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内外合治盆腔炎后遗症临床观察

2016-06-22张亚琴河南省郑州华山医院妇科河南郑州4500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对照治疗观察

张亚琴(河南省郑州华山医院妇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中药内外合治盆腔炎后遗症临床观察

张亚琴
(河南省郑州华山医院妇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盆腔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用化瘀利湿中药内服,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敷贴。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盆腔炎后遗症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盆腔炎后遗症;中药内服外敷;对照治疗观察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腹部疼痛,并且伴有低热、疲劳、月经失调、不孕等[1]。我院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盆腔炎后遗症,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4例,均为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年龄20~48岁,平均(34.3±4.1)岁;病程7~92个月,平均(53.2±10.1)个月;出现下腹、腰部酸痛下坠26例,带下增多22例,低热疲乏15例,经期腹痛12例。观察组年龄21~49岁,平均(34.9±4.2)岁;病程6~95个月,平均(53.9±10.4)个月;出现下腹、腰部酸痛下坠27例,带下增多20例,低热疲乏13例,经期腹痛11例。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下腹或腰骶部坠胀疼痛拒按,经期或劳累后加重;经量多并且经期延长;不孕;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脉沉细涩。

纳入标准:均确诊为盆腔炎后遗症;年龄18~50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急性盆腔炎病情严重;伴随其他严重疾病;具有过敏禁忌症;哺乳期、孕妇或近期准备妊娠;伴随精神疾病、神经疾病;不能配合治疗。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化瘀利湿中药治疗。药用红藤30g,败酱草15g,续断12g,茯苓12g,丹参10g,赤芍10g,白芍10g,川楝子10g,木香6g。伴腹胀、大便溏加炒白术12g,炒神曲10g,砂仁5g(后下);伴下腹部胀痛明显加鸡血藤30g,青木香6g;伴带下增多且色黄加薏苡仁12g,黄柏10g;伴低热加蒲公英30g,炒丹皮10g;伴小便色黄加猪苓10g,车前草10g;伴大便秘结加生大黄6g(后下),桃仁10g;伴盆腔包块加桂枝10g,茯苓15g。水煎取汁300mL,日1剂,早晚各2次服用,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方(自拟):延胡索20g,桂枝15g,丹参15g,木香10g,干姜10g,将其研磨成粉末后,用黄酒调和,穴位选取神阙、关元,用红外线照射下腹部30min后将穴位贴外敷于穴位,贴敷6h,日1次。两组均5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标准[4]

证候积分:下腹、腰部酸痛下坠3分;带下增多1分;低热疲乏1分;经期腹痛1分;病程每增加1年加0.5分。

体征积分:子宫活动受限、压痛5分;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5分;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5分。

治愈:下腹疼痛、腰骶酸胀疼痛等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妇科和理化检查均显示正常,中医证候、体征积分之和降低95%以上,停止用药1个月,病情未出现复发。显效:下腹疼痛、腰骶酸胀疼痛等各项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妇科和理化检查显示显著好转,中医证候、体征积分之和降低70%~95%,停止用药1个月,病情未出现复发。有效:下腹疼痛、腰骶酸胀疼痛等各项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妇科和理化检查有所好转,中医证候、体征积分之和降低30%~70%,停止用药1个月,病情偶尔出现复发。无效:下腹疼痛、腰骶酸胀疼痛等各项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甚至加重;妇科和理化检查显示无任何恢复或加重,中医证候、体征积分之和降低30%以下。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盆腔炎后遗症的致病原因为组织破坏,出现组织粘连、增生以及子宫瘢痕等,仅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满意[3]。盆腔炎属中医“带下病”、“妇人腹痛”等范畴,主要是因为外邪入侵、瘀血内结所致[4],而其后遗症的发生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饮食不节、疲倦过度,并且病情迁延反复,使得湿热互结而发病[6]。

方中红藤清热解毒、活血通经脉,败酱草抗菌消炎;茯苓利水渗湿;丹参、五灵脂、赤芍等化瘀止痛。加上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照射能够有效起到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红外线照射后局部温度升高,中药在温热环境下更容易被吸收,从而加强了药物的功效。

综上所述,化瘀利湿中药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盆腔炎后遗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钟美容,李莉,黎敏.壮药三联疗法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应用与疗效分析[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1):3-5.

[2] 任先丽.中药灌肠联合盆腔穴位封闭治疗盆腔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 (12):2509-2510.

[3] 姚奏英,陆华,尹巧芝.花红片、妇科千金片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180例临床观察[J].中成药,2014,36(1):208-210.

[4] 张岩雪,田凌,李红艳,等.丹莪妇康煎膏联合中药组方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66-67.

[5] 付改玲,黄鹏翀,周晓亮.远红外暖袋湿性中药穴位辅助综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1):188-191.

[中图分类号]R271.19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4-0311-02

[收稿日期]2015-11-25

猜你喜欢

对照治疗观察
中西药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补髓强身组方对肿瘤化疗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自拟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颈性眩晕观察
养阴口香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痛风消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观察
疏肝补肾汤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疗效观察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高催乳素血症30例观察
针刺配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复冠汤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调肾活血方治疗子宫肌瘤肾虚血瘀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