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骨肉相连”的校企合作关系

2016-06-20罗继军韩屹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打造关系校企合作

罗继军 韩屹

摘要:面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采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将创造出“企业用人”、“学生就业”和“专业建设”等多方面“共赢”的结果。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校要树立“服务企业”的思想,要抓住企业的需求,围绕企业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坚持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与企业不断加强合作关系建设,让企业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教育过程中。在顺序经过建立联系、巩固关系、密切联系和合作联盟几个阶段后,学校和企业最终成为“骨肉相连”的合作伙伴。

关键词:打造;骨肉相连;校企合作;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407-02

一、背景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基础工作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很快熟练地应付基础工作岗位的工作。校企合作,也是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方式方法的过程,会创造出“企业用人”、“学生就业”和“专业建设”等各方面“多赢”的局面。这也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因而,在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尤为重要。

“校企合作”的程度,取决于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密切程度。双方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了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决定了“企业用人”、“学生就业”和“专业建设”等多方面结果的质量和效果。

二、建设过程和分析

如何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是每个从事职业教育的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大都处于初级阶段。不少学校的校企合作还只停留在“纸面”上,只是一个记录在档案里的企业名单。学生们的教学仍然还完全停留在“校内”,实践技能实训的课程无法开出,或者虽然开出,而教学内容距离社会实际较远,无法满足社会实际的需要,达不到高职教育的目标。

要避免这些问题,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与企业联系,要“走出去”,才能有以后的“请进来”。一般而言,校企合作的关系会顺序经历这样的几个阶段,这也是校企逐渐密切合作关系的一个过程。

(一)第一阶段,建立联系

这是一个开始阶段。与企业建立联系,学校要主动出击,多方查找,与企业多接触,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目标来建立起与企业的初步联系。这样,学校联系企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对于学校而言,一定要建设足够多的校外实训基地。足够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保证学生集中的校外实训需要。因为每一家企业的接收学生人数是有一定限制的。因此,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才能保证学生同时进入到校外集中实训中。同时,掌握较多的校外实训基地也便于学校在进行实训安排的时候减少一定的对企业的依赖。比如,A企业在时间上不凑巧不能接收学生,学校可以将原安排到A企业的学生调整到其他基地去,而又不必担心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足够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也将给校方争取较多的合作主动权。因为所有的实训基地都有着希望优秀学生到他们那里接收培训锻炼并最终成为他们的员工的想法,从这个角度看,实训基地之间是竞争关系,这种竞争使校方成为了合作中的决策者,提升了校方在合作中的主动权。因而,足够数量的实训基地对于校方是有益的一件大好事。

在建立联系的时候,学校一定要注意几个方面:

1.运用“延伸“的思维寻找”专业对口“的企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行业的需要也在不断变化。如果还以”传统“的目光和思想来定义“专业对口“企业,就显得过于”狭隘“了。学校应时时关注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变化,及时调整对于”专业“的认识,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从而对“专业范围”进行认识上的调整。这样,学校就会及时发现新型的行业企业,及时调整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教学方案,并与新型行业企业进行联合,让学生始终接受到来自行业发展前列的知识技能培训。

2.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目标来寻找企业

学校与企业联系的目的是要让企业在专业教学中发挥作用,如果企业不愿意承担这样的任务,也就无法发展合作关系。只有在企业愿意实质性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才有基础,也可以说,校外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因此,与企业建立联系要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目标。

3.要做足功课,提高成功率

与企业建立联系,不能是单凭勇气地盲目进行。要在确定联系目标之后,做足功课。主要是了解目标企业的情况,重点针对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研究和准备。这样,在与企业的接触中,才能与企业有较多的共同话题,从而容易达成一致的意见。

(二)第二阶段,巩固关系

巩固关系,主要从“深入了解”人手,使得双方的合作意图能有更清晰的表达和理解。这个过程是学校围绕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得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学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就必须围绕企业的需求来进行。企业的需要就是学校专业建设的目标要求。在“校企合作”工作中,虽然“校”字排在前,但是大家都清楚地知道,“企”才占有无可争辩的主动权。企业可以与你合作,也可以选择与其他人合作,也可以不和任何人合作,而直接到人才市场上招聘。在这种情况下,不积极主动地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培养方案,势必会被企业抛弃。另一方面,脱离了社会实际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也势必会让学校的专业建设走向末路。

在巩固关系阶段,学校也需要注意

1.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充分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和要求

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一定要先听企业的意见和想法,而且要多听几家企业,多听几遍来自企业的“声音”。对于其中不了解、不明确的内容,一定要多向企业请教,要搞清楚。只有清晰完整地了解了来自实际需求的想法,才能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寻找企业共同的用工需求特点,制定“兼顾”的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时候,都会有“优先“甚至”独占“学校专业学生选择权的想法,但学校不可能让学生的就业渠道过于狭窄。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学校要”兼顾“合作企业的共同需求,这样才是实现”共赢“的正确做法。

3.反复征求企业意见,及时进行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成后,要多次反复征求企业的意见,按照企业的意见进行调整。同时,方案制定以后,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随着行业、企业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要坚持人才培养方案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三)第三阶段,密切关系

与企业密切关系,就要与企业常来常往,通过经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绝不能将企业只当成一个名字记到档案里,而一定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同时也达到密切校企关系的目的。具体而言,学校在合作过程中,可在取证课程培训、实践教学、集中实训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等多方面与企业进行合作,让企业尽量多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过程当中。

通常情况下,各行业都有自己制定的行业从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试。企业总是会很及时地得到有关标准的规定和各种职业资格考试资料,且企业对于职业资格考试的形式、范围、内容和题型等把握比较准,对于学生进行取证考试的辅导更有针对性,通过率相比学校也比较容易达到较高的水平。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训,是学校建立与企业合作关系最重要的目的。在进行集中实训,尤其是校外集中实训的时候,学校要充分利用且依赖企业本身固有的培训体系,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真实的业务培训,也即所见即所学,所学即所用。学校还可以经常联合企业参与教学活动,包括以企业为主导开展专业技能竞赛、邀请企业到校开展专业讲座、组织学生进企业参观和进行实际业务体验等活动。在与企业的经常联系来往中,加深合作关系。

在与企业密切联系的过程中,学校也需要注意:

1.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企业自身固有的体系和优势,也就是要切记不要给企业增加太多的额外负担。如果企业总是觉得与学校合作是一个“负担”,那么这种合作无法长久坚持下去。

2.一定要注意在合作中,时刻表明这是企业宣传自己的机会。无论哪一种企业、哪一类企业、哪一个企业,都需要机会来宣传自己。校企合作是企业向他们未来的员工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的良好机会,学校要创造这样的机会,让企业和学生互相了解和熟悉,增加企业和学生在未来就业中互相选择成功的几率。

3.一定要注意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活动。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和愿望来开展相关活动。坚持活动的开展要于双方有益,尤其是企业要首先获益,这样企业才有积极性。

4.积极与企业合作,做好各项组织和管理工作,保证各项活动的开展顺利并取得良好效果。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学校要积极配合。比如,制定具体的活动组织和实施方案,制定完善可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安排指导教师负责专门的管理和协助工作,让企业在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困难和障碍。这种积极的态度也将赢得企业的真诚合作。

(四)第四阶段,合作联盟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顺序发展,第四阶段将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发展结果。这个阶段最明显的体现形式就是“冠名班”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将表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进入到了“骨肉相连”的联盟阶段。学校为冠名企业专门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企业参与学校专门为其培养员工的全过程,双方共同协作,保证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在这个阶段,学校和企业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对方而独立达到既定目标,所以这是一个“骨肉相连”的合作联盟关系。

“冠名”班的实质是企业借助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自己的员工。因此,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积极性将逐渐高于前三个阶段,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动性也将高于前三个阶段。由于学校培养的学生原则上只面对冠名企业,而冠名企业原则上要全部接收学校培养的全部合格冠名班学生,因此,这个阶段的校企合作的过程具有独特性和针对性。如果合作运转良好,则此模式是效率最高的校企合作模式。但如果无法达到双方融洽合作的程度,则此模式将造成学生就业出路狭窄的不良后果。因此,真正达到这种合作高度,必然是在校企双方不断发展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结果。

在实现合作联盟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注意:

1.不能操之过急,也就是校企双方没有达到融洽合作的程度时,就签订“冠名”班的合作协议。这样的合作可能会因各种突发事件的出现而无法顺利进行,从而破坏合作关系,甚至终止合作关系。

2.“冠名班“体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思想,明确了所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将直接进入”冠名“企业就业的合作结果。这个方面,学校要积极配合企业及时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需求为中心调整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从而保证毕业生达到企业要求。

3.学校对于“冠名”班学生的培养应使用“分流制”的培养方式,即按照企业的用人目标与企业联合进行分阶段的学生质量考核,不能达标的学生将分流到相关的其他专业或班级,切实保证“冠名”班的合格毕业生一定会被“冠名”企业无条件接收就业。这样,“冠名”班的实际意义才能得到最大的彰显。

三、结论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从”封闭教学“逐渐向与社会接轨改变而必然的途径。校企合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学校要建立校企合作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企业“的思想,要坚持”一切以企业为中心“的合作目标,坚持与企业真诚相待,平等互利。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逐渐紧密与企业的关系,最终形成”骨肉相连“的合作联盟,创造”专业建设“、”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多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打造关系校企合作
搭建发展成长平台 打造高绩效团队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