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学物理课堂讨论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6-07-02张亚刚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物理思维课堂

张亚刚

物理课堂讨论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教学行为,能够激活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是彰显学生个性、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的有效途径。但是,物理教师的课堂讨论并不积极,而且课堂讨论活动的组织也出现“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的怪现象。虽然多数教师把其归结为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过多、学生人数多且素质参差不齐、不能较好地配合等原因。其实,这更多的是与许多物理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实施课堂讨论的认识不足有关。

一、讨论内容选择的策略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新课程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要素的整合。在课堂讨论前,教师应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层次的问题,使讨论活动成为学生交流的动力,把知识的获取、规律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于物理课堂讨论之中,真正把问题作为“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主动实践、合作交流”的载体,从而全面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具体地说,以下这些内容适合作为讨论的议题。

1.把握课堂讨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设计的讨论问题要有尽可能大的广度,即所提的问题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问题的难度要控制在“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也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即所提的问题应遵循多数学生包括学习上的后进生,经老师不同程度的点拨和引导后能答出、少数学习上的“尖子生”经独立缜密的思考就能解答的原则。过易,广度虽大,但学生没有兴趣;过难,不仅广度不够,而且不能让学生品味到智力角逐的乐趣,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选准课堂讨论问题的角度

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能为学生所接受,又富有启发性、研究性,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以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应充分注意选准课堂讨论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应从同一角度去设计几个相似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同一思维方式去思考,以实现知识和方法的内化与迁移。

3.设计好课堂讨论问题的梯度

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推进,使学生的课堂讨论积极、主动,有兴趣。对难度较大又不利于学生课堂讨论的问题,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为学生铺路搭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以帮助学生问题的解决。

二、讨论时间安排的策略

课堂讨论的展开,一般要经过情境设置(或背景材料呈现)——自由讨论——表述见解——师生总结四个阶段。要完成这一过程,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讨论时间。讨论时间空间需要多长,没有定数,过长会使课堂松懈,过短会使讨论流于形式无法深入,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第一,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有所了解,对讨论问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映有一定的预见性。第二,教师提出议题后,要布置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第三,教师可以提前告诉讨论问题,通知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阅读、找资料、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相对“成熟”的见解,然后在课堂上发言。这样既保证了讨论的质量,也能激发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以上几项工作,不仅能节约时间,还能保证讨论的成效。

物理教师还可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适时安排课堂讨论。

1.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展开讨论有助于知识的内化

物理学习是学生在其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识和新经验的过程。因此,物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置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在问题的疑难处展开讨论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启迪和引导,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例如:摩擦力是中学物理概念应用比较广泛、重要,但却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通常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困难,却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课堂教学往往是停留在概念的字面上做文章,或者只是举一些常规的事例。而事实发现,这样的教学是不能够让学生理解、掌握并应用摩擦力。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汽车,就汽车摩擦力的产生、大小、方向与运动的关系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往往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也更容易引发他们思考和理解,能够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勤于思考的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讨论引导与评讲的策略

课堂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过程。一次成功的课堂讨论除了选择适当的讨论内容、安排合理的讨论时间之外,还离不开教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应设法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动口,使讨论高效、有序地进行。因此,精心的策划和严密的组织是保证课堂讨论活动高效的关键。

教师首先要把握好讨论话题始终围绕着主题。其次要适时进行机智的点拨。学生在讨论时往往表现出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讨论暂时中断、“卡壳”的现象常常发生,教师通过侧面暗示、搭桥过渡、画龙点睛等方法,可使学生茅塞顿开、柳暗花明。还要传授深入讨论的技法,如追溯法:寻根索源,穷追不舍,尽其所有;辩驳法:吹毛求疵,见缝插针;补充法:互找遗漏,互相支持,共同提高;求异法:力求不同,突出区别,寻找差异;创新法:独出心裁,争当首例。最后要实施激励的评价。适时鼓励很有必要,当学生在满足了成功欲望之后,情绪就会更亢奋,思维就会更活跃,态度就会更积极,行动就会更投入。不过,鼓励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准,一定要在学生仍在兴奋之时顺水推舟,因势利导。鼓励也应真心诚意,要用孩子的心理去看待成功。

总之,在每次讨论结束后,教师都要及时归纳和总结学生讨论的内容,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注意改正的错误等。教师的总结要准确、到位,要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状况给予评价,使学生在以后的讨论过程中能尽量避免错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物理思维课堂
只因是物理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