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生态乡村建设模式探讨

2016-07-08景魏娟沈昱青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生态文明

景魏娟+沈昱青

摘 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生态环境保护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可见,生态乡村建设研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从生态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理论进行了研究,阐述生态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河南生态乡村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设生态乡村要政府作为,市场导向,社会服务,只要依靠这三种力量才能真正实现生态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河南生态乡村的建设对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建设生态乡村有利于河南这个粮食生产核心区扩大经营规模,增加河南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对河南生态乡村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生态河南、和谐中国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乡村的含义

生态乡村包括生态乡村环境建设,生态乡村产业发展,生态乡村文化建设以及生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四部分,通过将农业生态系统,人居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组合考虑,实现生态生产和人民生活生态的高度统一。

二、河南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耕地资源破坏严重。由于我国的农业运作方式不够优良,土壤盐碱化不断加重,导致土地闲置与荒芜,耕地破坏严重。同时,近二十年的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生活垃圾,废渣废水等污染物排到土地里,导致乡村成了耕地污染的重灾区。另外,河南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较少,造成农田荒废,土地资源浪费。

(二)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保持生物物种多样性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不合理的乱吃胡塞及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破坏了大自然环境,破坏了乡村生态,并且人们无视自己的生态破坏行为,导致物种(蜻蜓、蝴蝶等)急剧减少甚至灭绝。

(三)乡村居住环境被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活垃圾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在农村,目前各种不环保产品在农村市场售卖,产生的垃圾无处倾倒。第二,水污染。大量农产品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很多农村地区没有污水收集管网,村民的浅水表层饮用水大多被污染。第三,大气污染。由于工业的发展,煤炭的开采利用,汽车尾气的释放,都是大气污染的来源。

(四)相关生态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生态涉及面广,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方面出发,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理念相对落后、规定不够细致、操作性不强,需要加强与完善。另外,在环境教育法律体系方面,我国目前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立法主要体现在一些政策性规章或制度上,缺乏应用性。而在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法律体系方面:主要针对水、大气、海洋、草原等,并且这些法律法规观念相对较落后,惩罚措施相对较轻。

(五)生态意识薄弱。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较低,原因主要有:一是民众认为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并且,民众无法感受到自己的环保行为对生态建设有多大的积极效果,因此,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低。二是激励机制比较缺乏。目前,我国明显缺乏税收等激励措施。三是民众缺乏参与渠道。想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不知道如何参与。

三、政府、市场与社会在生态乡村建设中的结构分析

由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分离,乡村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消极后果。因此,近几年,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和探讨社会和政府关系,波兰尼曾提出一种嵌入型的合作模式,这些都在指向三者关系的结合与重构。但真正运用到生态乡村建设模式中,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如何合作运行,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市场观:以市场为前提的乡村发展。从任何方面讲,市场都是一个重大的转化机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态自然的渴望,必然产生乡村旅游来满足人们感悟自然的愿望。也正是因为旅游市场的存在,生态乡村的发展模式才成为议题。假设没有市场的推行,乡村就成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体系,那么何来生态乡村建设,又怎么论证其发展模式呢?因而,生态乡村建设的议题离不开市场,那么,如何规制市场、打造什么样的市场就是我们建设生态乡村重点讨论的议题。

(二)政府观:政府规制下的市场运作和社会发育。纵观国内外,政府在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大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乡村旅游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逐渐发展成为大众化旅游活动。在政策的引导下,某些乡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从而丰富了当地乡村旅游产品。由此可见,政府推动的开发一般是综合性的开发,并且可根据政府自身独有的特点不断发展和探索出新形式。

在政府看来,在“社会”不能自行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要依靠政府力量来平衡各方关系。因此,政府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乡村市场的发展与社会的生成方面上,政府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在波兰尼“嵌入性”的论述中,政府占据着结构性位置。他还指出自律性的市场在现实社会中是绝不会存在的。因为任何市场都是在政府的干预下存在的。在当前的生态乡村建设模式中,处处彰显着政府的重要性。

(三)社会观:联合市场与国家力量培育社会。生态实现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过程。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系列的社会互动过程,不可能凭借一方力量实现,因此,多元力量参与才能接近我们的生态目标。在这一思路下,社会参与就是生态乡村建设的必然结果。不过如何构建这种能与政府,市场相协调的社会呢?首先,树立正确的生态目标,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其次,提高公众的生态法制观念,为公民提供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窗口,加强公民参与度,尤其是社区参与,它是建设生态乡村的重要条件;最后,结合我国政治体制和社会状况,运用政府的力量推动市场发展,培养乡村领导人才和技术人员是生态乡村发展中的关键。

四、政府、市场与社会在河南生态乡村建设中的发展模式

“市场基础上的乡村发展”、“政府干预下的市场发展和社会运行”以及“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培育社会”是建设河南生态乡村的发展模式。那么政府、市场与社会在河南生态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中该如何协调运作呢?

(一)生态促进市场发展,市场发展维持生态。建设生态乡村,有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又改善了乡村环境,使乡村面貌更加美丽。通过生态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将乡村这个占据我们河南重要位置的地方重新塑造为一个理想的家园,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二)政府是生态建设的推动力量。政府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乡村建设与发展模式逐渐从传统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转向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以其独特的地位,在理念创新、制度规范和政策扶持方面是重大的推动力量。

(三)社区是生态乡村建设的落脚点。“社区参与”是生态乡村建设尤其是旅游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许多景点都是“社区参与”这种管理模式,不过这种模式也存在种种缺陷,比如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看重眼前利益,导致乡村环境恶化,资源特色逐渐消失,人们只是被动的参与。因此,有学者提出了“社区主导”式的生态乡村建设或者是乡村旅游。该模式是由政府开发,乡民协会等组织决策,效益在社区全体群众间分配,采用民主决策和分权管理的方式,最终形成有利于生态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

五、结论

在乡村生态发展中,市场的力量需要引入,但同时又需要政府来规制市场,干预市场。而社会需要政府与市场在实践中对其尊重和扶持。只有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治理,生态乡村建设才能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名称:河南生态乡村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KL—2015—2869

参考文献:

[1] [美]保罗·泰勒著.尊重自然[M].雷毅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邹志平.安吉中国美丽乡村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 黄克亮,罗丽云.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广州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探求,2012,05:5-11.

[4] 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08:04-07.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