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l-Zn-Mg-Cu-Zr合金高压扭转变形多元合金相回溶行为分析

2016-06-19丁永根李萍薛克敏刘梅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锻造与冲压 2016年15期
关键词:圈数铸态晶界

文/丁永根,李萍,薛克敏,刘梅·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Al-Zn-Mg-Cu-Zr合金高压扭转变形多元合金相回溶行为分析

文/丁永根,李萍,薛克敏,刘梅·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文所述为在不同变形温度(360℃、400℃)条件下对一种含Zn量达9.0%的铸态Al-Zn-Mg-Cu-Zr合金进行高压扭转实验,采用SEM、EDS和XRD技术分析变形后试样的微观组织、第二相粒子分布和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初始铸态组织主要由α(Al)+AlCu+Al2Cu+MgZn2组成,粗大的第二相粒子沿晶界成链状分布;在变形温度为360℃扭转3/4圈条件下微观组织主要由α(Al) +Al2Cu+MgZn2+Cu(MgZn)2组成,当扭转圈数增加到5圈时Cu(MgZn)2相消失;高压扭转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温度、扭转圈数的提高,基体组织中粗大的第二相粒子数量明显减少,分布更加均匀,第二相粒子回溶进Al基体,获得过饱和固溶体。

Al-Zn-Mg-Cu-Zr合金作为新一代的优质结构铝合金材料,因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武器系统、航空航天及核工业等尖端领域。研究表明,Zn含量达到7.9%、Zn/Mg比达到2.2以上的Al-Zn-Mg-Cu-Zr合金,主要的强化相为GP区和η′相。受合金化程度、加工方式、热处理工艺以及晶体缺陷等因素的影响,Al-Zn-Mg-Cu-Zr合金基体中存在大量的第二相粒子。这些第二相粒子对材料的再结晶行为、力学性能、断裂韧性、耐腐蚀性能等均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认为粗大的第二相粒子硬度较高,塑性较差,与基体不共格的粗大第二相粒子本身就相当于裂纹源,因而降低了合金的断裂韧性。Al-Zn-Mg-Cu-Zr合金的强度、抗应力腐蚀等性能与基体析出相(MPT)、晶界析出相(GBP)、晶界处的溶质原子以及晶界无析出带(PFZ)等密切相关。基体析出相的大小及弥散程度决定了合金强度,而晶界析出相的分布、尺寸、面积分数、组成成分等将影响合金的抗应力腐蚀能力。

中南大学许晓嫦等采用双向反复压缩变形工艺,研究了在强塑性变形条件下Al-Cu合金、6063铝合金中不同析出相,结果表明强塑性变形引起过饱和固溶体合金脱溶,析出平衡相;对具有介稳相和平衡相的两相合金,则引起第二相粒子变形、破碎和回溶,重新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国外学者Shima Sabbaghianrad等采用高压扭转和等径角挤压对7075铝合金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大塑性变形工艺不仅可获得超细晶组织,而且可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诱导合金多元合金相(T相Al2Mg3Zn3和η相MgZn2)回溶,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因此,基于以上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以新型铸态Al-Zn-Mg-Cu-Zr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EM、EDS和X射线衍射技术,深入研究高压扭转变形后Al-Zn-Mg-Cu-Zr合金中第二相粒子的种类、分布,以及热加工工艺参数(温度、扭转圈数)对第二相粒子的影响,以期初步揭示Al-Zn-Mg-Cu-Zr合金中第二相粒子回溶变化规律。

实验

高压扭转实验材料为天津理化工程研究院提供的铸态Al-Zn-Mg-Cu-Zr合金,其主要合金元素(质量分数,%)为:Zn9.0,Mg3.0,Cu2.6,Zr0.2以 及少量其他杂质元素,Al为基体。采用电火花切取φ50mm×35mm的四组试样,在KSL-1100X箱式电阻炉中对试样进行加热,其中两组试样加热到360℃,另外两组试样加热到400℃。在配备压扭旋转台的YH39-1000型模锻液压机上进行高压扭转实验,扭转圈数分别为3/4、1和5圈。采用Keller试剂(配比为95ml H2O+2.5ml HNO3+1.5ml HCl+1ml HF)对高压扭转变形后的试样进行腐蚀,试样腐蚀时间为12s左右。腐蚀完成后在型号为JSL-6490LV的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SEM形貌观察,同时进行EDS能谱分析。对高压扭转变形后的试样在XRD-6100型衍射仪上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实验条件为CuKα、40kV、40mA,采用Jade6.0软件对衍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实验结果与讨论

初始铸态Al-Zn-Mg-Cu-Zr合金微观组织分析

图1所示为初始铸态Al-Zn-Mg-Cu-Zr合金微观组织的SEM形貌。可以发现微观组织由粗大的等轴晶组成,晶粒大小不一,粗大的第二相粒子沿晶界成链状分布,其形状主要有椭圆形、圆形和长条形(如图1b所示);晶粒内部弥散分布着细小的第二相粒子,其形状主要呈针状。研究表明,晶界析出相主导了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而晶内弥散相则抑制基体再结晶,从而主导晶粒和晶体结构,对材料性能产生协同影响。

图1 初始铸态Al-Zn-Mg-Cu-Zr合金微观组织的SEM形貌

对图1b中所示的第二相粒子进行能谱(EDS)分析,可以发现深灰色标记为A的粒子主要由Al、Cu和Zn元素组成,其中Al和Cu元素的原子百分比接近1:1,而Zn元素含量较少,推测A处粒子为AlCu合金相;对浅灰色标记为B的粒子进行能谱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由Al、Cu和Mg元素组成,但是Al和Cu元素的原子百分比接近2:1,而Mg元素含量极少,推测其为Al2Cu。为了进一步确定A、B处的第二相粒子,对初始态Al-Zn-Mg-Cu-Zr合金进行XRD物相分析,发现微观组织主要由α(Al)+AlCu+Al2Cu+MgZn2组成,进而确认了A处粒子为AlCu相,B处粒子为Al2Cu相。此外,XRD物相分析显示微观组织中存在时效强化相MgZn2,结合EDS能谱分析确定基体中弥散分布的针状粒子为MgZn2(如图1b中方框所示)。

变形温度对第二相粒子的影响

图3a、3b所示为400℃变形温度下高压扭转3/4圈后Al-Zn-Mg-Cu-Zr合金微观组织的SEM形貌。可以发现微观组织中存在粗大的三角形、长条形的第二相粒子。采用能谱(EDS)分析发现图3a中标记为A的深灰色三角形粒子主要由Al和Cu元素组成,其中Al和Cu元素的原子百分比接近1:1,该相应为AlCu合金相;对标记为B处的第二相粒子进行能谱(EDS)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由Mg、Al和Cu元素组成,其中Al和Cu元素的原子百分比接近2:1,该相应为Al2Cu;对基体中弥散存在的针状第二相粒子进行能谱(EDS)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由Mg、Al和Zn元素组成,其中Mg和Zn元素的原子百分比接近2:1,该相应为MgZn2。XRD物相分析表明合金微观组织主要由α(Al)+AlCu+Al2Cu+MgZn2组成,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能谱分析的正确性。

图2 初始铸态Al-Zn-Mg-Cu-Zr合金EDS能谱

图3c、3d所示为360℃变形温度下高压 扭 转3/4圈 后Al-Zn-Mg-Cu-Zr合 金微观组织的SEM形貌。对标记为C处的第二相粒子进行能谱(EDS)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由Al和Cu元素组成,其中Al和Cu元素的原子百分比接近2:1,该相应为Al2Cu;对标记为D处的第二相粒子进行能谱(EDS)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由Al、Zn、Mg和Cu元素组成,其中Cu和(Zn、Mg)原子百分比接近1:2,推测其为Cu(MgZn)2。XRD物相分析表明360℃变形温度下高压扭转3/4圈后Al-Zn-Mg-Cu-Zr合金微观组织由α(Al)+Al2Cu+MgZn2组成,通过XRD技术并未检测到Cu(MgZn)2相的存在,但是基于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确定基体中存在Cu(MgZn)2相,但是由于其含量较少,XRD未能检测到它的衍射峰。

分析温度变化对第二相粒子的影响(如图3b、3d所示)可以发现经高压扭转变形后沿晶界析出的第二相粒子消失,微观组织中难以观察到明显的晶界,粗大的第二相粒子随机分布在基体组织中。与初始铸态组织相比,基体组织中粗大的第二相粒子数量明显减少,且变形温度越高,粗大的第二相粒子数目越少;此外,与初始状态Al-Zn-Mg-Cu-Zr合金的XRD图谱相比,可以发现热变形后部分Al2Cu相对应的衍射峰消失,这表明高压扭转过程中随着应变量的积累,大量的第二相粒子(Al2Cu等)回溶进入Al基体,获得了过饱和固溶体。

表1 不同分析位置处第二相粒子原子百分比(at. %)

图3 HPT变形后Al-Zn-Mg-Cu-Zr合金微观组织的SEM形貌及XRD衍射图谱

扭转圈数对第二相粒子的影响

变形温度为360℃经高压扭转变形5圈后Al-Zn-Mg-Cu-Zr合金微观组织的SEM形貌如图4所示。可以发现微观组织中粗大的第二相粒子均匀分布于Al基体中(如图4b所示)。对图3a中所示粗大的第二相粒子进行能谱(EDS)分析,发现其主要由Al和Cu元素组成,其中Al和Cu元素的原子百分比接近2:1,该相应为Al2Cu。XRD物相分析表明360℃变形温度下高压扭转5圈后Al-Zn-Mg-Cu-Zr合金微观组织由α(Al) +Al2Cu+MgZn2组成。与图3d相比,在相同变形温度条件下随着扭转圈数增加,可以发现第二相粒子数量明显减少,分布更加均匀;同时,与初始态的物相组成相比,AlCu合金相消失了,这表明在360℃变形条件下,随着扭转圈数的增加,Al-Zn-Mg-Cu-Zr合金部分第二相粒子回溶进Al基体,导致AlCu合金相消失,第二相粒子数量明显减少。

图4 HPT变形后Al-Zn-Mg-Cu-Zr合金

结论

⑴初始铸态组织主要由α(Al)+AlCu +Al2Cu+MgZn2组成,粗大的第二相粒子沿晶界成链状分布,针状MgZn2弥散分布于基体组织中。

⑵高压扭转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温度、扭转圈数的提高,基体组织中粗大的第二相粒子数量明显减少,分布更加均匀,第二相粒子回溶进Al基体,获得过饱和固溶体。

⑶在变形温度为360℃、扭转3/4圈条件下,微观组织主要由α(Al)+Al2Cu +MgZn2+Cu(MgZn)2组成,随着扭转圈数增加到5圈,微观组织中Cu(MgZn)2相消失,第二相粒子数量明显减少,分布更加均匀。

猜你喜欢

圈数铸态晶界
晶界工程对316L不锈钢晶界形貌影响的三维研究
基于截断球状模型的Fe扭转晶界的能量计算
运动晶界与调幅分解相互作用过程的相场法研究*
通过绞车钢丝绳计算井深
铸态QTRSi4Mo1材料的研制
晨起转腰改善便秘
晨起转腰改善便秘
晨起转腰改善便秘
基于修正球形双晶模型的金属Al晶界能分子动力学计算
一种铸态含氮M2高速钢的热变形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