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研究生教学的思考

2016-06-20赵东旭谢海燕庆宏

大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教学研究

赵东旭+谢海燕+庆宏

[摘 要]研究生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硕士生课程“高等生物化学”教学环节中存在的矛盾,主要包括传授知识与教授思维的方法、基础知识及理论与进展的比例、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讲授内容与讲授技巧、满堂灌与讨论型、主动提问与点名提问、课上与课下的关系等。不论问题和矛盾存在与否、多与少都应该引起反思。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高等生物化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95-03

硕士研究生(简称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既有与本科生教学相似之处,如多采用课堂教学、闭卷考试等方式,也有较大的区别,如研究生教学在知识的层次上相对较深,从内容的安排上看跳跃性较大,从对实验课的安排上看明显减少甚至没有,从对对象的要求上看更多的是要养成独立或逐步独立的思想,从对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的考查看以非量化的考查、测评为主,分数已不再是考试、考查的中心等。目前对于研究生的教学改革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研究型到讨论型,从常规考试到考试的标准化,从闭卷考试到开卷考试,从考试到考查等[1-10],这些问题既反映了授课教师愈来愈重视课堂教学,同时也说明面对新时期下网络资源的便捷、及时、丰富等客观条件,有对学生在手机、微信、微博、WiFi等虚拟与现实并存网络世界里能否保持一定的定力的一种担心。在教与学之间其实是一种博弈,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时间,而且无论怎样,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仍是主要的教授方式。为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尝试了一定的教学改革[11],同时也对目前研究生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梳理和思考,下面将我们在研究生课程“高等生物化学”讲授期间所关注的一些问题或矛盾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一、关于课堂教学的目标

前已述及,研究生教学在多个方面有别于本科生教学,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转变是要从知识的讲解转变成对科学的思维方法、思维意识的引导与训练,要逐步从单一的、单向的知识的学习转变成多尺度、多维的、多层面的集合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促使研究生科学素质的形成以及科研潜质的最大限度发挥。

例如,在生物膜结构的讲解中,不是简单介绍液体镶嵌模型,而是从磷脂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结构以及蛋白在膜中与膜外结构的显著差异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由此延伸到分子在合适条件下的自组装,进而理解细胞器、细胞乃至生命进化的分子机制。

二、关于课堂讲授的内容与方式

在课题讲授内容方面,我们对传授知识与教授思维的方法之间的关系、基础知识及理论与进展的比例、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渐进式与跳跃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一)传授知识与教授思维的方法

目前,在研究生阶段,其课程设置多以专业课程为主,或在本科阶段所学课程的基础上冠以“高等”或“高级”字样,或设置一些“进展”类课程。应从介绍的知识的深度上进行拓展,使专业化程度更强,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讲授上应逐渐从知识的介绍转向从已介绍知识如何上升到结论即思维的形成。如在介绍蛋白质的结构时会讲到,一个从氨基酸顺序上(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无规律性的线性分子经过一定的盘绕、折叠形成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实体”分子,重要的是该立体结构的分子在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变成其“诞生”时的线性分子之后,再通过条件的改变仍可回复到其特定的三维结构的状态,犹如现在的“记忆金属”一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要比金属变性后形成的三维形状要复杂得多。因此在课程讲授时,重点是:为什么线性分子可形成有序的三维结构,这种堆积或垛叠过程在形成生物超分子体系或细胞器方面的提示。如果在研究生阶段还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犹如图书管理员,是不恰当的。

(二)基础知识及理论与进展的比例

在培养方案或课程讲授内容方面令教师们感到有些纠结的问题就是基本理论与研究进展的课时划分。到底以何种比例(专业基础:进展)进行划分比较理想?这方面缺乏相关的研究报道,根据学生的背景,我们教授“高等生物化学”课程时,将这个比例控制在3:1~5:1范围内,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对于生物学学科来说,多个学科的进展可能都会汇集在分子生物学方面,这一点有别于化学、物理学学科。得益于相关分析技术如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质谱、组学技术、原子力显微镜、分子示踪、晶体的X衍射分析等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学如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均进入分子生物学层面,都试图在分子层面解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代谢过程等。无论哪个大学,在专业课程内容的进展部分都会涉及类似问题。虽然这是一个问题,但实际上也反映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

(三)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

诸多的本科课程尤其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开设有实验课程,从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诸多大学在研究生阶段一般均不再开设实验课程,一方面是基于对本科阶段实验课学时和水平的满意或基本满意,另一方面也有所在的学校对实验室、实验经费、指导教师等可否满足开课要求的考虑。21世纪初,我国的诸多大学都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建立了各自富有专业特色的生命学院,并开设了一定数量和一定水平的实验课,相信有比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开设一定学时且体现现在生命科学技术的实验课还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丰富、提高,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对新入学的研究生在实验技能与认知方面的同步化。教师不仅仅是做知识的“二传手”,还要做专业技能方面的“二传手”,这种专业训练比目前多个大学或实验室流行的师兄带师弟的模式更为可靠。

(四)渐进式与跳跃式

在本科阶段,课程内容的安排多以渐进方式,上下章节之间转呈有序,但在研究生阶段,内容之间的衔接不是很强,尤其是一些进展类课程,课堂之间的关联性更差,这就要求学生要习惯于这种方式。同时也要求,上课教师要做好一些铺垫。如根据我们的了解,中学课本里介绍了DNA是遗传物质和DNA的双螺旋结构,大学的相关课程也介绍这部分内容,研究生的相关课程也涉及一些,可谓是螺旋式上升重复。但如果在研究生阶段直接讲形成DNA双螺旋结构的化学基础与动力学,学生很难听懂。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该部分讲解中,对Watson(沃森)、Crick(克里克)以及Wilkins(威尔金斯)三人在双螺旋结构发现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该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其中威尔金斯不仅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晶体学家,而且在促成关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方面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作。介绍这些内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强调多学科、多种思维的碰撞意义,按现在的观点就是“协同创新”意识。

三、关于课堂教学改革

相对于本科课程的教改气氛浓郁的状况,研究生课程的教改略显不足。在知识大爆炸,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及时的今天,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研究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等无疑会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一)讲授内容与讲授技巧

同本科生课堂教学一样,研究生的上课形式可以堪称百花齐放,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ppt动画异彩纷呈。我们认为,虽然学生已习惯于高中(在大中城市的中学已经使用到这种便捷教具)和大学的ppt授课方式,但实际上已处于“审美疲劳”的状态,因此,更多精力应放在教学内容的消化、重构上,否则上课则变成了另类的表演了,因为形式很重要,但内容更重要。我们也建议要适时用到板书,它比ppt更灵活。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督导组在听课后,都提出了类似的建议。

(二)满堂灌与讨论型

相对于本科阶段课程的密集以及内容的繁杂,研究生课程内容虽然从数量上看也是非常丰富的,但也不能局限于满堂灌的方式。对课堂所讲授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问题最好先交由学生预习并查阅一定的资料,同时通过分组讨论甚至争论,达到锻炼学生、教学互长的效果。但在讨论课上要避免完全自由讨论的方式,避免大话西游式的讨论。

(三)主动提问与点名提问

我们曾在校内观摩过外教课程,也从相关报告中了解到国外大学的课堂授课过程,学生现场提问十分踊跃,值得借鉴,分析其原因有:1.已形成了类似活跃的课堂氛围和习惯;2.授课对象听懂了或者说至少明白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考虑到国内学生一般比较拘谨,因此,在关键内容处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并诱导其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答予以鼓励,相信这种“羊群效应”同生物化学中的“级联反应”一样,会逐渐放大,最终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意愿的表达会使其他学生对一些问题更敏感,而这恰恰是科研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目标的重中之重。

主动提问的学生不是不懂,至少懂了一些知识,点名提问不是真想提问,而是为了提醒注意力。要清楚认识到“与时俱进不易,良性互动更难”。同完全接受是可怕的情况一样,完全质疑也是一种可怕的状态,也要引起授课老师的重视。

(四)课上与课下的关系

关于这一点,可以简单地归结为“课上学会思想,课下丰富内涵”。要求我们在基础知识、理论的介绍中一定要从教授“如何思想”为出发点,上课只是“教与学”工作的一部分,课堂上学习推演,学习因果关系,课下通过进一步的阅读来丰富基本理论或知识,才能从“知道分子”变成真正的“知识分子”。课上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被动性质,课下的主动思考与学习才是体现研究生素质与潜质的关键,基于对目前社会、网络等的诸多负面因素的诱导,要深刻认识到研究生学习的复杂性,要深刻认识到在目前的社会氛围下学生对知识的挚爱问题与教师对教学的挚爱问题同样都很难找到完美的解决思路。

四、结语

上述提到的这些现象或问题可能不会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都存在,这些问题也可以是一个矛盾的多个方面。我们认为,不论问题和矛盾存在与否、多与少都应该引起反思。20年前无网络,无多媒体,无便捷的通讯工具,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书本、课堂或期刊,与现在相比有天壤之别,授课教师或许还是那些教师,但对象已变成了独生子女,大学入学率也由10%提升到约70%,因此教学方式不得不改;另外,通过关于国外研究生教学方式的了解可知,其与国内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国外的教学思路基本上继承和发展了本科及中学的培养与考核思路,即以创新性思路的形成为主,以“放”为主,而国内多以知识的继续积累为主,虽然后者会有厚积薄发的潜力与可能,但与目前国际上多层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思路有一定距离,我们也应该做及时调整。

实际上,在研究生教学中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也有必要深入讨论,如上述我们主要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丰富、调整,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解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师”与古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之间的“对立”关系,如何将自己的科研引入教学中等,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我们认为这些也是开展研究生的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教学效果的重要抓手,应该引起关注和思考。

[ 注 释 ]

[1] 高芳祎.我国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27-31.

[2] 康若祎,夏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3(12):93-96.

[3] 侯加林,李光提,岳远彬.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论坛,2008(6):57,61.

[4] 姚莉,刘伟.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4):36-39.

[5] 刘成柏,赵国安,付学奇.推进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3):167-169.

[6] 周守军.研究生教学改革:面向不确定性知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53-57.

[7] 庆宏,王冉,洪杰,等.研究生神经生物学教学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4(1):106-107.

[8] 郭淑元,罗爱芹,屈锋,等.开放性实验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2):58-60.

[9] 杨新芳,孙智杰.高等学校研究生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3):122-124.

[10] 谭信.研究生课程成绩的标准化评估体系的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2):61-63

[11] 赵东旭.提高理工科硕士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构想与探索—以我校生命科学类专业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2):21-23.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学教学研究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直觉模糊综合评价
浅谈研究生教学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智能材料与结构教学实践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