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油管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6-20马仲君杨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里格管柱气井

马仲君杨 芳

(1.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内蒙古 乌审旗 017300)



连续油管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效果分析

马仲君1杨芳2

(1.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内蒙古乌审旗017300)

摘要苏里格气田是典型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单井产量低。气田开发中,当投产进入中后期,由于气井井内积液增加、压力减小、气井产液量上升等问题,导致产量有可能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为了有效避免或减缓水进,减少井底积液,提高气井携液能力,结合苏里格气田井筒实际情况,使用38.1 mm连续油管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使用速度管平均套压降低了5.2 MPa,平均日产气量增加了9 050 m3。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连续油管排水采气

修订回稿日期:2016-01-01

0 引言

苏里格气藏作为代表性的低压、低渗透、低孔和低产的气藏,储层的埋藏深度大约在3~3.8 km。气井投产初期效益普遍很好,但是当投产上9~10 a,气井的产量就小于4 960 m3/d,而且会有产量大约在0.065 m3/d左右的地层水随气体一起产出。随着投产的持续进行,井内流压和产量都相应减小,井内气体的动能很小,无法将井内积液及时排出井筒,经过一段时间后井内积液越来越多,导致井底回压越来越高,对应的产量也越来越小。而压井液会破坏地层原有结构,常规的压井替换投产管柱时会引起气井失稳,但在原有管柱内如果加上小径连续油管投产,就可将井筒积液有效地排到井外,提高单井的采收率。由于压井会部分地破坏储层,所以减小了因起管柱而造成油管出现断脱现象的风险。因此,通过研究国内外的速度管柱在排水采气方面的技术,并考虑该区气田的地质现象以及井所处的环境,做了很多类似的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1-4]。

1 地层水的形成和分布地质背景

1.1气藏岩性圈闭、地层低渗透特征是气水聚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砂体是影响苏里格气体成藏的主要因素。该区北部主要是岩屑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普遍差,同时包含大量的水。孔隙发育主要是由砂岩的初始成分及岩石本身的形成机理决定的。在苏里格气田,岩石自身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早期的压实作用。

就苏里格气田的形成而言,气驱水程度和地层孔、渗透情况有直接的关系。地层水在较致密、低渗透储层中的流动率非常小。如果驱替、扩散同时进行,地层水很容易被暂时性的封锁在低渗透率的砂岩中。苏里格气田盒8段就是由于该原因形成了大量残余可动水的分布区。

1.2河流相的非均质砂体含有大量的地层水

盒8段的沉积体系为河流相,在河流的流动过程中不断形成了许多的单砂体,所以砂体在横、纵方向上是不连续的,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盒8段砂体是不连续的,且呈透镜状分布,同时储层由泥岩包围着,由于低渗透砂泥岩的阻挡作用,和砂体一块沉积的地层水被束缚在储集层孔隙中。这样不连续且呈透镜状分布的砂体,在同一个层内砂体是不均匀、独立分布的,因此水砂层受该类砂体的影响,也是不连通、透镜状分布的。

1.3气体聚集成藏过程中的储集层区域反转引起地层水的西部汇集特征

在P和T时期盒8段储集层呈东低西高的分布势态。而在三叠纪末乃至现在,呈现的是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在三叠纪后形成了北高南低的构造特征。考虑该区构造演化实况对气藏进行成藏分析,气体在东部的富集是由东倾向西倾的转化导致的,单井产量中含水量大是由储层中的水向西部的运移导致西部有大量的水层[5-6]。

2 应用连续油管井的投产情况

2.1一作业区的苏14-16-33井

在进行实验之前该井的配产为0.569×104m3,投产时间为2008年,而生产套压为24.96 MPa,产层为山1段以及盒8段,进行实验前的准确套压为7.52 MPa。

而连续油管在该区的应用时间为2011年11月29日,开井时的套压为8.16 MPa,开井后的产量为1.8 ×104m3。到2011年1月31日,开井套压降到了2.8 MPa,日产量为1.21×104m3。从连续油管的应用开始,总的增产量为165.836×104m3(图1)。

图1 2011-2012年苏14-16-33井采气曲线图

2.2二作业区的桃2-8-5井

在进行实验之前该井的配产为0.57×104m3,生产时间为2009年8月6日,生产套压为24.79 MPa,生产层位为盒8段,进行实验前的套压为11.34 MPa。

而连续油管在该区的应用时间为2011年12月18日,开井时的套压为8.16 MPa,开井后的产量为1.79×104m3,直到2011年1月31日,开井套压降到了6.36 MPa,日产量降到了1.19×104m3。总的累计增产量为62.929 7×104m3(图2)。

图2 2011-2012年桃2-8-5井采气曲线图

3 速度管柱应用效果评价

就气井排水采气而言,速度管柱在苏里格气田的使用是比较好的,在表1中的所有井都是使用了速度管柱,既降低了套压也提高了产量,实验前的平均套压为9.107 5 MPa,实验后的平均套压为3.907 5 MPa,实验前的平均日产量为4 700 m3,实验后的平均日产量为13 750 m3。平均套压降低了5.2 MPa,平均日产气量增加了9 050 m3,所以速度管柱适合于苏区气田的排水采气工艺,并能明显的提高产量。

经由实验前后的连续油管的生产制度比较,得出该管柱的排水采气方针降低了相似气井的油套压差,有效排出了井筒积液,有效改善了日产量,保证了稳定生产,由此可见,高液面井投产确实需要连续油管的应用技术。

表1 苏区气田的速度管柱在实验前后的对比情况表

4 结论

1)与38.1 mm的速度管柱相比,应用速度管柱对气井排水采气,产生的效果是很明显的,能满足苏区气井投产中后期的生产需求。

2)速度管柱在苏区气田的应用有效改善了携液能力,降低了投产后期的成本。

参考文献

[1]金忠臣.采气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杨继盛.采气工艺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3]钟晓宇,颜光宗,黄艳,等.连续油管深井排水采气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5,25(1):142-144.

[4]万仁傅.现代完井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5]孙来喜,张烈辉,王彩丽.靖边气田相对富水层的识别、分布及成因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26 (2):63-67.

[6]任斌,何洋,贾伟浏,等.连续油管解堵技术的应用:以普光P102-3井井筒解堵为例[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2,6(2):56-58.

(编辑:李臻)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132(2016)02-0047-03

doi:10. 3969/j. issn. 2095-1132. 2016. 02. 012

作者简介:马仲君(1989-),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气田开发。E-mail:767390460@qq.com。

猜你喜欢

里格管柱气井
高压高产气井完井管柱振动特性及安全分析*
一种应用于高含硫气井的智能取垢器系统设计
气井用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解堵效果数值模拟
基于Workbench的加热炉管柱结构优化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气井出砂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春 天 里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层识别难点及方法评述
川东含硫气田气井井下管柱腐蚀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