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世代的涵义及其带来的学习革命

2016-06-28赵利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

赵利梅

摘 要 “M”世代在国外和港台地区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许多人开始积极关注“M”世代所代表的各种涵义及其带来的学习革命。本文在查找、阅读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将“M”世代中“M”的涵义为新世纪(Millennial)、多媒体(MultiMedia)、多任务(Multitasking)、多渠道(Multichannel)、移动(Mobile)等,并简单对五个“M”涵义与特征进行了介绍。通过简单辨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旨在能够寻找到“M”世代的本质,阐述其所带来的学习革命。并且能够真正利用“M”世代的特征,进行更好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M”世代 移动学习 学习革命

中图分类号:G79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类对于未来社会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人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将其划分为各个不同的世代。世代一词源于英文generation。Generation一词在英汉大词典中翻译为“一代、代、一代人”,这里的“一代人”主要指的是具有共同特点的一个时代的人。因此在查找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沿用港台地区的翻译,将其翻译为“世代”。世代按照年龄的划分,蕴含着各个年龄阶段的特性,是各个阶段的集合。随着个性化学习的出现,要求对每个阶段的人的不同特征进行了解,实现“对症下药”的教育。

本文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对“M”世代中“M”含义的辨析,呈现多样化的“M”世代。意在了解“M”世代的特征,并能够对“M”世代现代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1“M”世代的涵义及其特征

“M”世代可以被理解为新世纪、多媒体世代、多任务世代、多渠道世代、移动世代,这个资讯爆炸的新时代明显与上个世代不同,“M”世代伴随着电子媒体长大,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智能装置和网络,他们会同一时间运用不同的即时网络通讯工具,足见“M”世代对科技的渴求尤其胜于上一代。美国的“M”世代,是继“婴儿潮世代”和“未知世代”之后,又一波后生可畏的世代。“M”世代有很多的定义,根据不同定义都代表了各种不同的新兴事物。

“M”世代是使用多样化获取多样化信息充分引导了思想的自由、参与的自由,让世界从原来的狭小空间变成了全球互联的大家庭。但是也有人认为“M”世代让世界变得更狭小,从“我们”的世界变成了“我”的世界。对于“M”世代的评价不一,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其真正的本质,开拓自己的视野。

1.1新世纪世代(Millennial Generation)

新世纪世代指的是出生在1982到2002年的一代。他们是“婴儿潮”(Baby Boomers)和“X世代”(Generation X)的产物,他们不仅受到了祖父辈生活方式的影响,具有祖父辈的思想与觉悟,又对“Y世代”和后辈有一定了解。处于两种思想浪潮的交接出的新世纪世代,具有了其他世代所没有的特征。

Pirie 和 Worchester认为“婴儿潮世代”指的是1943年到1960年出生的7亿8千万人,或者是当时美国人口的30%的年轻人。这一世代人对于商品有着无限的渴望,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增长。Pirie 和Worchester还指出这一世代的人也更加注重饮食的健康和运动,他们不再吸食香烟等对身体有害的东西。这一代人注重自己的外表,喜欢表现自我及年轻化的生活方式。思想更加的开放,眼光更加的长远,不关注经济增长和政治形势等问题,而是更多的着眼于环境保护。在工作和生活上,他们更加喜欢挑战与冒险,不喜欢被政治、法律等规矩所束缚,渴望自由、自愿的生活方式。

Howe、Strauss(2000)和Coomes 将新世纪世代描述为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富有且包含不同人种的一代。Schwirtz(2006)认为新世纪世代是超越物质现实,接收瞬时信息即可以多任务处理的一代。他们自信、乐观、拥有梦想,关注环境保护、全球恐怖袭击和经济安全等社会问题。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事业,虽然很多时候自己创业意味着更多的风险和失败,但是他们将创业当作提升自己责任感的方法。

1.2多媒体世代(Multimedia Generation)

随着媒体与科技环境的变化,对于当代的儿青族而言,媒体(尤指网络)是与生俱来的,是生活必需品。据调查发现,平均而言每个儿童的房间约有4种媒体,青少年房间则有6种以上,成人则更多。简而言之,我们生活的空间就宛如一个多媒体中心。这就造就了多媒体世代的产生。从家里的家庭电视到小至随身携带的手机,他们一天有超过1/4的时间是沉浸在各种媒体的环境里的。他们分配有限的时间流连于媒体世界之中以及如何使用各式媒体,成为值得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结合的产物,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多种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因此多媒体世代的特征主要为形式的多样化,信息的数字化、交互性、实时性。

1.3多任务世代(Multitasking Generation)

多任务世代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多重任务处理的他们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内运用不同的即时网络通讯工具,整天沉溺在MSN、Myspace、iTunes、网络游戏以及雅虎通之中。电脑是他们的另一个大脑,键盘是他们四肢的延伸,网络是他们数字神经系统;手机就像眼睛、鼻子和嘴巴一样已成为身体的新器官。

针对多任务世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些学者认为多任务处理会影响处理任务的效率,国立神经疾病及中风研究所主任Jordan Grafman说:“孩子可以在做家庭作业的同时,玩网络游戏、看电视,甚至和朋友聊天。这样多种任务同时进行的状态长时间将不能够得到好的效果。”还有许多研究发现多重任务同时处理的效率和准确程度都远不如单一任务按顺序处理,将注意力分成许多小片的习惯,严重影响了年轻人学习、创造力与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相反地,有些医学专家却指出现代的年轻人虽然一心多用,但是在多种媒体界面之间反复切换时,他们的注意力却始终集中在新打开的界面,这也就是说他们在无意识中已经将多重任务安排了先后顺序,以保持大脑持续灵活的运转与反应。

多任务世代出现的原因不只是因为手机等通讯工具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更主要的原因是许多孩子对未来制作了太多的计划,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计划,只能选择多个计划任务同时进行,以便完成各个计划任务。许多青少年和大学生过度使用计划驱动多任务处理。

1.4移动世代(Mobile Generation)

移动世代是由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与发展而来的,移动世代几乎每一个人的手中或多或少都拥有移动设备。移动世代与多媒体世代的区别在于移动世代更加强调移动设备在其中所占的主体地位,而多媒体世代主要的关注点在于信息的表现方式,而信息的载体则没有进行过多的强调。

移动设备不仅仅指智能手机,还包括游戏机、 数码相机、 媒体播放器、 上网本、 车载卫星导航和掌上电脑。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说:“我们的目标是让全世界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地使用互联网,应该创造条件让最后的10亿人也能上网。”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下,移动设备将成为发展的主流。

在移动设备中,手机是最为普遍的,拥有手机呈现低龄化的趋势,10岁至11岁孩童拥有第一支手机者占近5成(51.1%),未满10岁拥有手机的儿童占拥有手机者近3成(29.3%),由此可见,手机等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了当代人必不可少的工具。许多人越来越离不开移动设备,二十四小时开着手机、电脑、联着网络。

1.5多渠道世代(Multichannel Generation)

多渠道世代也是由于多媒体的兴起而繁荣的,多渠道指的是人们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的多样性。以知识获取为例,以前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书本、教师、家长以及他人。而现在则可以从网络上获取,而且方式多样化,比如Google、Baidu、IE等。这些都使知识的获取的途径的多样化、复杂化。这样的多渠道方式促进了观点的再定位,从不同方面阐述同一个事物或观点,更加完善的呈现事物的不同面。就多媒体渠道而言,多渠道增加了媒体的使用率,不仅仅只限于原先的网络视频的观看、音乐欣赏等单机的使用,而增加了视频会议、社会电视、在线游戏等多机交互的状态,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造就了知识的多方面分享。

2多个“M”世代之间的联系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的定义“M”世代即多工处理一代,他们会在同一时间中,运用不同的即时网络通讯工具,美国凯瑟家庭基金会则将“M”世代诠释为多媒体世代。根据以上5种“M”世代的解释可以看出其根本都离不开E世代。而且这些世代的兴起都是由于多媒体的发展而带来的结果,因此多媒体世代是“M”世代的核心。

各个世代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弊端。各个“M”世代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移动世代、多媒体世代、多渠道世代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快捷、便利,而且形式多样,使我们的身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延伸。

(2)新世纪世代的特征与其他特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人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形成共同发展的趋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而各个“M”世代的劣势在于一方面不仅让人的思想独立,更让人身体本身独立。使得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变得十分稀少,从而淡化了近距离的情感。另一方面信息的快捷化,也让学习变成了碎片的堆积,知识点凌乱。信息并不等于知识,因此在“M”世代中存在信息等于知识的错误理念将逐渐受到大众的质疑。

3“M”世代所带来的学习革命及其局限

有人认为:多媒体设备科技的发展、瞬时通讯的传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娱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有人认为:多媒体设备让这个世界变得虚构、不真实。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从面对面交谈变成了网络讯息的联系,网络正逐渐拉开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距离。这两种说法都是实际情况的反映,只是其中对于网络的“度”的掌握不同。多媒体设备、网络都是双刃剑,只要掌握好“度”,则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教育改革的指引,也带动教育界紧贴“M”世代的步伐,不断鼓励开发、创造、使用多媒体教学方针,为我们下一代,发展新时代的教育模式。一项项发展资讯科技教育方针的申请,一批批电子书包的教育基金,让我们这一代人正遵循着“方便”的管道走进“M”世代。当今网络便利,所有的学习都发生了变化,从开始的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到现在流行的微学、翻转课堂、Moocs等都是网络给学习带来的变革。但是网络学习只能是教育的辅助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可能代替学校教育。在公开课盛行之初,许多专家就提出了所谓的“取缔”风波。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导致学校教育的消逝。

“M”世代经历了网络经济的狂欢和金融危机带来的社会焦虑。他们比上一代人更加成熟,受到社会媒体影响,有上一代人复杂心理沉淀,“M”世代潜含着一种改造社会的情节,他们更加关注公益、愿意合作,具有独特集体性格。因此管理他们不能用权力和利益,却能够使用意义与意愿,不能够用权威强迫他们进行工作。在教育中也应该明白这个特点,充分利用他们的意愿进行教学,而不是进行强硬的“填鸭”。对于“M”世代的学习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等数字化方式对教学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 董雅诗.愉快阅读有妙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A].第五届世界华语学校图书馆论坛(学校图书馆在“M”世代的教育角色)论文集[C].香港:香港学校图书馆主任协会、香港大学,2014:153-158.

[2] James Henri.So is the School Library a fashion accessory for Generation “M”?Or is that the wrong question? The Fifth World Chinese School LibrariansForum.2014.

[3] Cullen Green.Millennial Generation Students:Parental Involvement,Responsibility,and Entitlement.Westminster College.2007.

[4] Pirie.M.,&Worcester,R.M.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London,Adam Smith Institute.1998.

[5] Howe,N.,&Strauss,W.The fourth turning:An American Prophecy.http://www.Fourth Turning.com.1999.

[6] Howe,N.,&Strauss,W.Millennials rising:The next great generation.New York:Vintage Books.2002.

[7] Schwirtz,M.We are the Millennials.USF Magazine.2006.

[8] 媒体素养向前走:“M”世代来临 网络、手机等(上)[J].台湾科技报,2013(05):12-13.

[9] Claudia Wallis.The Multitasking Generation.Brooklyn College.2010.

[10] 王建宙.移动时代生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02).

[11] 媒体素养向前走:“M”世代来临 网络、手机等(下)[J].台湾科技报,2013(06):12-13.

[12] Rafael Ballagas.‘Media Multitaskingis not always Multitasking.http://playareacode.co“M”/work/sopranos/.2015.

[13] 黄毅娟.学校图书馆在“M”世代的教育角色学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从多媒体讯息的阅读看图书馆的发展如何面对网络世界的迷思[A].第五届世界华语学校图书馆论坛(学校图书馆在“M”世代的教育角色)论文集[C].香港:香港学校图书馆主任协会、香港大学,2014:129-133.

[14] 鲍勇剑.激发“M”世代潜力的“部落圈组织”[N].第一财经日报,2014-02-14(A11).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
高职院校普及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
试析融合移动学习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式分析
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学生移动学习需求分析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