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16-10-18朱九芳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2期
关键词:思考与建议产城融合

朱九芳

摘 要:从推进潍坊滨海区产城融合发展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对潍坊市滨海区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现实意义的思考,从建设基础设施、创新产业发展、积淀生态文化、打造智慧城市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潍坊滨海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思考与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脱离高速增长的“旧常态”过渡到向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时期,产城融合就是在此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思路,即做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市是依托、产业是支撑,互为依存、互为支持、互相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着区域经济总量,推动着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果忽略了这两者的关系,单一地追求其中一方面,不是城市成为空城,就是产业因城消亡,无论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新区,巨额资本的涌入催生了一场城市建设热潮,由于忽略了产业的发展,城市建设入住率不到10%,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空城”。同样,一个产业如果没有城市作依托,永远也发展不起来,底特律是美国曾经的汽车之城,由于一味发展产业,忽视了城市建设的的同步提升,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管理混乱,人口大量流失,导致汽车产业陆续迁出,美国的汽车工业最终彻底抛弃了底特律。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产业与城市协同并进、相辅相成、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才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整体潮流。

产城融合也是我们潍坊市滨海区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2008年成立滨海经济开发区,2013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举全市之力突破滨海的决定,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由集中突破滨海转为常态建设海洋经济新区,滨海区初步形成了围绕七大片区,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依托的现代城市发展体系。从滨海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滨海城市的发展过程,就是产城融合发展的过程。要实现城市的发展,就是要牢牢把握以城市基础建设为依托、创新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优化空间布局和建设生态文化为目的,促进滨海区产城空间和功能全方位融合,从而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一、对潍坊滨海区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现实意义的思考

滨海示范区位于潍坊市北部沿海区域、莱州湾南岸,北临京津冀,东与中韩自贸区,北与蒙俄经济走廊相连,南接长江经济带,位置优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衔接点。在示范区开展产城融合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快职工和居民城市化

城市的核心是人,产城融合,就是要实现人的城市化。滨海的产城融合,要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统筹把握、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一体推进。滨海区在发展过程中以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必定吸引众多外地企业、人口进驻滨海,通过产城融合过程中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功能的完善,企业职工就会充满激情和向往,就地安居乐业进而投资兴业,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实现2020年滨海区75%城镇化率的引导性目标努力。

2.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高水平

滨海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多年来一直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从1958羊口盐场的建设奠定了潍坊盐业发展的基础,到1986年建设潍坊纯碱厂实现了海洋化工产业的发展,再到1995年成立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大规模养殖和盐业生产。20多年来发展迅速,在此发展的基础上加快产城融合,会进一步促进工业的转方式、调结构进而通过技术创新达到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高水平。力争完成滨海示范区2020年经济实力引导型指标GDP总量625亿元、人均GDP16亿元、经济效益引导型指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40%以及第二产业控制性指标60%的发展目标。

3.推动国家整体经济战略实施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五大国家战略。而潍坊市滨海示范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区域,示范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国家战略的实施,通过产城融合改善和提升渤海南岸地区产业和城市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推动国家整体经济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的衔接作用。

4.实现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

滨海区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必定要有针对性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水资源和绿地资源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进而完善和提升城市教育、文化以及娱乐等城市功能,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

二、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滨海示范区作为“蓝黄”战略确定的“四区”之一,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新区、建设现代化海洋新城,必须要走产城融合、均衡发展的路子,现阶段如何推进滨海新区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笔者从建设基础设施、创新产业发展、积淀生态文化、打造智慧城市四个方面进行了以下预想和建议:

1.建设基础设施,优化滨海城市布局

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设施、供电设施、燃气、热力、水利、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娱乐等很多方面。

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关键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精准施策、集中力量、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开发建设,规划先行,滨海开发建设应高点规划、一步到位。因为滨海区是在盐碱地上建新城,必须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无论是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还是项目单体设计,都要一步到位,既符合当前实际又要着眼长远发展,如果规划不具备超前性,就难以摆脱“今天建明天拆”的被动局面。要及时开展《开发区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确保城市规划自起步就与世界同步。既要搞好总体规划与专业规划的衔接、各专业规划之间的衔接,又要搞好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等发展规划的协调。规划要符合滨海实际,体现海洋特色,展现现代气息。要有滨海的独特个性,该有城市的地方要规划城市,该有渔村的地方要规划渔村,防止千篇一律。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魅力水城,要立足滨海、放眼世界,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把滨海放到全市建设海洋经济新区的高度来推动,放到国家战略大局中来把握,放到世界发展大格局中来谋划,把海洋开发与滨海陆地空间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构建海陆开放型开发格局。统筹海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陆产业综合体系建设、海陆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和海陆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洋经济、沿海陆域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滨海地区核心竞争力,形成资源合理利用、空间有效开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最大程度优化滨海城市布局。

2.创新产业发展,推动滨海城市大发展

产业发展对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化的主体就是两个方面:人和产业。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产业结构的非农化转化与发展、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聚集、相关的制度安排与创新。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而第三产业发展给城市化以后续动力。

产业发展是产城融合的重要基础,有产业支撑的新城,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聚集更多的人气。滨海示范区早已形成了以海洋动力装备、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海港经济为主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但由于历史原因,化工产业占比大、一定比例地存在落后产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成为滨海的产业短板。因此首先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壮大相对占优势的的现有产业,例如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现有海洋动力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加快引进大项目、高端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着力补齐现代服务业产业短板、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全产业链如临港物流和职业教育、生活性服务业全覆盖。要把现代服务业提升作为产业提升的重中之重,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科教服务、滨海旅游、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依托港口优势,发挥腹地农产品、渔业和冷链物流优势,打造大物流产业格局;依托旅游度假区活力,推进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的旅游品质提升,打造大旅游产业格局;依托良好的现代海洋产业基础加快催生金融保险业发展,打造大金融产业格局。培育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信息产业。

3.积淀生态文化,彰显滨海城市魅力

生态文化是人类的文化积淀,是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是代代沿袭传承下来的针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摄取、利用和保护,以致能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经验等文化积淀。文化成就城市,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座没有灵魂的城市,滨海区已有的生态文化就是“渔盐文化”,新兴的海洋文化也还没有形成,整体上缺乏具有凝聚力的文化符号和系统的城市文化格局,这导致了目前滨海区市民自身修养不够高,普遍具有地域性、狭隘性,缺乏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与滨海敞开胸怀迎接各方资源集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匹配。总的来说滨海区在城市品牌塑造方面还不够,还没有能够彰显滨海城市魅力的生态文化的深厚积淀。缺乏像“世界风筝都”这样朗朗上口的城市文化口号,知名度不高。因此,我们必须要将“文化造城”理念贯穿于滨海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努力积淀生态文化,形成滨海特色文化,打响城市品牌,彰显城市魅力。

4.打造智慧城市,满足人民需求

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的城市新形态,是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城市的规划、服务和管理过程中,通过市民、企业、政府、第三方组织的共同参与,对城市各类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创新低碳的产业经济、绿色友好的城市环境、高效科学的政府治理,最终实现市民高品质的生活。

智慧城市在本质上是一种对城市的重构,这种重构改变了传统的以资源投入为主、强调发展速度和数量的方式,而是以资源配置为主、强调供需匹配和发展质量的方式。一方面是对现有资源的科学配置,提升整体的社会效率,另一方面是对创新环境的培育营造,提升未来发展潜力。

滨海新区的智慧城市打造首先要基础建设智慧化:免费wifi、4G网络、智能电视宽带网络全覆盖。其次生活服务智慧化:微信挂号诊疗、社区保健面对面、课堂教学空中化、幼儿课堂教育视频直播。实现一卡通和一机通。一个市民卡和一部手机就能解决吃住行游乐购的智慧化时代尽快到来。

再次工作、学习以及获取服务智慧化,通过信息数据及时获取路况信息、政府服务信息、课堂授课信息,选取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工作、学习或者服务的获取,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服务排队费时、学习和工作的冲突等矛盾,使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服务能够取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总之,通过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形成以生态文化为底色的宜居宜业宜产宜学宜游环境,聚集人气、突出商气、体现大气,打造最具吸引力的生态城,用最佳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吸引人、留住人、聚人气,建设紧凑型城市、集约型滨海,形成独一无二的滨海特色,建设让本地人骄傲自豪、让外地人羡慕向往的现代化海洋经济示范区。

参考文献:

[1]李小云.开发区的布局建设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D].浙江大学,2005.

[2]蒋爱民,龚定勇.新城镇规划建设中的城市经营理念与策略[J].城市开发,2004(11).

[3]郑国,赵群毅.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05).

[4]宋蓓.国外城市化发展路径评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7(02).

[5]赵先超,申纪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产城融合发展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6(05).

猜你喜欢

思考与建议产城融合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面对新时期对创新工会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深入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基于产城融合的常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探讨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怎么样
关于江苏中关村实现产城融合的调研与思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对国家体育总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探讨
关于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