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渔船上的海鲜保鲜

2016-06-24撰文温宁

海洋世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海蜇腌渍虾皮

撰文|温宁



渔船上的海鲜保鲜

撰文|温宁

人类吃海鲜的历史很久远,早在距今4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懂得了采拾贝类来食用。早期的人类文化中,尤其是临海而居的人类,海鲜是一项重要的食物来源。海鲜不但种类多样,味道鲜美,而且营养极为丰富。中国自古就有“山珍海味”之说,所谓山珍就是山野里珍贵的食物,而海味自然是海里的珍贵食物。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有两样好东西都想要时,如果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就必须要有所取舍。这就是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典故了。可见海鲜在我们饮食中的重要地位。

渔船出海作业时是无法立即回港上岸的。在今天,沿岸除外,根据渔汛情况,渔船出海少则10天半个月,多则2~3个月,远海作业的话更要长达半年之久。那么渔船在海上作业,打捞上来的海鲜必须要经过临时的加工处理和储藏,海鲜才不会腐烂变质。在长期的捕捞作业历史长河中,渔民们在长期的经验中总结出许多海鲜保鲜的加工与储藏办法。我们今天就来一一了解一下这些有趣的“保鲜”方法。

干制__就是晾干、晒干,或是通过风干、烤干的方法制作干鱼。早在殷周时期,聪明的吴越渔民就已经掌握了制作干鱼的方法。

腌制__就是用盐把鱼类腌渍后,放入器皿里存放一段时间。过去,渔民去远海作业时,不能将打捞捕获的海产品及时送回岸上,就以船舱为桶口,以甲板为“抄板”,在船上直接加工“咸鱼”。先把鱼冲洗干净,然后加盐与鱼一起“搅拌”均匀后放入船舱,直到把船舱盛满,再用盐封面,三天后拿压石压在上面。经过一冬后,一船舱的“咸鱼”就腌制成功,可以出舱了。

冰制__又称“冰鱼”。就是用冰给鱼降温从而达到有效储藏鱼类的方法。通常渔民会在出海前,根据预估的捕捞量带上一定数量的碎冰,并把冰存放在一个专门的小舱内,这个小舱俗称冰舱。然后将捕获的鱼先进行清洗、分类,然后在舱底先铺上一层冰,然后放一层鱼,再放一层冰,这样直至舱满,最后再在上面覆盖一层厚厚的草席,这样舱内的冰就不会轻易融化。鱼在冰的“夹击”下就可以保鲜了。

糟制与醉制__又称“糟鱼”与“醉鱼”。就是用酒精把鲜鱼腌制成鱼品的一种方法。中国酿酒最初起源于夏朝初期或夏朝以前的时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考证,中国有些地域的渔民早在商周时就会用这种方法制鱼了,此法到了汉代开始盛行。其中,宁波和舟山的糟鱼和醉鱼在唐代时已名声大振。在糟鱼与醉鱼品中,逐渐产生很多著名的鱼类食品,如糟带鱼、糟乌贼、醉鳗、醉虾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醉瓜”,这里的“瓜”其实指的是“小黄鱼”,因为小黄鱼个头较小,金黄灿烂,体型如瓜,因而用酒腌制后的小黄鱼称之为“醉瓜”。

煮制__就是把鱼类煮熟后再晒干的方法。其中,熟虾皮的加工历史最为悠久。虾皮的加工方法其实很简单。先把鲜虾洗净,待锅里的水沸时放入虾皮,再放盐,大约2分钟后快速捞出,然后放至太阳下晒,每2小时翻扒一次,直至虾皮干透即可。

矾制__又称“矾蜇”,是沿海渔民专门用来加工海蜇的方法。在我国,海蜇多产于舟山和温州两地。用矾腌渍海蜇大致分“头矾”“二矾”“三矾”三道工序。因为用矾腌渍海蜇头和海蜇皮的矾和盐的用量、时间都不同,所以要分开腌渍。大约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腌渍海蜇的全部工序。

今天,海鲜已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近年来,随着渔场外移,捕捞作业航程越来越远,时间也越来越长,消费者对海鲜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了,传统的保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渔业生产保鲜要求,传统的习俗逐渐被新的方式方法取代。

猜你喜欢

海蜇腌渍虾皮
腌渍
九头芥
精挑细选好虾皮
营口成为世界海蜇产业链核心
靠吃虾皮来补钙,靠谱吗?
虾皮变黄就别吃了
烤翅根
教你区分真假海蜇丝
真海蜇撕扯更易断裂
质疑虾皮补钙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