览到部队一经展出,便受到了全军官兵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喜爱。总政治部原主任李继耐上将感慨地说:“在全军上下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扎实掀起学雷锋活动热潮之际,我高兴地看到由50幅书法作品到部队展出并结集成的《李洪海学录雷锋日记》。这是洪海同志以书法形式弘扬雷锋精神的一次艺术实践,对于青年官兵学习雷锋,了解雷锋的成长经历和感人事迹,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伴着中国梦、强军梦的铿锵时代号角的吹响,2013年3月,心系国防,情牵官兵的李洪海从北京一路向南奔赴南海前哨某水警区慰问官兵。在海岛上,他深入了解海军官兵的训练、工作、生活、学习和家庭情况,感怀于官兵“以岛为家、乐守天涯”的报国行动和甘于吃苦奉献精神,带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激情满怀地为海军西沙某部书写了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翌日,又为某驻岛官兵热情书写了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书法作品。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彊壮丽宽广。我爱海岸耸立的山峰,俯瞰着海面像哨兵一样。海军战士红心向党,严阵以待紧握钢枪。我守卫在海防线上,保卫祖国无尚荣光。”李洪海十分了解这首为海军战士喜爱的歌,他便将歌词用书法形式创作出来,呈送给海岛官兵。如今,每当有人让他谈一谈“翰墨海疆行”的经历,李洪海感慨道:“无论是北海、南海,还是东海,每当提到这个话题,我的心中就会唱出《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这首歌。只要一想到这支歌,我就感到浑身都充满力量。说句心里话,每一次当我看到官兵们被烈日晒的一张张黝黑的脸,从心里强烈感觉到我们的官兵的确不愧为是祖国的钢铁长城!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什么是吃苦?什么是牺牲?什么叫奉献?就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了答案,他们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4

无论是昔日的小荷初露,还是如今的大有名气,李洪海都一贯奉行“好人”标准,经常用“一个人做好事易,难得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句名言鞭策自己。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活动中,人们总能见到他的身影。在1998年南方长江抗洪一线,他在简陋的环境中用军人和书家的热血丹心,创作出那一幅幅书法作品,凝聚起一种众志如山,排山倒海的力量。2003年“非典”疫情在全国各地扩散,又是他,和战友们共同冒着可能被传染的生命危险,将书法作品送往多家医院,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并鼓励被传染患者咬紧牙关战胜病魔,迎接生命的春天。

2010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青海玉树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急难时刻又见心有大爱的李洪海立即与中国书协副主席苏士澍共同创作了70幅价值150万元的书法作品捐赠给灾区师生。为感恩师德传承文脉,2010年1月,李洪海将义拍书法作品所得的100万元在家乡天津武清设立了以启功书斋命名的“坚净文化艺术奖励基金”,以奖励在文学、书画、诗词音乐艺术创作方面涌现出的突出人才和先进集体。为此,中国书法家协会特为基金会成立发来贺电,

5

“作为受党、军队和人民培养的一名文艺战士,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和宗旨,只有这样功在不舍的去做,才不负党、军队和人民对我多年的培养和厚爱。”2014年4月,李洪海同军事博物馆领导一行怀着无比虔诚之心到河南兰考县拜谒焦裕禄陵园。到达兰考当天,李洪海将创作的习近平主席撰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书法作品赠送给焦裕禄纪念馆,并拿出5万元作为“兰考坚净助学基金会”启动资金,用于济难助困。随后,他又积极筹款,拍卖了新创作的书法作品和自己多年来积攒的工资和稿费,将助学基金追加到100万元。兰考县委宣传部长李金光在接过助学基金支票后激动地说:“如何贯穿焦裕禄精神这条红线?怎样让‘三严三实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说句心里话,今天我们在书法家李洪海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阳光的闪耀。”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李洪海每当想起兰考之行,就总想再回去看一看的愿望。2015年8月,李洪海再次来到兰考。当了解到有1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上学因家庭贫困拿不出学费时,便提请助学基金会为学生每人发放5000元资助,同时还给每位受资助大学生赠送了《李洪海学录雷锋日记》并手书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书法作品。

“南征北战,踏遍边陲海疆洒人间大爱爱系士兵百姓,泛舟墨海,不息创作激情情注美丽中国。”这是一位文化名人为例洪海60岁生日撰写的一幅联句。

在此文行将“收官”之际,笔者又获悉李洪海于2015年9月,参加了由中央电视台、中书协组织的“万福送万家 翰墨光明行”青海慈善活动。此行可谓关山遥远,李洪海随团登上海拔5000米高原险峰为藏民送福送暖,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疾苦的牵挂惦念和践行“三严三实”的模范行动圆满完成了这次高原之行,他还怀着对班玛人民的深情厚谊写下了一首长诗《班玛颂》:蓝天无垠白云镶嵌,草原广袤绿海无边。玛珂河水蜿蜒流淌,山峦叠翠起伏连绵。神驹烈烈蹄奋腾远,牦牛黝黝墨染生烟。原始森林令人神往,矿产丰富蕴蓄非凡。野生动物繁多种类,水中熊猫哲罗鲑鲜。文物古迹遍布四野,藏家碉楼堪称奇观。红军长征途经之地,播撒火种誓书宣传。佛塔金瓦光芒闪耀,经幡悬挂五彩斑斓。藏回撒拉满蒙土汉,民族共融美好家园。高原圣境如梦如幻,莲丰花艳路长天宽……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官兵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书法作品选登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