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惊异于《狼图腾》非凡的生态智慧

2016-06-28刘紫瑶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狼图腾汉人物种

刘紫瑶

初识《狼图腾》是四年前,至今已是我第四次细细咀嚼这耐人寻味的故事了。每一次重温都会让我有新的震撼,获得新的启发,累积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不吐不快的急迫了。作家姜戎以史诗般的叙述手法,讲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和牧民相依相存的故事,其意蕴非常丰富。很多读者震撼于小说对狼之精神的传神写照,而我却深深惊异于其传达的深邃的生态意识。

首先,惊异于草原狼的伟岸。斗胆将“伟岸”一词用在曾经让人仇恨至深的狼身上,似乎脱不了哗众取宠的嫌疑,但姜戎笔下的草原狼受之无愧。在传统的眼光中,狼是坏蛋的代名词,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引狼入室、豺狼当道等经典成语可以为证,《狼图腾》却让我对狼有了全新的认识。“腾格里是父,草原是母。狼杀的全是祸害草原的活物,腾格里能不护着狼吗?”“草原太复杂,事事一环套一环,狼是个大环,跟草原上哪个环都套着,弄坏了这个大环,草原牧业就维持不下去。”的确,正是狼的存在,有效地控制了黄羊、旱獭、野兔、牛羊的种群数量,草原生态系统才得以保持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狼维护了草原的美丽和生机,不愧为草原的守护神。没有狼,哪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没有了狼,草原人大碗喝酒纵声高歌的惬意也将渐渐消逝!由人见人憎的“狼外婆”到保护草原的“功臣”,姜戎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狼识”,但并没有让我们感觉这其中有任何的矫情。这既缘于作者有意引领我们以生态的眼光来看待草原生物链,也因为我们已从过往的生态破坏中慢慢觉醒。另外,小说反复渲染了草原狼的勇敢、团结、智慧、机敏、尊严,甚至将之上升为草原人的精神支柱。“草原狼是草原人肉体上的半个敌人,却是精神上的至尊宗师。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就照不亮草原,而死水般的安宁就会带来消沉、萎靡、颓废和百无聊赖等更可怕的精神敌人,将千万年充满豪迈激情的草原民族精神彻底摧毁。”作者眼中的草原狼是那么地不同凡俗,甚至可以用“伟大”来形容。很多人觉得这有点“过”,并以此为“靶子”对《狼图腾》进行批判。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狼的存在,草原的美景将成为过眼云烟。所以,当小说写到人们坐着吉普车、扛着远射程步枪疯狂地对狼进行射杀的时候,当一匹狼被吉普车狂追20公里最后带着不屈的眼神轰然倒地的那一刻,我的心头除了悲壮就是哀叹。

其次,惊异于草原人的睿智。草原生活惊心动魄,每天都会上演形形色色弱肉强食的“剧情”,但一幕幕惊险的镜头背后却孕育着整体的平静,长期以来草原都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但随着以包顺贵为代表的一批汉人的介入,草原以往的平静被打破了,毁草种粮、除狼护羊运动此伏彼起,这些短期内给草原人带来小利益的做法,看似给草原输入了“先进文明”,而其实是破坏了草原原本先进的“文明机制”,长远来看,比“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要悲剧得多。与闯入大草原乱指挥瞎折腾的那些汉人相比,草原人却有着非同一般的睿智。以毕利格老人为代表的蒙古人将狼看作是上天的使者和草原的保护神,与狼始终处于一种既紧张对峙又和谐相处的关系之中。“如果说额仑草原的白狼王是维护草原繁荣的野性力量的体现,那么就可以说毕利格老人是维护草原繁荣的人性力量的体现,是蒙古人中的白狼王。”毕利格老人关于草原上“大命”和“小命”的看法最根本地体现了他的生态智慧:“难道草不是命?草原不是命?在蒙古草原,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连狼和人都是小命。吃草的东西,要比吃肉的东西更可恶。”不过,虽说狼是草原的保护神,但毕利格老人并不总是反对打狼,他说:“狼太多了就不是神,就成了妖魔,人杀妖魔,就没错。”为了报复狼群围困军马,毕利格老人率领大伙围猎了狼群,但他还是有意让一部分狼跑出包围圈。因为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一环套一环,任何物种若过度繁殖就将成为祸端。“蒙古牧民擅长平衡,善于利用草原万物各自的特长,能够把矛盾的比例,调节到害处最小而益处最大的黄金分割线上。”正是草原人民长期积淀的生态智慧成就了昔日草美羊肥的蒙古大草原,而那些不懂草原生态的汉人对草原的“帮扶”却成了不折不扣的“帮倒忙”。我想,姜戎无意贬低汉人,汉人其实在草原之外的更大空间发挥着超凡的智慧。虽同在一个地球,每个地方却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规律,不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嫁接,尊重客观、遵循规律,才会延续生机。

再次,惊异于物种保护理念的科学。《狼图腾》中作者设计了一个颇有意味的情节:让陈阵掏了一只小狼崽偷偷地养起来。包顺贵等人到草原后,对狼采取除之务尽的战术,这意味着仍然敢于“抛头露面”的狼会被全面消灭,陈阵偷偷地养小狼崽可以看作是保护即将遭遇灭顶之灾的狼的一种象征性行动,而这种“特殊”的保护结局会是怎样呢?狼越养越大,但陈阵还是担心小狼回归自然难以生存,最后干脆将其杀死。从生态意义上来说,这给了我们对物种,尤其是濒危物种的保护方式以深沉的思考。目前我们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多是将其置于人工饲养环境中精心呵护,而不是想办法恢复其原来的生存环境、原来的生态食物链。经过人类的悉心喂养,它们肥大了、温驯了、可爱了,表面上似乎达到了防止一些物种灭绝的目的,然而,它们却丧失了原有的天性与自我生存的能力,有时反而加快了该物种的灭绝。当前,我们的生态保护工作,不仅仅要关注单纯生态物种的保护,更应该上升到整体生态环境保护的层面上。《狼图腾》告诉我们,如果这种保护只是人类站在食物链最顶端对于濒危动植物的恩赐和怜悯,那么被保护下来的物种很可能会由于生存能力孱弱,随时面临灭绝的威胁。人类只有将自己真正看作地球生态系统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生态系统控制者,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平衡,也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

《狼图腾》出版后,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在中国大陆再版近200次,而且被译成30多种语言。小说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辉煌的市场,一方面与作者在内蒙古大草原11年的知青插队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与作者对其33年的精心打造有关。11年的草原生活积淀了作家满满的生态智慧,33年的冶炼铸就了小说不朽的灵魂。

(指导教师:喻桂香)

猜你喜欢

狼图腾汉人物种
丽水发现新物种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秦人称谓小议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狼图腾》中“狼”符号的主体性探析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蒙古国看《狼图腾》:女主角好
我看电影《狼图腾》
看《狼图腾》5年磨一剑
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