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思考

2016-07-06许培源

国际援助 2016年2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华人华侨泉州

文/许培源



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思考

文/许培源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 华人华侨 经贸文化合作 先行区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目标定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本质上是连接各国和地区的全球化经济网络。当前,全球大多数贸易、金融、航运和信息活动集聚在少数中心节点城市完成,国际性组织、跨国公司及其他大型企业、优秀人才也都集中在中心节点城市。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的国际竞争力,也取决于其有多少个中心节点城市,以及这些中心节点城市的规模和影响力。

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就是要努力成为“海丝”重要的中心节点城市,为此,泉州要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祖籍地的独特优势,重点面向东南亚,架设“侨”梁、给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方面,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海外泉州籍华人华侨达到790万人。文化同一性、价值认同感,加上民族向心力所产生的共同或相似的语言、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俗、民族性格、地缘意识、血缘关系、历史传统等文化要素,都可能转化为具有某种凝聚力和整合效能的正能量,赋予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特殊的精神动力和人文资源。东南亚是泉州籍华人华侨聚集的主要地区,也是华商经济金融实力最强的地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泉州要充分发挥东南亚华商在参与建设、协助公关、舆论宣传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要深化与侨团、商会的联系,与沿线国家的侨胞合作争取战略项目和能源资源。

另一方面,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东盟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积淀,在新丝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和历史优势,完全能够承接商贸人文的历史辉煌,发挥贯通海上和海外的特色和优势,成为新丝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泉州应该在加快对外通道建设、搭建商贸物流平台、深化多元贸易往来、提升产业合作水平、推动人文交流融合、聚合港澳台侨资源等方面,充分发挥其先行和示范作用。

二、架设“侨”梁、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华人华侨历来是外资企业“走进来”的主体,同时也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领路人。泉州是东南亚华人华侨最重要的祖籍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要充分发挥华人华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架设“侨”梁、给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一)以“侨”为引领,发扬“丝路精神”

华人华侨是共建海上丝路的天然合作者、积极贡献者和努力推动者,也将是直接受益者。要调动华人华侨及其企业在“海丝”沿线经济体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其在企业经营、人际网络等方面融通“海丝”沿线和祖国大陆的优势,率先参与“海丝”具体项目建设,享受发展成果,促进形成中国——东盟利益共同体的同时,促使其抓住新丝路建设的商机、搭乘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快车,发扬“丝路精神”,既壮大自己的企业,又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二)以“侨”为伙伴,助力“互联互通”

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辐射的地区,实现与海丝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东南亚华人华侨可以发挥独特作用。要重视发挥华商在港口、船舶、运输、物流、仓储及能源开发等领域的优势,鼓励华商和国内企业在港口建设、交通运输、产业园区、能源开发等领域深度合作,借助华商力量推动海上运输通道和陆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三)以“侨”为渠道,织就市场营销网络

华人华侨在东南亚国家建立起大到跨国企业,小到便利店的市场流通网络,这是泉州企业产品进入当地市场的重要途径。泉州的轻工业发达,像纺织服装、鞋帽和陶瓷等竞争力强劲,可是在国外自己建立销售渠道的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可以借助当地华商经营多年的销售渠道和企业口碑等迅速融入当地市场,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同。

(四)以“侨”为中介,实施“走出去”战略

华人华侨融通中外文化、政治、经济,对住在国的社会、法律、风土人情了然于胸,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和合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天然桥梁。华人华侨可以帮助国内企业克服投资进入障碍,降低对外投资的政治、法律和安全风险;也可以助力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政府间的合作,推动海丝战略规划落地实施。当然,还可以直接与国内企业合作投资,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要惠及海丝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更要惠及在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海外华人华侨群体,我想这也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所期待的,是一件极为重要、极有意义的事情。

综上所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华人华侨大有可为。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关键是要将华人华侨的优势条件和丝路建设的核心领域相结合,尤其是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

三、建设海上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

(一)推进港口合作,加强海上互联互通

一是以马来西亚关丹港、新加坡港、印尼雅加达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孟加拉吉大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主要港口为重点,加快航线建设和港口合作;二是发展内贸航运,争取开通泉州——钦州港内贸航线,加开加密泉州港到江苏、山东、上海等北方经济大省(市)的航线航班。

(二)拓展空中通道,连接“海丝”航空网

研究泉州至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航空市场,考虑加开加密航班,发展服务“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空货运业务;加开加密晋江机场至西安、乌鲁木齐等重要陆上丝绸城市的航线航班,拓展空中通道,连接“海丝”航空网。

(三)加快“泉州港”建设,打造“海丝”重要港口

鼓励“海丝”国家和地区的侨商来参与泉州港口、临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发展中东和东南亚的石油、煤炭、石材和粮食等大宗商品的码头和口岸,提升泉州港的吞吐能力。

(四)完善陆路交通,形成东南沿海重要交通枢纽

完善泉州港五大港区和机场的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快发展海陆联运;推进吉永泉铁路建设,对接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对接陆地丝路通道。

四、打造“海丝”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

(一)打造“海丝”生产价值链

以泉州优势产业为中心进行跨国分工,打造“海丝”生产价值链。泉州负责跨国运营、技术研发、时尚设计和高端制造,“海丝”地区作为生产加工基地和销售市场,推动泉州从区域性的产业集群优势向跨国界的产业链优势升级。

鼓励泉州水产企业在“海丝”沿线建立境外养殖基地,建设集捕捞、养殖、加工、冷链、物流、后勤补给、船舶维修靠泊于一体的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推动海外物流、批发投资。

境外投资。建设轻纺鞋服境外工业园。以印尼万隆、泰国清迈、柬埔寨西港特区和孟加拉国等东南亚纺织服装产地为重点,在境外建设轻纺鞋服泉州工业园,实现产业链国际化布局,推动轻纺鞋服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石材产业海外投资与布局。以土耳其、南非、印度和意大利等世界主要石材产地为重点,加大矿山的收购和合作开发,推进石材产业海外投资与布局,支持泉州企业从事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拓展远洋渔业综合基地。鼓励泉州水产企业在“海丝”沿线建立境外养殖基地,建设集捕捞、养殖、加工、冷链、物流、后勤补给、船舶维修靠泊于一体的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推动海外物流、批发投资。鼓励泉州企业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从事物流、批发、连锁经营活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和沙特阿拉伯等较为发达的国家建设“泉州商品城”,实现泉州生产制造网络国际化。

招商引资。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以泉州台商投资区及各临港工业园区为基础,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和钦州工业园的经验,依托纺织、石化、机械和电子等产业与“海丝”国家和地区共建产业园区;推进石化产业链招商。在泉州建设中外合作的石化产业园,重点关注中国台湾、沙特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石化和纺织企业信息,推动生成一批“海丝”重点招商项目;推动“海丝”金融机构招商。鼓励海外泉商在泉设立侨商银行,吸引新加坡、香港、中国台湾等地的银行入驻泉州,支持菲律宾首都银行在泉州的发展。

(二)打造“海丝”贸易中心节点

在出口方面,打造“海丝”服务贸易促进工程。建设跨境现代服务业专区,围绕国际会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外包等领域扩大与“海丝”沿线的服务贸易。支持晋江陆地港和中兴海丝路等做好跨境电商试点工作;支持泉州企业与海外华商合作在“海丝”沿线设立仓储和物流基地,推动华侨大学在泰国建设分校,系统推进海外华文教育;打造“海丝”经贸深度拓展工程。探索在“海丝”沿线开办泉州产品展销会;组织泉州企业家赴“海丝”沿线考察,对接不同国家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推动轻纺鞋服领域对东南亚国家的制造外包;大力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打造泉州品牌国际化工程。引导泉州品牌企业与“海丝”沿线国家品牌企业尤其是华商龙头企业合作,通过各种方式推广泉州企业和产品品牌,鼓励与当地企业联合开发针对“海丝”市场的特色产品和品牌。

在进口方面,建设“海丝”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发挥东南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泉港甲醇交割仓、晋江陆地港棉花交割仓等基础作用,进一步开发贵重金属、化工、粮食和农产品进口等大宗商品交易;建设进口商品集散平台。推进水产品、酒类、对台农产品等各类集散中心建设,使泉州成为“海丝”商品入境和国内分销的交易中心;出台“海丝”进口扶持政策。针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印度等重点地区,围绕能源、水产品、农产品、矿石和粮食等重点商品,对企业进口业务给予政策扶持。

五、成为“海丝”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一)建设 “海丝”文化旅游城市

筹划“海丝”文化旅游线路。与东南亚主要旅游城市合作,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为主题,建设文化旅游街区、博物馆群、文化艺术展会和文化旅游线路;推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建立泉州旅游推介国际网站——“Visit Quanzhou”,推介泉州承载“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美誉的“海丝”宗教历史和文化,以及闽南古建筑、南音、提线木偶和陶瓷文化等文化遗产;发挥泉州海交馆的窗口作用。挖掘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艺术机构的“海丝”元素,发挥泉州海交馆的窗口作用,建设“海丝”文化中心城市;搭建“海丝”旅游文化交流平台。提升泉州旅游酒店业服务东南亚游客的能力,在酒店接待、地图、交通线路、景区标识、旅游宣传资料等方面做出独到安排,在旅游中搭建“海丝”文化交流平台;实施“万里海丝路、千载中国梦”宣传工程。以东南亚泉籍华商领袖为对象,深入挖掘其敢于冒险、创造财富、实现梦想的内涵,提炼华人华侨“下南洋”的精神文化价值,在国内外主流媒体传播。

(二)织就“海丝”文化交流的纽带

促进文化产业园区与文化产品贸易。落实《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8)》,探索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的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在泉州共建文化产业园区,培养一批以“海丝”文化为特色的出口企业和项目,建设面向“海丝”文化贸易的云数据中心和跨境电商云服务中心,形成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文化艺术口岸。完善泉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在文化艺术产品进出口方面的专业功能,发展文化艺术品的综合保税业务,建设文化艺术口岸; 开辟“海丝”文化合作窗口。设立“海丝”文化走出去专项资金,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文化进出口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推动对外文化贸易战略合作;联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三个国家级文化贸易窗口,织就“海丝”文化交流的纽带。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本文为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研究》(编号:2014B01)的阶段性成果]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本质上是连接各国和地区的全球化经济网络。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就是要努力成为“海丝”重要的中心节点城市。为此,要发挥华人华侨和“海丝”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重点面向东南亚,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示范区。具体地,要充分发挥华人华侨尤其是华商在参与建设、协助公关、舆论宣传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以“侨”为渠道,织就市场营销网络;以“侨”为中介,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侨”为伙伴,助力互联互通;要发挥泉州贯通海上和海外的特色和优势,成为新丝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其一,加快“泉州港”建设、推进港口合作、拓展“海丝”航空网,建设海上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其二,建设轻纺鞋服境外工业园、推进石材产业园海外布局、推动海外交通物流投资,打造“海丝”生产价值链;其三,实施“海丝”服务贸易促进工程、“海丝”经贸深度拓展工程、建设“海丝”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打造“海丝”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其四,筹划“海丝”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展示“世界多元文化”,形成“海丝”文化合作窗口,织就“海丝”文化交流的纽带。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华人华侨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绽放在东赢的侨界之花——记在日侨团优秀侨领、日本北九州华人华侨协会事务局局长孙娟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借脑引智” 提质发展——德国华人华侨科技工商协会博士团来访江苏
北德华人华侨国庆庆典成功举办
冯成康:一心为华人华侨撑起保护伞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