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6-06-18梁化奎

成才之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学科竞赛载体

梁化奎

摘 要:在我国,大学生学科竞赛有其独特的内涵。新世纪以来,关于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正在成为高教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学科竞赛满足了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带动了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学科竞赛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看重看好。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载体

中图分类号:C961;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01-03

新世纪以来,国内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以学科竞赛活动为依托,引导和带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科竞赛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一、学科竞赛的内涵及蓬勃发展的竞赛活动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竞赛的形式多方位考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系列化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依照不同的标准,其包括多个门类的赛事活动,且具有规范化、系列化的特点。如依竞赛组织者来划分,有国际、全国性的竞赛与省级、校级地方性的竞赛;按照竞赛所依托的学科门类来划分,则包括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等多个一级学科中的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设计、车辆工程、计算机软件、设计艺术学等二级学科。目前,为国内高校较为关注的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主要有: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magineCup微软全球学生大赛(微软创新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

在我国,大学生学科竞赛有其独特的内涵。第一,它是面向高校大学生的规范化、系列化、多层级、多学科的竞赛活动。所谓规范化,是指竞赛活动是有组织、有章程、定期举办的;所谓系列化,是指依照不同的学科门类划分出不同类别的竞赛活动;所谓多层级,是指竞赛既有国际的、全国的,也有省级、校级地方性的;所谓多学科,是指竞赛涵盖了高校所开设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多个学科。这几点内在规定性,使大学生学科竞赛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不定期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区别了开来。目前,为学界和高校普遍关注的学科竞赛,一般指那些竞赛规模和规格较高的国际、全国性的竞赛活动。第二,它是立足于高校开设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上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一方面,它立足于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另一方面,它又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科竞赛是对教学效果、学习收效的一次大检验,竞赛成绩如何,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第三,学科竞赛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满足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及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动手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深入推进高校的教学建设和改革。1994年首次制定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明确提出,竞赛“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这项竞赛也是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回顾国内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历史,这一赛事活动已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1979年,曾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系统工程与数学系主任以及湖南省首任数学学会理事长的著名数学家孙本旺,为了提高广大高校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建议在高校之间进行数学竞赛,并在同年5月成功地组织了国防科技大学数学系与湖南大学数学系学生之间的“对口赛”,紧接着又于10月组织了湖南全省高校工科学生的数学竞赛,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后高校学科竞赛的先河。从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发展现状看,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为例,1992年,首届CUMCM有10个省市79所高校的314个代表队参加。2009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达到4.5万多人,来自全国1100多所高校,参赛人数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创历年新高。再看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09年报名参赛的学校达到923所,比上届增加20%,参赛学生达到2.7万多名,比上届增长了30%。

目前,大学生学科竞赛出现了三个变化趋势,一是参赛学生不断由专业向非专业扩展,二是参赛学生不断由本科向专科扩展,三是参赛学生不断由地方院校向军队院校、民办高校扩展。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显利认为,大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竞赛也从最初的几个地区的小范围活动,发展到今天全国大学生的广泛参与,为大学生创新环境的营造创造出充分的条件。而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参加竞赛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所提高的,占60%以上;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参加竞赛对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

新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有的竞赛已被纳入到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2007年初,由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就针对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专门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中,也把全国性学科竞赛成绩作为统计对象,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在高校品牌专业评估指标中,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以学科竞赛成绩为主要考察对象。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科研与培养创新意识,许多高校还相继制订了“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由此可见,学科竞赛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看重。

二、国内关于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造就和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队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这使这方面的研究成为学界特别是高等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随着各类学科竞赛的蓬勃发展,及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看重看好,以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为题的研究,正在成为高教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目前关于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研究,整体上看还相当薄弱,可以说尚处在起步阶段。其表现之一,就是迄今还尚未见有这方面的专著出版;可见的多是“竞赛指南”“赛题解析”“竞赛辅导教材”,或是竞赛活动资料汇编之类的教辅、教材。这些编著往往局限于某一竞赛学科,内容多是针对竞赛的组织和训练、赛题的解析而设计的。由于没有综论性的专著出版,使得学科竞赛虽然在国内一些高校开展得很有起色,但又存在着认识不足、研究不深的问题。而更为明显的症候是学科竞赛显然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不过,有的编著选编的一些材料,对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则起到了基础性资料作用。如李大潜主编的《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其中汇编了一些教育部文件、竞赛章程和会议纪要,还有一些领导和专家的讲话材料。这些对于研究刚举步时期的大学生学科竞赛,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迄今,关于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主要散见于三个层面:一是关于人才和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论著;二是关于探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论著;三是关于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文章。这些研究成果探讨的问题涉及: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如何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科竞赛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实践教学的关系;激励机制在学科竞赛及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何把竞赛水平推上更高台阶的问题等等。

从目前有关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研究者一方面在强调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是又把参加学科竞赛仅看成是对学生“实施闲暇教育”的一部分。这说明对于学科竞赛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尤其缺乏权威性、引导性的研究成果。往往是一般泛泛而论、重复性议论的多,而系统性、建设性、创新性的研究少,更缺乏将学科竞赛置于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教育发展战略下的深入探讨。其次,对于大学生怎样通过竞赛提高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学科竞赛为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改进常规教学和实践教学带来哪些新的启示,通过学科竞赛应当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这些问题都还缺少深入细致的个案分析与定量、定性研究。三是对于如何构建起有利于学科竞赛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学、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也还缺乏深入、系统的探讨。四是缺乏对于当前学科竞赛的新动向、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包括对中外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比较分析,对国外学科竞赛经验的系统介绍。这些不足昭示了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发展方向。

三、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使我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迅速提升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成倍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如何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创新人才,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十分紧迫的问题。而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大学生学科竞赛又有着常规教学所不及的培养功能,其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在学界和教育界已基本形成共识。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组委会主任李大潜所说的那样:“参加竞赛,无论成绩如何,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动手、创新、协作,积极进取,学以致用。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看,大学生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竞赛能够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科学思维、动手实践的能力。学好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以便为未来的职业活动打下坚实基础,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在高校,许多学生常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地位,由于很少有实践锻炼的机会,其习得的理论和技能常缺乏实践的检验。这不能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和兴趣的发挥,特别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践应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学科竞赛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科竞赛之中,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对创新创造的浓厚兴趣。竞赛赛题符合专业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强调知识点和系统性相结合,关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竞赛由参赛团队分别设计、制作完成一个有特定学科背景的题目,其涉及的内容往往是一个课程群。因此,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的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很多学生正是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别人合作、如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学会了互相谦让、互相鼓励、团结合作。如电子设计大赛,学生必须利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出参赛装置。在完成装置后,还要进行认真的测试,一旦出现问题,自己想办法加以解决。竞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也给学生的学习、思维、创新活动带来新的启发。这样通过参加竞赛就可以深化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发展型的知识结构、开拓探究型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应知、应会、应用的能力。一方面,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增强了创新思维、动手实践和应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些知识、经验和能力反过来又为他们学好专业理论、掌握专业技能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这就为培养具有博、专结合的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第二,竞赛能够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应对各种挑战,同时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大学生学科竞赛以迅猛发展的科技进步为背景,立足于学科前沿,竞赛题目难度大,内容涵盖了多个交叉学科,突出了创造性、创意性,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所以,竞赛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创造的热情,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舞台和施展才能的空间,但同时对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相应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竞赛既是对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自信心、顽强的意志、敢于迎难而上、团队协作精神等优良素质和品格的一次大考验,也是对其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运用新方法、创造新成果能力的一次大检验。可以说,学科竞赛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炼是普通课堂教学所远不能及的,因而被看成是实施创新教育、实现个性化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增长才干、拓展素质、锻炼能力的有效渠道。另外,学科竞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专门舞台。通过广泛地组织竞赛,能够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实践证明,那些曾经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获奖者,毕业时一些国内外大企业和科研院所抢着要他们,有的毕业后在读硕士、博士学位,还有许多人毕业后很快成长为卓有成绩的青年学者和学科带头人,或是相关科研部门的领导,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已不能以几千万元计。正因如此,大学生学科竞赛也被看成是创新人才成长的“熔炉”。

第三,竞赛能够带动和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学科和专业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体系的改革,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等方面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的综合外在表现形式。学科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其内容包括调整学科布局、完善学科组织、组建学科队伍、确立学科方向、争取和设立学科项目、建设学科基地、建立学科制度、营造学科环境等方面。在高校,以何为基点科学地制订学科发展规划,上关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下及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在这方面,学科竞赛恰能起到晴雨表和校正仪的作用。学科竞赛不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验,实际上也是对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效果、学科建设现状、学科建设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反映和体现。学科竞赛的功效之一,就在于它能够发现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促使我们在赛后及时调整和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表现在,它使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即能够经常进入实验室,或是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从而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现状,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竞赛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正在于促进实现这些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发挥学科竞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及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以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越来越受到国内高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蓬勃发展的学科竞赛活动说明:竞赛满足了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带动了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为深入推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大潜.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杨晨光.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成创新人才成长“熔炉”[N].中国教育报,2010-06-13.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学科竞赛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