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校内外相结合的开放式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2016-06-20李晓华陶贵斌王琳邱智东贡济宇

大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产学研开放式人才培养

李晓华+陶贵斌+王琳+邱智东+贡济宇+陈天丽

[摘 要]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托重点学科、优化课程体系以及整合科研条件,同时通过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本科培生养质量,探讨与实践本科生“产-学-研”校内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学研;人才培养;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 G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43-03

一、产学研校内外相结合的内涵

“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1] [2] [3]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4] [5]

整合科研资源,构筑集教学、研发与产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型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研发、工程设计等环节。学生在联合培养期间参与核心研发项目和生产实践,毕业后又以“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背景”的特质成为企业青睐的业务骨干。通过联合培养人才搭建起的校企合作桥梁,企业获得校内专家的科研支持。校企互惠互利的优势,让敖东、修正、紫鑫等多家大型医药企业主动要求与学校合作办学。同时校企合作,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了科研、生产实践、丰富阅历的平台。目前,有近百名专职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合作,学校已经培养了一支校内外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一)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相结合,凸显继承与创新

我们完成了人工种植人参进入新资源食品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对长白山中药资源及吉林省道地药材的种类、数量、分布、时空变化、品质控制、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在中药配伍规律、活性成分的构效毒效、组效关系、作用机理、结构修饰、合成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建立中药内有效组分活性筛选技术、中药现代分析技术和中药新剂型给药技术平台,发展了中医药基础理论。

(二)产学研相结合,加速成果转化

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我们与省内外建立永久性教学基地18个;与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试平台和吉林省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真实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建立了开放式办学体系。这提高了中药研究成果转化率,加快了我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进程。我校产学研培养模式及开放办学体系在本科教学评估中被业内专家定位为学校办学特色。

(三)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队伍

以重点学科和教学基地为依托,建设专任教师和双师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采取有力措施,着重进行学术梯队建设。同时做好后备带头人的培养,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

(四)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校内外相结合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

发挥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优势平台,依托中药学重点学科,协同企事业基地,建设好硕士、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学术梯队,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五)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1年,我校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并率先在药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选拔出30名优秀学生,成立了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班。

通过实施“卓越计划”,力争3-5年把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成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条件、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均达到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作用的国家级特色专业;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精技能、重品德、强实践”的基本思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工作实践能力、组织协作能力与创新和创业能力,富有进取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制药工程创新型应用人才,从而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为我省及我国医药工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实施途径

以长白山丰富的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和吉林省道地药材研究为重点,以振兴吉林省地方经济建设和北药基地建设的技术需求、创新为目标,以危害人类生命及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研制为突破口,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六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这提高了中药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从而促进了我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进程。

(一)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立体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通过综合考核择优选拔,单独授课,分段培养。其采取弹性小三学期制的培养方式,为学生构建内容宽泛、文理交融的通识教育平台;基本知识和技能扎实的专业基础教育平台、能力素质兼顾和课内课外兼顾的专业教育平台,拓展创新结合和校内校外结合的拓展创业平台。

(二)实施了“4+1”人才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班采用“4+1”教学模式,即在修完四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小学期,使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设计累计时间共为1年。设置的小学期第一学年,医药企业认知实习;第二学年,社会实践;第三学年,教学实习和工程设计;第四学年,制药生产过程工程设计。

(三)构建了5大特色模块的课程体系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精技能,重个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通过加强主干课,增开选修课,增加人文素质课,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和工程课程教学,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途径。增加工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状况,构建了“人文素质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专业方向拓展模块”5大课程体系,全方位地推进教学体系改革。

(四)打造强有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我们教学团队制订了“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培训制度、实践操作考核制度。同时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专业教学团队和教师个人的考核指标中。以建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为目标,与行(企)业共建专业教学团队,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结构合理、动态组合、专兼结合、团结协作的团队组织模式;将教学教改、培训考核、教研科研、合作意识、进取精神、引进培养等纳入团队建设,研究并制定专业教学团队管理制度。[6] [7]

实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和教学名师、专业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培养等五项工程。以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为中心,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引进、聘请相结合,校企互通,共同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具有先进的高校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突出的教学实践能力,能掌握企(行)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并能及时为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能带领专业教学团队开展专业建设和生产服务。团队骨干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协助团队带头人根据企(行)业的岗位群的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组织专业教学和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卓越工程师教学团队是我校中由少数技能互补,在制药行业颇有建树,愿意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分工明确,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的正式群体。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和管理体系

设定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实践班”,单独编班,单独授课。实行三学期制,小学期主要用于实践教学。卓越计划共设28学分,学生除应完成普通计划的课程学习156.5学分、任意选修课程17学分、常规实践教学、军事29学分、课外培养16学分外,还需完成卓越工程师计划24学分,完成后除正常获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外,学校还另颁发卓越工程师班证书。

(六)积极扩建科研场所,增设模拟平台

“十三五”期间即将投放使用的创实实训大厦,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学校科研用房面积,同时还规划建设了模拟医院、模拟药房、大学生实训中心。创实大厦的建设进一步,拉近了我校大学生与企业、科研机构的距离,为学生较好地搭建了一个“产-学-研”综合实践平台。

四、讨论

我校正在为不断将学校事业做精、做特、做强,把学校早日建成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在省属高校中优势突出、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而共同努力。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8] [9] [10]应依托重点学科,充分发挥地方区域资源优势,通过政府、学校以及企业多元化协同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科研平台。同时我们始终秉承“启古纳今、厚德载物”的校训,不断推动教学体制改革、探索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我省培养一大批创新创业型中医药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奚晓丹,王冬冬.“产学研”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8).

[2] 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 高教探索,2012(4).

[3] 任丽婵.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产学研结合[J].高教学刊,2015(18).

[4] 周婧,李士军,陈静.以高校为主体目标的产学研结合特征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6).

[5] 吕立志,关雯文,关娜.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创新力提升的现实考察与思考[J].科技与经济,2013(28).

[6] 李石羽,郝东明,王淑敏.中药学专业“两段双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3(3).

[7] 赵国安,刘成柏,张春阳,等.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17).

[8] 张响英,王利刚等.实践“课堂——养殖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大学教育,2014(14):50.

[9] 李琳,陈京京,王杰.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

[10] 李成龙.产学研耦合—互动创新机理研究[D].2011.

[11] 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7).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产学研开放式人才培养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