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

2016-07-01吴越洋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全面小康共享发展以人为本

【摘要】唯物辩证法认为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内部矛盾造成的,其中最根本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变化。通过梳理我们可以把共享发展的思路做为研究分五个历史时期,即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发展的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的奋斗时期进行分类,从而对共享发展这一理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共享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小康

一、绪论

(一)发展的含义。发展即事物的前进、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从氏族、部落到国家,发展始终是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必须寻找一种生产方式与之相适应,所以,如何使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二)共享发展的概念界定。自建国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不断丰富,其发展观的内容也随着社会经济的改变而不断的发展。我国当下的主题是共享发展,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国内外的研究大多把重点放在了发展的过程上,比如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而共享发展的核心则是发展的目的意义,或者说更多的强调发展的享受主体。共享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之上。通过梳理建国以来历届政府的重要决策,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随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学习和借鉴。

二、共享发展观现实意义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了解共享发展,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发展观,在哲学上,唯物辩证法认为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内部矛盾造成的,其中最根本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变化。人们思想的变化,归根结底是主体对自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的自觉反映,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自然、社会的反应,用更符合实际的克服原来的观念,即发展观。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改变而改变。”

(二)贫富差距的巨大矛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就经济总量而言,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44元,约合4437美元,有的省区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已经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分好,更好的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的红利,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中国基尼系数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2013年0.473,虽然呈逐步回落趋势,但仍然超越0.4这一数值仍须引起高度重视。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这充分说明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同时,生产关系应随着生产力的调整而调整。此时提出共享发展,也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的一剂良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丰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共享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已经提高到国家的战略高度。

三、共享发展的历史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享发展的表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做过精辟的表述“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在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有矛盾。所有必须由统治阶级取得进而对利益再分配。”因此处理好国家社会与个人全的关系,是所有国家所最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不管发展观如何改变这个前提是不会改变的,社会经济发展依靠人民,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事实不可改变。

(二)毛泽东思想中有关共享发展的探索。1、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与共享发展。建国初期,中华民族已经遭受了百年屈辱,积贫积弱是全民族心中的隐痛,因此,民族独立,经济发展,成了党、国家和人民共同的愿望。当时,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以手工个体劳动的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况且,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把刚刚成立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多领域对我国实施制裁。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尚且困难,更不用说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但是党和国家还是从全局出发,制定了一些惠及大部分人民的政策,尤其是土地改革、一化三改等政策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发展了生产力,同时消灭了剥削阶级和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得到了无产阶级的拥护,同时工农阶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热情都空前高涨,尤其是1952年开始的土改,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不仅资本家获得利益,同时无产者也获得了利益可以说这是一种共享发展的体现。2、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共享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探索时期,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对于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速度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超越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换言之,党和国家领导人希望人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和欧美国家同样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改变我国落后的面貌的估计不足,盲目追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急于求成,其中以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较为明显。虽然这些运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的成果,但忽视了中国的国情,严重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享发展的雏形显现。1、先富带后富的共享发展思维。随着十年文革浩劫的结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一系列思想、政策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理念,社会经济发展逐渐驶上了快车道。邓小平1985年10月23日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由于个人在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差异,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时候,区域发展还不平衡的时候,这样的发展尤为重要。它反应了一个人对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明确共享发展不是平均主义,虽然目的是所有人共同富裕,但是过程必须有先后顺序,不能操之过急。2、党的第三、第四代领导集体对共享发展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断丰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第四代领导集体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创新,有力的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延续和深化,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可持续发展强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第一次把人本思想明确纳入发展的目标中,共享发展的雏形初步显现,它围绕为了人而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协调相互动的社会发展模式,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共享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人民,这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相一致。伴随着经济社会巨大进步,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经济的负能量也随之显现。社会的矛盾也极为突出,人民在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和城市的生活环境相差巨大,区域发展也极不协调,资源消耗巨大。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粗放型,是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人民的生活异化。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很好的带动后富的人,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时需要对生产关系作进一步调整,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有力的指导了社会主义建设。科学发展要求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其中四个统筹是最能体现共享发展的,统筹发展就是为了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1、党的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即将完成。党的两个一百年目标,是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其中第一个一百年即将到来,党的十八大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中央所提出的共享发展正是对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环顾当今世界,只有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促进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引领时代发展。2、共享发展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从教训看,一些国家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基础上,造成不同社会群体对立,甚至社会被撕裂,国家内斗不断,民族纷争不止,内耗效应使这些国家的发展步履异常沉重。从经验看,随着对经济增长没能带来贫困人口减少这一现象的反思,国际上提出了“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包容性增长”等理念。这些理念及其实践,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的借鉴和超越。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张晶.马克思主义如何改变世界?——霍布斯鲍姆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12(01).

[2]本刊记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讨论——赵家祥教授访谈[J].高校理论战线,2011(07).

[3]靳辉明,洪光东.所有制关系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形成中的基础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1(01).

[4]王伟光.深入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11(01).

[5]庞卓恒.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四次论说及历史哲学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1(01)

作者简介

吴越洋(1991-)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当代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全面小康共享发展以人为本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拥抱自由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