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6-29李术钗陈江杨宁线龚国芬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李术钗++陈江++杨宁线+龚国芬

【摘要】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培养以“创新为灵魂”的高技能的创新人才,已成了稳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本文在分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创业角度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5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5B209)大数据背景下技能型高校向技术型高校组织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25-02

党和国家对创业创新教育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产业结构、技术工艺和生产过程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尤其是适应新岗位和生产过程更新换代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技术人才,这对人力资源结构和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创业创新人才就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

一、反思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某些地方和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不够重视,不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与实践脱节,没有自己特色的创新教育理念;其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盲目性。部分职业院校一味的追随一些热门专业,盲目进行专业设置,因此导致一些专业供过于求,使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第三是课程内容的不合理性,教材的发展体现不出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无法自成体系,而且内容缺乏针对性、科学性,没有遵循“知识够用,技能实用”的原则。再加之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职业院校教师缺乏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课堂上过多的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或不重视知识与工作岗位的联系及学生能力的形成,这就导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专业技能较差;第四是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师自身对企业接触较少,对企业应用的各种新产品、新设备和新仪器缺乏必要的了解,这就导致所教授的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第五是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实践平台短缺,部分职业院校的实习基地建设水平都较低,设备老化、陈旧,学生实践课教学课时安排较少,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的结合,导致学生技能水平较低,当然更谈不上创新创业的要求。

二、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在理念上和内容上实现了对创新或创业教育的超越[1]。其核心内涵“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结合当今的社会背景,探索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就是给企业生存和发展助力。所谓创新人才, 实质是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 在即有知识与专业技术基础上能够通过观察、思考与分析,找出问题或不足,并进行提升、改造、革新的人才。创新人才有不同层次,也存在于不同领域,比如处于高、精、尖端层面的创新人才,在技术引领层面的创新人才,以技术为基础、在技能型岗位上的技能型创新人才。技能型创新人才是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技能型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3]。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探讨

(一)成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团队

以领导为核心,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团队,组织培养方案要经专家认证,落实全面质量观。其行动计划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落地”,首先需要的仍然是观念的突破及领导层面的支持;其次有专门的团队去落实每一步行动计划,如外围的调研,组织专家的评估等。

(二)更新观念,构建创新型教育理念

1.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始终贯彻“育人是学校之根本”的指导思想,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为宗旨,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生不同的教育需求及发展需要,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具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建立灵活自主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软硬件条件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突出教学的核心地位

特别是学位领导层面,在观念上认识到教学对学校发展的根本作用。要把教学置于学校办学的核心地位,才能培养出真正创新人才。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及学习中会遇到更多实际技术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能够进行产品的技术改良或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创新潜质,最终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3.准确定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 以《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思想,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注重以区域经济结构为背景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体制,与时俱进,让学生能在技术应用、智能操作岗位上发挥特长,展现实力,成为能适应市场和环境变换的主体。

4.突出院校的办学特色

特色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特色包括管理、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学科专业设置等诸多方面。结合学校的发展,并将这种特色定位落实在实践中,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指导作用。首先通过调研,全面掌握社会发展需要,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在客观评价自身办学能力和条件,选择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稳步发展。办学特色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经过理性选择的科学定位,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改革创新。

(三)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个体系中应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和技能培训环节,根据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并通过内容的不断更新,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应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依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随着培养目标的较变,不仅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专业知识与通用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还应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使之得以发展,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知识传授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的教育方式。

(四)构建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

应建立轻松宽容的人文环境,给学生适当的休息时间。一个宽容的人文氛围能够激发人的灵感,促进人才的创新性活动。若缺乏宽容社会风气的保护,人的思维和创新品质被束缚,无法燃起创新的激情。

(五)培养优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一线工作人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师知识技能的传递。学校主体应重视教师的培养,多给教师出去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深造。如果教师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不断求索的精神,就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具备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我在教学上深有体会,优秀的、充满激情的教师不是管出来的。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如下特征:首先,要有创新性教育观念,能够在学生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大量的信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其次,要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从事高职教育的创新型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和相关知识,还应具备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再次,要有科研型的教学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激发创新的知识点,容易点燃他们的创作激情。

(六)逐步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创新平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及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实训基地建设是支撑课程建设的基石。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工作化,教学环境职场化”的保障。高职学生创新在于技术应用创新,实训基地是学生创新实践的主战场。

推进校企一体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成功的基石,离开这一基础平台,职业人才的成长就只能是缘木求鱼。研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等是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主要途径。

四、结语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为了全面坚持贯彻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引领就业的格局,全面推进创新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4]。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是对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实践,是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对实现我国教育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3):48-52.

[2]石国亮.时代推展出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3]黄芳.职业教育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可行途径研究——以上海为背景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5,(9)36-39.

[4]沈银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J].创新职业教育,2015,(15)157.

作者简介:

李术钗(1974-),女,贵州贵阳人,副教授,硕士,从事中医中药学研究。

陈江(1987-),女,贵州贵阳人,助教,学士,从事药研究。

杨宁线(1983-),女,贵州贵阳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