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PDM基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吸放油性能

2016-07-04赵青张勇高建姜平平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吸油放油倍率

赵青  张勇  高建  姜平平

(1.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安全技术中心,天津,300308;2.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

EPDM基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吸放油性能

赵青1张勇1高建1姜平平2

(1.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安全技术中心,天津,300308;2.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

摘要: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反应物,分别与苯乙烯(St)、2-乙基苯乙烯(α-eSt)为共聚单体进行共聚,得到2组具有不同网络空间结构的高吸油树脂。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研究了吸油树脂的结构、吸油倍率、树脂断面的微观形态及吸放油速率。结果表明:以α-eSt为共聚单体的吸油树脂对柴油的最大吸油倍率为17.9 g/g,相对以St为共聚单体制备的吸油树脂,吸油性能更高;SEM观察表明2组吸油树脂表面呈现不同的膨胀状态;吸油树脂在动态下的吸油速率较在静态下的更快;不同压力、温度对吸油树脂的放油性能影响较大。

关键词:三元乙丙橡胶共聚吸油树脂吸放油性能

近年来,烯烃类吸油树脂的合成主要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长链大分子反应物,与含有不饱和键的单体进行共聚,同时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化学交联的网络空间结构[1-2]。为了提高吸油树脂网络空间的强度,通常在聚合过程中要加入含有刚性基团的烯烃分子作为共聚单体。下面以EPDM为反应物, 加入适量的引发剂、交联剂、分散剂等助剂,分别同苯乙烯(St)、2-乙基苯乙烯(α-eSt)为共聚单体进行共聚,制备2组吸油树脂,对比研究吸油树脂的分子链结构、微观结构与吸放油性能间的相互关系。

1试验部分

1.1主要原料及仪器

EPDM,香港创达塑胶原料有限公司;St,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α-eSt,百灵威化学试剂公司;二乙烯基苯(DVB),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过氧化苯甲酰(BPO),上海天莲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甲苯、环己烷,均为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明胶、磷酸三钙,均为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

红外光谱(FTIR), Vector22型,德国Bruker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JSM-6380LV型,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1.2性能测试

1.2.1吸油倍率(Q)

称取定量吸油树脂于柴油中浸润,定时将树脂从柴油中取出,用滤纸擦去表面浮油,然后称重。

1.2.2放油率(R)

准确称取定量达到饱和吸油状态的吸油树脂,将其置于真空烘箱中,分别在120,150 ℃,常压及负压(0.1 MPa)下完成放油试验,定时将树脂取出称重。放油率计算公式:

R=(m1-m2)(1+Q)/m1Q

(1)

式中:m1为达到饱和吸油状态吸油树脂的质量;m2为放油后剩余吸油树脂的质量;Q为吸油倍率。

1.3吸油树脂的合成

通过悬浮聚合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准确称取定量的去离子水及分散剂(明胶和磷酸三钙),40 ℃下搅拌5 min;N2保护下加入定量的EPDM,St或α-eSt,BPO,DVB后,剧烈搅拌并升温至80 ℃,反应8 h;反应结束后冷却、过滤,用稀盐酸洗除未反应的单体及分散剂,产物经四氢呋喃萃取后在60 ℃真空烘箱中干燥24 h,得到白色颗粒状化学交联共聚物。

2结果与讨论

2.1共聚单体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分别由St,α-eSt作为共聚单体合成得到了A,B 2组颗粒大小不同的吸油树脂。EPDM基吸油树脂组分见表1,2组树脂吸油前后形貌见图1。

表1 2组EPDM基吸油树脂组分

注:其他组分有DVB 0.1 g;BPO 0.1 g;甲苯4 mL;环己烷1 mL;明胶0.2 g;磷酸三钙0.1 g;水 75 mL。

图1  吸油树脂在吸油前后的形貌

从图1可以看出,B组颗粒最小,对柴油的吸油倍率最大;A组颗粒最大,对柴油的吸油倍率最小。这是因为α-eSt作为反应单体与EPDM共聚后形成了更大容积的网络结构空间,油品等小分子更容易扩散进入吸油树脂网络,吸油后树脂的膨胀程度更大,因此B组吸油倍率最大。

图2是2组EPDM基吸油树脂饱和吸油的曲线。

图2 EPDM基吸油树脂饱和吸油曲线

从图2可以看出,吸油速率最快的是B组吸油树脂,4 d达到饱和吸油程度;而A组大约需要6 d才能达到饱和吸油程度。

2.2吸油树脂的结构表征

图3是2组EPDM基吸油树脂的FTIR分析谱图。

对比分析图3中2组吸油树脂的FTIR谱图,2组吸油树脂均在2 923,2 852,1 602,1 465,1 377,721 cm-1处出现了EPDM分子链特征官能团的伸缩振动峰;并且A、B 2组的FTIR谱图中,在1 675~1 643 cm-1间没有出现明显的特征吸收峰(CC─H),这说明EPDM分子链中的不饱和烯烃基团分别与St,α-eSt分子发生化学交联,形成了交联网络空间结构。

图3 EPDM基吸油树脂FTIR分析

2.3吸油树脂吸油后表面微观形态

图4是不同吸油时间后A组和B组吸油树脂的SEM照片。

对比图4中A组和B组吸油树脂在不同吸油时间后的表面微观形貌可以观察到:B组吸油树脂在吸油前形成的化学交联网络较为松散,内部空间容量较大,吸收柴油量较高;而A组吸油树脂的网络结构较为紧密,对油品的空间容量较小,吸油倍率相对较低。此外,A组吸油树脂在吸油5 d后,表面膨胀的凸起形态发生显著改变,形成絮状结构,表明A组表面的吸油量已接近饱和,树脂的网络空间已经被完全填满;而B组吸油树脂在吸油5 d后,表面仍然呈现膨胀凸起形态,表明B组的网络空间具有足够的容积和弹性,能够容纳更多的油品小分子浸润。

图4 不同吸油时间后2组吸油树脂的SEM分析

2.4 外场对吸油树脂吸油及放油影响

图5是静态和动态(超声振动)条件下,5 h内2组吸油树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由图5可知,2组吸油树脂在超声振动条件下的吸油速率较在静态条件下明显加快。原因在于油分子在动态超声作用下,小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向吸油树脂内部扩散速率加快,导致吸油速率显著提高。

图6为2组饱和吸油树脂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放油曲线。

图5 吸油树脂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150 ℃常压;—▼—150 ℃负压

—■—120 ℃常压;—▲—150 ℃常压

由图6(a)可以看出,在环境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油树脂在负压作用下的放油速率比在常压下的更快;由图6(b)可以看出,气压条件相同时,饱和吸油树脂在高温下的放油速率比低温下的更快。而且,在相同条件下,B组饱和吸油树脂的放油速率较A组要更快。

3结论

a)相对St共聚单体与EPDM制备的吸油树脂相比,以α-eSt共聚单体吸油树脂的吸油性能更高。

b)吸油树脂在超声振动条件下的吸油速率较静态条件下的明显加快。

c)不同压力和温度对吸油树脂的放油性能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LIU Y P,ZHOU M H. Electrospun oil sorptive fiber based on EPDM[J]. Journal of Polymer Engineering,2008,28(1):43-53.

[2]吴波,周美华.高吸油树脂[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6,18 (2) :62-64.

Synthesis and Oil-Absorbing-Releasing Properties of EPDM Based High Oil-Absorbing Resin

Zhao Qing1Zhang Yong1Gao Jian1Jiang Pingping2

(1. Technical Center for Safety of Industrial Products of Tianji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Tianjin ,300308; 2.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300072)

Abstract:Two oil-absorbing resins with different steric structures were synthesized by conventional suspen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 propylene - diene (EPDM) with styrene (St) or 2-ethyl styrene(α-eSt) as comonomer. The oil-absorbing resin structure, suction rate, micro morphology of resin section, oil-absorption and oil-releasing rat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oil absorptivity of the resin is about 17.9 g/g in diesel oil, and α-eSt is more effective as comonomer than St in increasing the oil-absorption properties. It can be seen from SEM observation of oil-absorption resin surface that the different surface morphologies are observed for two oil-absorbing resins. The oil-absorption rate of oil-absorption resin is faster under dynamic state than under static stat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oil-releasing properties of the oil-absorbing resin.

Key words: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 copolymerization; oil-absorbing resin; oil-absorbing-releasing properties

收稿日期:2015-07-30;修改稿收到日期:2016-01-12。

作者简介:赵青(1959—),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橡胶改性与表征。E-mail:zhaoqingciq@126.com。

DOI:10.3969/j.issn.1004-3055.2016.02.007

猜你喜欢

吸油放油倍率
铝合金油箱放油塞可靠性分析
航空发动机应急放油功能失效故障分析
数控机床进给倍率修调的实现
具有旋摆功能变幅小车自动变倍率系统的研究
P(BMA/2-EHM/St)高吸油树脂的微波合成
天然纤维素纤维吸油研究进展
万米高空,在线放油?
新型可压缩吸油拖栏设计
一种智能加工系统中的机床倍率控制方法
大型民用飞机应急放油系统适航符合性要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