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雀替”装饰图案的文化寓意

2016-06-21兰晓娜

大观 2016年5期

兰晓娜

摘要:雀替装饰图案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集警示性、教育性、寓意性、民俗性于一身,体现出建造者的思想与情怀,影响着子孙后代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风貌。雀替是清代名称。通过对清代雀替装饰图案的系统梳理,从警示性寓意、教育性寓意、吉祥寓意和风土文化传承等方面探究其蕴含的文化寓意。

关键词:雀替;装饰图案;文化寓意

一、雀替

雀替是中国古建木作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雀替”是清代名称。《中国建筑图解词典》中对雀替的描述是:是放在柱子上端用来与柱子共同承受上部压力的构件,它的具体位置在梁;横材(梁、枋)与竖材(柱)或枋与柱的交接处,它除了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外,还可以减少梁、枋的跨距或是增加梁头的抗剪能力。

雀替共有七大类,分别是大雀替、小雀替、通雀替、雀替(普通雀替)、骑

马雀替、龙门雀替、花牙子雀替(挂落)。据考古资料记载,它最早发现于北魏的云冈石窟中,因实用功能而产生,在其发展过程中审美功能、装饰功能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元代之后的雀替装饰图案日益丰富:有民俗民风、历史典故、珍禽瑞兽、奇花异草等图案,在民居中处处可见。

二、装饰图案的文化寓意

雀替雕刻艺术,选材广泛,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所谓“建筑必有图,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有人物形象、吉祥花卉、自然景观、珍禽瑞兽、符图器皿等,还有佛教八宝、忠孝故事等,采用民俗的象征、隐喻、谐音等表现手法。雀替装饰图案分为四种:一是雕刻有辟邪、消灾等警示性寓意的珍禽异兽;二是仁、义、礼、信、学等教育性寓意的历史故事;三是多子、福寿、平安等吉祥寓意的图案;四是描绘风土人情具有风土文化传承性的传说故事。雀替装饰图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对子孙后代无限期盼。它是民间文化观念在民间艺术审美创造活动中的形态化,是美好追求在民间造型艺术中的显现。

(一)警示性寓意

雀替装饰图案的警示性是以祥瑞之物来压制邪气,达到辟邪、消灾的作用。中国传统民居以木结构为主,火灾隐患严重,龙等压制火神的避邪物较为常见。仙居高迁民居的雀替上绘制了 14 组龙形图案用以压制火神。麒麟,是镇宅化煞的辟邪神兽,人们常将麒麟作为装饰图案,以期消灾解难,镇宅避煞,增添家中祥瑞之气。同样起到辟邪消灾之用还有狮子、辟邪、貔貅、独角兽等动物纹样和宝塔、平安结、桃树等纹样。

(二)教育性寓意

教育性寓意表现在借表现、宣扬人伦、忠孝以及进学的儒家经典,和积善行德的佛教故事来教化子孙。它反映出先人们敬尊圣人先哲,祈盼后人光大门楣的美好愿景。山西王家大院的木雕作品《满床笏》,描绘的是唐代大将郭子仪六十寿辰时,位列高官的七子八婿们前来祝贺,将朝笏堆满床榻的吉庆场景,此副木雕作品寄托了王氏家族家业昌盛、官运亨通和子孙后代仕途广阔的美好期盼和愿景。常家大院“学礼典书”的挂落上雕刻着丝线团和书卷册,寓意着“诗书传家”反映出宅院的主人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盼,以期达到“成教化,劝人伦”的教育目的。雀替图案的教育性体现以器物题材居多,如琴棋书画、诗书画镌图、高中图、礼器、鼎等。

(三)吉祥寓意

吉祥图案是最为常见图案类型,可归纳为长寿、多子、富贵、喜庆、康宁五大类型。人们喜用吉祥图案装饰房间,以祈求福禄长寿的、追求平安美满、多子多福的传统愿望,这是中华民族的普遍理想和追求。吉祥图案在的三种构成方法:一是单独的动物形象、植物花纹、器物组合等同一类图案表现;二是通过动物和器物形象结合、植物和器物性相结合等不同类型图案组成的类型;三是文字或文字和图案结合表达方式。

在乔家大院主院的门头雀替上雕刻着“福禄寿三星高照”的题材,二院二门门头的雀替所雕刻的图案是“三官赐福”,图案中三官身后的雕刻着白菜,白菜中的“白”字谐音为“百”,其寓意即为家财万贯。不论“三星高照”,还是“三官赐福”都表现出主人对于福禄寿和吉祥如意的美好追求,期盼家族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望。招财进宝、麻姑献寿、鹤鹿同春、龟鹤齐龄等题材也较为常见,不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少,人们对于福禄长寿的追求都是一样的。

子孙满堂是中国家庭的一大美好愿景,也常在雀替的图案纹样中体现。如王家大院的“五子戏莲”,乔家大院的“天王送子”、“麒麟送子”等题材。天王和麒麟为传说中的福将和祥兽,常为新婚夫妻或人丁不旺家庭送去儿子,表现出期盼子孙繁衍家族兴旺的心愿。葡萄因其多籽,谐音意为多子是较为常见的图案,石榴、葫芦、莲花也是多子的植物,如连生贵子图、双鲤闹莲图等。

(四)风土文化传承性

反映人类文化意识是雀替装饰图案的功能,是民族文化的和当地风土人情地方文化的重要表现。雀替的装饰图案带有地方特色,如山东的八仙过海、泰山石敢当,山西晋商文化的体现,徽州传统生活场景的记录等。

在胶东地区八仙过海、泰山石敢当等故事常出现在雀替图案中,八仙过海表现的是八位神仙各显其能渡海为王母娘娘庆贺生辰,图中八仙的法器寓意八仙或八宝。在泰安、济南等地雀替中常有泰山石敢当的图案出现。在徽州雀替装饰图案中“送米图”、“夫妻画眉图”等生活场景很多。“送米图”表现的是宗族子弟定期送米于族中年老的独居夫妇的画面。这些作品表现了当地人家庭和睦幸福的生活场景,及其勤劳、善良的品质。除此之外,雀替的装饰图案融汇了地域历史文化与自然艺术,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雀替将黄山的云海、奇松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雀替,经历了力学到美学的功能演变。它的装饰图案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集警示性、教育性、寓意性、民俗性于一身,它不仅是一个功能性的建筑构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体现。它反映建造者的文化底蕴和理想追求,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孙后代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风貌。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贾海洋.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J].山西大学学报,2009,(01):13.

[3]王斐玲.仙居高迁古民居雀替雕刻探幽[J].民艺之窗, 2015,(144): 105

[4]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米满宁,崔 骁,张海桐.徽州传统建筑中的雀替装饰艺术研究[J].美术与设计,2014,(04): 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