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开发策略

2016-06-18万兴如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实践与思考综合实践活动

万兴如

【摘 要】为了改进学习方式,实现学习主动化、自主化和多元化的转变,数学课程活动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综合与实践”为有效载体和活动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促进他们的生动、活泼和主动式发展,为推动其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发策略;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70-0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和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形式,着重在于综合运用知识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形式。从中不难解析,这是一种学生积累经验的必要途径和方式,“问题引领”“学生参与”“完整实践”则是它的基本要素。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些障碍,如活动课程有名无实,策略运用缺乏灵活性,实践经验积累肤浅,主动合作不够深入等。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呢?本文试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一、把握问题设计,明确活动方向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综合与实践”是有组织、有目标和有针对性的一项活动形式,教师应当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努力让问题成为实践活动的行为主线。以苏教版五下“球的反弹高度”教学为例。执教者创设了“高球落地”的情境,学生在观察后会提出如下问题:①球在落地后为什么会反弹呢?②它能连续反弹多少次呢?③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呢?④大球与小球反弹的情况会是一样吗?⑤篮球与排球下落的速度会相同吗?首先,师生双方共同从上述问题中选择③和⑤来准备实验;然后,按照“自愿为主、优化配置”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多人学习小组;接着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用一个球反复多次地做“自由落体”运动,并做好认真观察;再让他们用不同类型的球反复多次地做“自由落体”运动,发现了什么呢?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在问题引领下开展实践活动,经过思考逐步积累活动经验。

二、认真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探究

众所周知,“综合与实践”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实践性的属性特点。执教者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中,不仅认真考虑活动组织的共性,而且要随着内容和课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在三年级的“周长是多少”活动课教学中,可如下设计:让学生按照小组划分,用一根绳子围成任意图形,接着组内交流“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如何量才是最方便呢?”此类合作主要是让学生看到组内成员围成了不同图形,并且对不同图形进行了观察、比较和求同,并以此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考情趣,从中发现,无论围成的形状如何变化,绳子的周长是固定不变的。再如“一亿有多大”:30层的高楼大约有100米,如果把总数一亿的1元硬币叠加起来,它会比30层楼房还高吗?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首先猜一猜“一亿元硬币叠加起来能有多高”,然后再量一量、算一算,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推算,从而得出了“高度约是200000米,相当于30层楼高的2000倍”。这种合作探究促使学生手口脑并用,是积极有效的。

三、善于启发引思,发展能力素养

设置小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手口脑联动的能力,为其参与了解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创造条件。比如“数字和信息”活动,有教师把学生编成不同的小组,并让他们在课前收集不同的身份证信息(既有本地也有外地的),然后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寻找其中的共同特征。教师启发他们:①不同人的身份证号码相同吗?有什么相同部分呢?(以出生日期比较)②本地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前六位数字有什么主要特征?那么各省之间的呢?猜一猜“前六位数字反映了什么信息?”(以课前收集信息开展小组交流,并巧借多媒体启发学生)③想一想“身份证号码中还能反映什么信息?”(如男女性别)④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若要为本校学生编号,应表达哪些方面的信息呢?(小组内交流设计方案)由此可见:经教师启发,学生的思维缜密,逻辑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等能力能够起到有效引导和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增强学生信念,激励个性张扬

在学校教育中,虽然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然而他们的学习地位是公正平等的,绝对不容任何偏废。换言之,在小数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应享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都应存在个性张扬的空间。作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本着“包容大度、众生平等”的指导思想,努力创设各类途径和条件,让每一位学生既能亮出风采,又能张扬个性。尤其对于潜能生群体,更要激励对待、关爱有加,不断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从中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持续渐进效应。比如分小组实践活动,负责协调的小组长可以由老师指定任命,可以是毛遂自荐,也可由组员民主推选,最好是“轮流坐庄”而不搞“长期制”。在最后的集体交流总结环节,作为代表本组的中心发言人也要不偏不倚、“循环轮值”。当某一名代表交流发言时,其他组员可作出适当的补充。如此而为,既可培养独立意识,又能讲求合作精神。

五、坚持激励评价,促进自主完善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评价既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又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逐步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努力追求“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以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以及自我创新、自主完善的能力。如教学“巧铺地砖”实践活动课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特地为他安排了长4米、宽3米的小书房。现想铺上正方形地砖,请根据有关规格和价目表为小明设计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面对提出的多种设计方案,教师可暂不插手评价,而应激励学生相互之间开展交流对照并评价选优。只有在学生无可选择的情况下,方可本着激励引导的原则,对他们进行启发、点拨和指导,为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留有空间,并拓展潜能。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要的实践与思考。对于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根据各种类型的课型,力求运用丰富多元的策略,去激励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推动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促进他们的自主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胡 璐)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实践与思考综合实践活动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