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干预评价

2016-06-20姜芬芬占蓓蕾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骨科浙江衢州3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浙江衢州34000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活质量骨折满意度

姜芬芬 占蓓蕾.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骨科,浙江衢州 3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浙江衢州 34000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干预评价

姜芬芬1占蓓蕾2
1.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骨科,浙江衢州342000;2.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浙江衢州342000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骨折后关节僵硬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骨科收治的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χ2=11.977,P<0.05);体能状况、情感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状况、总体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25~7.354,P<0.05);观察组满意度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χ2=4.070,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僵硬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骨折;关节僵硬;系统性护理干预;生活质量;满意度

骨折后关节僵硬是临床上所有骨折患者均可能发生的一类并发症,对于患者而言,肢体损伤与神经损伤越严重、关节受累情况越严重,则发生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机率越大[1]。在骨折发生时,首要治疗目的是使患者的骨折部位固定而不再移位,通常会使用内外固定术如石膏、夹板等[2]。在进行长时间的骨折固定时,患者骨折部位会由于局部供血障碍而更容易发生关节囊痉挛与肌肉萎缩,最终导致关节僵硬的发生与发展,一些严重的患者甚至会由于关节僵硬导致终身性残疾[3]。科学的护理方法不仅能够改善护患关系,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康复,使其关节功能得以恢复[4]。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骨折后关节康复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骨科收治的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男50例,女50例;年龄18~70岁,平均(45.0±10.0)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30例,膝关节骨折20例,肘关节骨折30例,肩关节骨折20例;关节伸屈情况:伸0~20°,屈30°~80°;临床表现:明显行走障碍60例,皮肤瘢痕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骨折部位、关节伸屈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接受手术治疗或石膏外固定治疗;②治疗6~8周后发生关节僵硬,且关节活动度小于或等于功能活动度[5];③年龄18~70岁;④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患者研究事项,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患肢并发神经损伤患者,骨折部位稳定性较差患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后抬高患者患肢以改善患者的肿胀感与血液循环、动态监控患者的骨折部位情况、定期清洁与更换夹板、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证呼吸道畅通、避免皮损、嘱咐患者多饮用水等。

1.3.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系统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关节护理干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每日对其关节的伸屈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将僵硬的关节近端部位握住,另一只手则将关节远端握住,采用外力使其关节被动做伸屈动作,运动时的力道应均匀、持久、适当,维持时间约为5 min。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与恢复情况指导其完成后续的关节主动伸屈运动。在每日伸屈运动完成后,对患处进行推揉与按摩,以10 d作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2)功能训练:患者若为上肢骨折,则鼓励其采取握拳、伸指等方法以活动上肢关节,若为下肢骨折,则指导其进行股四头肌节奏性收缩。若患者的患处发生肿痛,则应暂停功能训练。每日协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以改善其患处的血液循环,使水肿情况尽早消失,并有效预防骨折部位畸形。(3)心理护理与沟通: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中,由于对陌生的医疗环境的恐惧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应尽可能采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以及得体的行为。通过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所需,并尽可能地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使患者身心的舒适感达到最佳。多倾听患者的苦闷,必要时应给予心理疏导。

1.4观察指标

1.4.1生活质量护理前、护理后,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选取其中体能状况、情感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5个维度,每个维度由2~10个条目组成,分别赋值1~5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2满意度参照李兴华等[7]文献资料,评估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为满意与较满意所占比例。

1.5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李兴华等文献资料拟定,显效: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已接近正常;有效: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得到较大的改善;无效: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无改观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效果、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体能状况、情感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状况、总体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3、0.547、0.331、0.874、0.912,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t=8.340、9.318、6.574、11.311、13.587,P<0.05),观察组体能状况、情感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状况、总体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320、5.386、3.125、6.488、7.354,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44.58±4.56 56.98±6.12ab44.60±4.62 50.36±5.68a54.35±5.36 66.57±6.45ab54.41±5.62 60.35±6.12a54.64±5.32 66.45±6.54ab54.70±5.52 60.32±6.14a41.35±4.21 55.94±6.24ab41.42±4.32 50.32±5.62a21.62±2.31 36.25±4.21ab22.02±2.41 28.65±3.65a体能状况  情感状况  躯体疼痛  社会功能状况  总体健康状况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50 50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35例,较满意12例,总满意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骨折后关节僵硬是骨折术后的常见和多发性并发症,骨折后一般需要长时间的固定,长时间制动会引发关节内外的纤维、肌肉萎缩或关节囊挛缩,导致固定拆除后出现关节僵硬[8]。导致关节僵硬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诱因:①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在进行骨折愈后康复训练时,未按照护理人员的指导进行合理的锻炼,导致关节与肌肉的运动程度不足;患者因惧怕关节疼痛、术后疼痛等原因,不敢运动导致错过关节恢复时间;肌肉和关节活动度小或不活动会导致静脉和回流受阻、组织水肿、浆液渗出而在关节囊和滑膜反折处及肌间形成粘连,导致关节僵硬[9-11]。②关节自身因素:患者的伤情较重,关节受损情况与血管神经受压情况严重,使得在恢复的过程中发生粘连,最终引起关节僵硬[12,13]。③护理操作因素:护理人员知识掌握不足,不能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指导;或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由于操作不规范、专业素质不高、护理知识掌握不完全,导致未能给予患者最为完善与科学的指导;或只是简单进行护理宣教,但对患者依从性检查监督不够[14-16]。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后,一旦病情稳定,应尽早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后期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17]。

系统性护理干预是指采用科学、有效、全面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得到改善,并有效促进患者康复[18]。系统性护理服务可有效增添关节僵硬护理的内涵,扩展常规的服务内容,针对性地提供系统、个体化和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服务[19]。

针对关节僵硬的系统化护理干预主要针对关节僵硬的病因分为以下内容:①对护士进行培训,发挥其主导作用。护士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功能训练的主体,加强护士的专业学习,掌握常见骨折后预防关节僵硬的功能训练方法及指导技巧,了解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必要时和医生一块探讨患者的护理技巧;掌握常用的心理护理指导技巧和心理评估量表的应用方法。②和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骨折原因、治疗方法和家庭社会背景,通过对患者一般情况的了解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对病情预后的期望、对功能训练的认知程度、功能训练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家庭社会支持力度等,为后续的护理提供依据。③制订个体化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方案,根据前期沟通掌握的资料,对患者的心理、功能训练、饮食等进行指导,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

系统性护理干预目的在于根据患者关节屈伸情况、耐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主要关节功能训练,骨折早期可指导患者仅进行肌收缩训练,中期逐步加大肌收缩的力度、次数和时间,同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和健侧肢体的帮助下,增加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逐步由被动曲伸转为主动屈伸训练,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活动的范围和活动量;骨折后期以关节的主动活动为主,适当进行负重训练。关节功能训练的原则是以主动训练为主、被动训练为辅,目的增加神经支配下的肌群运动关节,预防关节僵硬。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系统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多存在负性情绪,如何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一直是护理工作者探讨的重点,这也是系统护理干预的基础。在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多用肢体动作与语言,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用成功病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增强患者的舒适感。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国内外学者也有类似的文献报道[20,21],提示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的终极目的。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是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权威量表,可信度与效度经国内外学者一致肯定。本文选取其中体能状况、情感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5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观察组体能状况、情感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状况、总体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赵明妍等[22]报道基本类似,说明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维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因受到样本对象来源与数量的限制,且缺乏对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的比较研究,可能会影响到本文结论的准确性,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裘敏燕.康复护理干预用于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32例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9):74-75.

[2]鲁从华.系统护理对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442-443.

[3]刘素娟,白正艳,林建兴,等.骨折后膝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1,7(24):12.

[4] Lin GM,Liu LL,Ye LJ,et al. Case-control study on comprehensi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for preventing postsurgery stiffness after operation for 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J]. Zhongguo Gu Shang,2014,27(11):900-903

[5]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6.

[6]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

[7]李兴华,唐杰,周绪琴.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预防患者膝关节僵硬康复训练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803-805.

[8]王建英.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有效护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49.

[9]史建秀.四肢骨折并发关节僵硬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策医学,2011,6(45):25.

[10]车加丽.护理干预对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56-57.

[11]刘金凤.四肢骨折并发症关节僵硬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2416-2417.

[12]肖永霞,陈英,谬盖雄,等.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199-200.

[13]方芳.临床护理在骨折关节僵硬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0(1):281-282.

[14]骆金华.护理干预对尺骨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8):702-703.

[15]郭士娟.康复护理改善锁骨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7(1):615-616.

[16]李素莲.探讨临床护理在骨折后关节僵硬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12(z2):105-106.

[17]王红霞,凌希莲.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Dupuytren骨折术后的临床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06-107.

[18]刘莉,金莹,李玲.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150例思路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12(1):223-224.

[19]赵瑞丽.系统护理对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6(4):45-47.

[20]琴琼.四肢骨折患者卧床期间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4):81-83.

[21] Pamukoff DN,Blackbum JT. Comparison of plantar flexor musculotendinous stiffness,geometry,and architecture in male runners with and without a history of tibial stress fracture[J]. J Appl Biomech,2015,31(1):41-47.

[22]赵明妍,谷岩梅.运动锻炼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影响的队列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9):56-58.

Evalu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anchylosis after bone fractures

JIANG Fenfen1ZHAN Beilei2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Ke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Quzhou 342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Quzhou People's Hospital, Quzhou 342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nchylosis after bone fracture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anchylosis after bone fracture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between April 2011 to April 2013 in Ke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in Quzhou, Zhejiang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via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further given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egular nursing. The curative effects, lif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towards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6.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7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χ2=11.977, P<0.05); life quality scores such as physical conditions, emotional conditions, physical pain, social function conditions and overall health condi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3.125-7.354, P<0.05);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94.0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78.00% in the control group(χ2=4.070, P<0.05). Conclusion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patients' anchylosis, and enhancing life quality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Key words]Bone fractures; Anchylosis;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Life quality; Satisfaction degree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6)03-0157-04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C33294)

收稿日期:(2015-07-27)

猜你喜欢

生活质量骨折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