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

2016-06-22湖南省财贸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湖南长沙410002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对照治疗观察针灸

刘 红(湖南省财贸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湖南 长沙 410002)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

刘 红
(湖南省财贸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湖南 长沙 410002)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加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0.0%,两组比较差异有book=299,ebook=9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I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0.05),但治疗组得分更高(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更好。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针灸;对照治疗观察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n poststroke syndrom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thod: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evenly in random.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and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dditionally.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3.33% and 80.0%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FIM score of both group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he treatment (P<0.05),but the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s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on poststroke syndrome.

[Key Words] Poststroke syndrom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ontrol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我们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3年至2015年本院收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平均(58.91±5.14)岁,病程平均(20.71±8.21)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平均(60.07±4.98)岁,病程平均(21.28±9.17)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症状体征:主要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塞、肢体偏身麻木等功能障碍为主。

诊断标准:经过严格的检查和诊断,并经CT或MRI影像检查确诊,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诊断(试行)》中风后遗症期和中华医学会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诊断要点(1995年)》中规定的中风后遗症期相关标准[1]。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血管病后遗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40~75岁;③发病6个月~6年;④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自愿配合并坚持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惧怕针灸及有晕针病史;③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肺、肾、血液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及精神疾病。④怀疑或确实有酒精、药物滥用史。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补阳还五汤(黄芪125g、当归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50mL。

治疗组另用:①头针:头部特殊刺激区即“头针线”,中风后遗症患者通过针刺或者叩击方法刺激头针线,达到刺激大脑皮层内相应组织调节生理机能,使其达到正常状态[2]。头针治疗方法参照 《中国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患者坐位或者平卧位,在头皮对应运动区取穴,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移5mm处,下点在眉枕线以及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运动区为上下两点连线。上肢瘫痪取对侧运动区中2/5处扎针,下肢瘫痪取对侧运动区上1/5处扎针,失语取右侧运动区下2/5处扎针,选针范围为1.5~2cm,沿帽状腱膜平刺入l~2寸。快速提插捻转5min,留针20min[3]。②体针:腹部穴位以神阙(膈盐灸)、中脘穴、下脘穴、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为主。四肢取穴肩井、肩隅、肩贞、曲池、外关、条口透承山、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后溪、阿是穴。腹部采取仰卧位,肩背部采取俯卧位,进针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5min,留针20min。

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间隔2天继续下一疗程,共4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临床治愈:语言及肢体运动恢复正常,生活完全自理或正常工作,CT复查脑出血灶吸收,或部分软化灶、梗死灶消失,或遗留软化灶。显效:语言明显恢复,肌力在IV级以上,生活基本自理,CT复查脑出血吸收60%以上,梗死灶明显减小。有效:语言有一定恢复,肌力在III级以上,生活部分自理,CT复查脑出血吸收不足60%,梗死灶减小不明显。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生活不能自理。

功能独立测定(FIM)共分6大项,18个项目进行计分。①自理能力:进食、修饰、洗澡、穿上衣、穿下衣、入厕;②活动能力(转移):床、椅、轮椅、厕所、澡盆、淋浴;③运动能力:步行或轮椅、上下楼梯;④交流能力:理解、表达;⑤括约肌控制:大便控制、小便控制;⑥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解决问题、记忆力。每1项目评分标准:7分=完全独立。6分=独立稍差需要帮助者水平,有些依赖。5分=监护或事先准备。4分=极小帮助(自已完成>75%,需要帮助小于25%)。3分=中等帮助(自已完成50%~75%,需要帮助25%~50%)完全依赖。2分=很大程度帮助(自己完成25%~50%,需要帮助50%~75%)。1分=全部需他人帮助(帮助大于75%)。

所有数据均用SPSS19.0软件统计,若符合方差齐性、正态分布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t检验。有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功能独立测定(FIM)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功能独立测定(FIM)比较 (分,±s)

表2 两组功能独立测定(FIM)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2.96±6.54 73.25±14.13*△对照组 33.13±5.92 52.13±13.73*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

5 讨 论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患者年龄、体质、发病轻重缓急、发病次数及病变部位的不同,使所选病例证型、病情轻重有所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结果的差异。

结果显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其独特的疗效可改善独立功能,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成国,胡一莉,戴慧峰,等.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442-443.

[2] 沈士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遗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3):35-37.

[3] 余蓝.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8-90.

[4] 曾劲松,肖航航.化瘀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 (17):74-75.

观察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6.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4-0298-03

[收稿日期]2015-12-03

猜你喜欢

中风后遗症对照治疗观察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补髓强身组方对肿瘤化疗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自拟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颈性眩晕观察
养阴口香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疗效观察
自制搜风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
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