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上海临港地区“聚人气”工程的发展评价与分析

2016-06-29杨安洋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人气

杨安洋

(上海市浦东新区统计普查中心,上海201399)



对上海临港地区“聚人气”工程的发展评价与分析

杨安洋

(上海市浦东新区统计普查中心,上海201399)

摘要:上海临港地区位于浦东最东南,虽然得到了不少政府财税、政策方面的改革倾斜,但由于远离市中心,临港在其举全力“造城兴业”的背后,千亿元投资和居住人口稀少之间出现矛盾。尽管临港已在产业调整和人口集聚道路上努力奔跑了10年,但对如何破解产城融合中产业支撑城市发展与人口导入之间的难题依然没有找到迅速有效的解决之道。本文参照区位选择理论的要旨,构建临港地区“聚人气”工程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辅以相关调查,对该地区的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气;产城融合;区位理论

2014年上海临港开始实施以集聚人气、完善功能为核心的“聚人气”工程,浦东“十三五”规划中更明确提出要加快临港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城融合,提升人口容量和吸引力,引导中心城区人口向新城转移,实现浦东人口布局有序调整。根据临港新一轮规划,未来该地区定位将从“新城”调整为“独立辅城”,规划人口总量100万~150万。

实施“聚人气”工程,吸引人气进入临港,最根本是要吸引居民、企业和游客选择临港。本文参考区位选择理论,构建临港地区“聚人气”工程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辅以相关调查,对该地区的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

一、区位选择理论概述

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除了解释为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置,还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区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一)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理论

空间固定性是住房的重要特征,这使得住房的价值和带给人们的效用不仅取决于建筑本身,还取决于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即居住区位,考察居民对居住区位的选择一直是城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研究表明居民居住区位选择受工作地、原住地、消费观念、信息搜索、家庭生命周期、房价、收入、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个人偏好、小区品质等多种因素影响。

(二)企业区位选择理论

企业的区位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决策过程,不仅要考虑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交易成本等生产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而且要考虑市场和产业等方面的因素,如市场规模、产业聚集程度等,一些制度因素,如关税、非关税壁垒税收优惠,以及文化差异等也会影响企业区位选择。

(三)旅游目的地选择理论

旅游目的地选择是旅游供需双方的互动过程,必须从目的地属性与旅游者属性两个方面予以分析。研究表明,影响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时间限制、旅游价格、消费者偏爱、旅游产品质量、信息与广告、旅游城市化及新旅游目的地的出现等。

郊区新城要做到集聚人气、提升活力,既可以走产业发展带动人气的道路,也可以走人气吸引带动产业发展的路子。结合临港实际情况,临港更适合走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气的路径。通过不断优化临港产业发展环境,吸引企业入驻,创造就业机会,形成巨大工作人气,同时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教育和公共交通等城市综合配套,提升居住环境,引导产业人才入住临港。同时,依赖于临港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引进大型旅游项目,创造工作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新城的发展。

图1 临港人气吸引发展路径图

二、“聚人气”工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

(一)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一般而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可操作性、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可比性等主要原则。鉴于本次研究对象是区域性人气吸引环境,在本文中我们重点遵循可操作性原则,既要考虑数据获取的可行、有效、便利等要素,又要考虑指标体系可定期应用,为有关部门和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和测度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和临港实际情况,本文从居住人气满意度、产业人气满意度和旅游人气满意度等三个方面对临港人气吸引的状况进行评价分析。

1.居住人气满意度。选用“配套资源”、“房价条件”、“小区品质”、“生态卫生”和“通勤时间”五个二级指标进行衡量。“配套资源”是指与小区住宅规模或者人口规模相对应的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等的总称;“生态卫生”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条件和市容环境卫生,本文采用“自然生态”和“市容卫生”两个指标进行测度;另外,通勤时间也是居民选择居住区位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一般而言,通勤时间越长,居民居住意愿越低。小区软硬件条件、购买(租赁)房屋的性价比,也是影响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直接因素,一般而言,小区条件和购买(租赁)房屋的性价比越好,居民居住意愿越高。

2.产业人气满意度。选用“基础设施”、“集聚经济”、“人才的可获得性”、“成本因素”、“区域知名度”和“政务环境”六个二级指标。人才的可获得性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高级人才和普通员工可获得性来测度人才的可获得性;选取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成本、交通运输成本、交易成本和区位选择信息搜集成本作为衡量企业入驻临港成本;政务环境对企业入驻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政务环境越好的区域,企业入驻意愿越强,文章选择政府办事效率对政务环境进行评价;基础设施是企业入驻的基本条件,本文采用公共事业设施和商务配套满意度来测度;此外,区域知名度对企业入驻和业务开发也具有重要作用。

3.旅游人气满意度。选用“景观数量”、“景观质量”、“可进入性”、“服务设施”和“旅游价格”五个二级指标。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它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数量、质量,还包括接待配套服务设施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的不可移动,使旅游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空间的转移和地理环境的变更,旅游者的到来是旅游地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此,可进入性是旅游地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旅游价格是旅行成本的重要组成要素,是游客作出出游决策的重要因素,在质量相当、服务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性价比越高,被选的可能性越大。

表1 临港“聚人气”工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三)临港人气吸引环境评价方法和模型

1.满意度评价方法

问卷采用十点李克特(Likert)量表法进行编制,分值从1到10,分值越高代表评价越高(见表2)。

表2 十级评分值与五种满意度对应表

2.权重确定

权重是衡量评价指标对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要求,临港人气吸引环境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具有把定性和定量方法有机结合的优点,它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通过逐层比较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构造比较矩阵,经过一致性检验而确定权重(见表1)。

3.数据来源

本文辅以调查问卷获得居民和企业对临港居住环境和产业人气的满意度,其中居住人气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共调查临港主城区5个小区400位居民;产业人气调查覆盖了临港地区(除泥城镇、书院镇和万祥镇)所有规上企业,共计120家企业。文章还通过网络大数据技术获取游客对临港旅游环境满意度,从新浪微博、百度贴吧、蚂蜂窝网、途牛网等重点网站抓取数据86万条。

4.临港人气吸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

经过指标的一致性检验,得到CR值为0.0516,低于0.1的理论值,说明判断矩阵的权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根据临港各项调查数据,最终得到人气吸引环境综合评价得分(见表3)。

表3 临港“聚人气”工程发展评价得分

三、临港“聚人气”工程发展评价分析

经过多年发展,临港地区形态不断完善、功能逐步显现,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分析显示,临港“聚人气”综合得分7.5分,总体处于比较满意区间。从各项维度来看,居住人气满意度得分最高,反映了临港居住环境得到居民的较大认可;从一片滩涂起步,临港在完善旅游环境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旅游人气满意度位列第二;产业人气满意度分值最低,表明临港企业入驻环境仍有待完善。

(一)居住环境改善明显,居住人气增长显著

临港在公共交通便利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改善主城区商业配套环境等方面不断发力,各环节的软硬件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从调查来看,60.5%居民认为在过去的一年中临港居住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善。

在各项功能配套满意度上,居民对临港自然生态满意度最高,达到8.4分。其次是对教育资源的满意度达到8.1分,38.0%的居民认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大幅提升了临港地区的吸引力。另外,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交通满意度评价也较高,特别是随着16号线贯通,居民出行有了很大改善,62.5%的居民认为公共交通便利性的提升明显。商业配套满意度(6.2分)低于其他指标。

从居住人口来看,自2014年“聚人气”工程实施以来,主城区人口增长明显。据统计,至2015年10月,主城区实有人口93725人(含海洋大学、海事大学、电机学院和建桥学院等四所高校),比上年增长18.7%。从居民入住动力来看,86.0%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在临港是选择在主城区居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产业服务环境日趋完善

经过多年打造,临港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数据显示,入驻企业对公共事业建设(7.9分)满意度较高。目前,临港地区交通等基础配套框架基本形成。两港大道一期、沪芦高速公路临港段、浦东铁路临港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竣工。主城区基础设施基本成型,大市政配套建设、道路网格、绿化景观等配套工程逐步完善,已建成总长度约50公里的城市主要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

从政府服务配套来看,临港不断推出行政审批办公室、网上政务大厅等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政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满意度评分达到8.2分。2015年,临港组建行政审批办公室,将综合计划办公室等相关审批职能收归一处,实现审批互联互通。并启动了网上政务大厅,构建了电子化、可查询、高效率的行政审批流程,创新性地推出了审批项目“临港编码”。

从企业入驻来看,据统计,临港2015年有单位727家,比上年增长15.8%,其中主城区目前入驻企业173家,增长68.0%。

图2 2012年~2015年临港企业数

(三)旅游资源集聚引爆临港旅游人气

游客对临港旅游资源数量(7.8分)和景观质量(7.6分)满意度较高。自“聚人气”工程实施以来,临港不断促进文化旅游、商务会展等功能开发和要素集聚。目前已引进上海极地海洋公园、“冰雪世界”、上海天文馆等功能项目。其中“冰雪世界”是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室内冰雪旅游度假项目,占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除了有可以提供奥运会赛事级别体验享受的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坡以外,还拥有全冰酒店、冰雕展示、综艺剧院等综合休闲娱乐设施。预计每年访客人次可达300万,辐射带动商户超过700家,并可创造约1.5万个就业机会。

同时,临港还整合滴水湖、东海大桥、中国航海博物馆、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等优势旅游资源,策划系列节庆活动,穿插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海海洋节等各类论坛和文体活动,形成了“月有活动,季有亮点”。

从旅游人气来看,据统计,2014年国庆黄金周,来临港休闲旅游、购物人员超过5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较同年“五一”增长1.7倍,主要景点航海博物馆的门票收入也同比增长60.4%,实现了“聚人气”工程在首个“十一”节点上的引爆。2015年元旦跨年单日迎客达到10万人次,2015年国庆七天迎客65万人次,旅游人气集聚明显。

利用网络信息抓取技术,从浏览量前十的网站、论坛收集的游客评论信息显示,临港旅游网络关注度显著提升。

图3 2012~2015年临港旅游网络信息条数

四、“聚人气”工程建设中需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人口、产业、空间结构不匹配

1.工作机会少,居住人口导入难。主城区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现有工作机会主要集中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单位,人气较旺区域主要集中于古棕路、大学城附近,环滴水湖商办楼宇、临港软件园等区域发展较弱,企业数量能级低,制约人才入住临港。

2.人才对产业发展支撑不足。企业认为本单位高级人才可获得性低于正常范围,企业对高级人才可获得性(6.5分)满意度得分排名靠后。企业反映临港地区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员工可获得性较差,人才储备不足。

3.员工流动性大,企业运营成本高。企业认为本单位人才流动性高于正常范围,总流失率和主动辞职率较高。数据显示,47.5%的企业将留住人才作为企业运营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频繁的招聘和培养新人使招聘成本和新人培养成本上升,企业对培养新人成本满意度和招聘成本满意度也仅在6~7分之间。

(二)旅游人气短期提升较快,长期有待加强

1.旅游项目数量有较大改善空间。从实际情况和网络关注度来看,临港都存在节假日旅游人气暴涨,非节假日旅游人气下滑明显的情况。从节假日“排长队、拥堵”到非节假日期间“荒凉、冷清”的网络舆论评价来看,两者对比十分明显。究其原因,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相当于在临港开发出了一个全新的旅游吸引物,基于节事活动内在集聚性和品牌效应,会直接为临港吸引大量的游客,反观节事活动结束后,后续旅游产品谱系匮乏,旅游人气持久性较弱。

2.旅游项目品质不高影响临港旅游品牌建设。如国庆期间低估了“大客流”暴增的程度,美食节摊位相对较少,空间狭窄,造成游客排队时间长。此外,在美食节、滴水湖啤酒节等活动中,游客反映价格贵、份量少、品质不高等问题。

(三)公共服务的供给滞后于需求的变化

1.公共交通配套慢于临港发展速度。临港对外公交班次少,运行时间长,居民通勤时间一般在1~2个小时。节假日游客“潮汐效应”明显,公交车和地铁在“大客流”面前均显得捉襟见肘;从自驾方面来看,景区停车场等内部交通基础设施较少,临时改建的停车场也不足以应付。从主城区内部公共交通来看,居民认为主城区公交车频次低,等车时间长问题最突出,占52.5%,有20.5%的居民平均候车时间为20分钟以上。部分公交车早班车出发时间晚,末班车停车时间早,居民清晨和夜间出行不便。

2.商业配套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需求。60.5%和46.5%居民认为应增加大型农贸市场和购物中心。居民反映目前主城区农贸市场规模小、品种少,居民多样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目前主城区商业配套主要集中于大学城共享区,层次较低,服务对象基本为大学城学生,主城区仅有一家星级酒店,居民购物还是需要到市区,来回需花费一天功夫。从调查来看,居民和企业对临港商务商业配套满意度排名靠后,在6~7分之间。

3.医疗花费贵亟需关注。一方面治疗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只能到人民医院六院东院,挂号化验等花费较高;另一方面,基础医疗层级诊疗制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场所的规划未考虑到与居民区的匹配,社区卫生服务站距居民区较远,近一半居民甚至不知道位置。

4.社区活动中心需求强烈。调查数据显示,85.0%居民认为应该加大社区活动中心建设。居民反映老人小孩在家时间较长,希望政府能提供社区活动中心、儿童游乐设施和大型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满足群众娱乐休闲锻炼需求。

(责任编辑:曹家乐)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人气
『人气』主播
人气“日抛脸”
基于产城融合的常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探讨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怎么样
关于江苏中关村实现产城融合的调研与思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天一“妆”积赞职场高人气
Skin Food人气果蔬系列体
人气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