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6-15

当代医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瑞替普通率肝素

付 敏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付 敏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瑞替普酶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照组给予32例患者瑞替普酶10 mU静脉注射,与普通肝素钠75 U/kg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32例患者瑞替普酶10 mU静脉注射与脐部周围给予5000 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2组均在治疗后给予阿司匹林75~100/d,总治疗时间均为3~7 d。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冠脉再通率(93.8%、90.6%)和血管再通率(96.9%、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瑞替普酶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冠脉和血管再通,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钙;瑞替普酶;临床疗效;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1],近年来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64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沈阳急救中心2014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经临床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5~71岁,平均(58.6±4.5)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6~70岁,平均(58.1±4.2)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联合普通肝素钠治疗:给予患者瑞替普酶[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510]10 mU静脉注射,缓慢推注2 min,1/2 h后保持同样剂量再行静脉注射;之后给予患者普通肝素钠(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206)75 U/kg行皮下静脉注射,每2小时观察患者凝血时间,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药物剂量。观察组采用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瑞替普酶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于患者脐部周围给予5000 U低分子肝素钙(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405)皮下注射,重复治疗1次/12 h,连续3~7 d;治疗后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治疗,75~100/d,并给予患者常规硝酸盐类药物或阻滞剂药物辅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患者并发症情况。

1.4 疗效判定 本次研究中患者冠脉或血管再通可通过临床造影检查或通过以下标准判定:(1)2 h内患者胸痛症状全部消失;(2)心电图检查ST段抬高于2 h内回降值≥50%[3];(3)2 h内发生短暂再灌注心律失常;(4)血清中CK-MB峰值于14 h内出现;若治疗后患者符合上述4项标准,则可判定为冠脉再通或血管再通。

1.5 统计学方法 整理本次研究全部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冠脉再通率(93.8%、90.6%)和血管再通率(96.9%、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冠脉再通率和血管再通率比较[n(%)]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中出现1例血压下降和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中出现2例血压下降,3例出血,3例心律失常和1例心源性休克,并发症发生率为28.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38,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得心肌严重且持久的缺血导致坏死[4],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诱因包括饱餐、重体力活动、用力大便、休克、脱水、出血、精神激动以及寒冷刺激和便秘等[5],其发病机制主要体现在于机体血供减少或中断导致患者心肌持久缺血≥1 h,而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形成急性血栓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造成冠状动脉完全闭塞[6];约≥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前1~2 d或1~2 w可出现原有心绞痛加重[7],发作时间延长或对临床常用的硝酸甘油效果变差,临床多表现为疼痛、全身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低血压以及心力衰竭和休克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为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心肌,预防梗死范围扩大,并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包括瑞替普酶和低分子肝素钙等,瑞替普酶是第三代溶栓药物,可以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为有活性的纤溶蛋白溶解酶,以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发挥溶栓作用,多用于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栓塞等病症的抢救以及外周血管的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治疗效果良好;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低分子肝素量的分子,由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的普通肝素解聚而成,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生物利用度高,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多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治疗,对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治疗已形成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本院选取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冠脉再通率和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瑞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再通情况良好,治疗后患者并发症较少,病情恢复较快,治疗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1] 邓伏雪,王小娟,胡云凤,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1):135-140.

[2] 武晓凤,李玉宏,邢园园,等.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心肌功能延迟恢复[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8):577-580.

[3] 孙月英.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0):169-170.

[4] 刘君,高磊,傅向华,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灌注及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9):825-828.

[5] 李玉春,谢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餐前后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0):928-929.

[6] 方小娟.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2):160-161.

[7] 廖碧红,董少红,刘启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3):45-46.

[8] 李雷,董永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在基层医院的疗效探析[J].当代医学,2014,20(33):45-4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4.096

辽宁 110000 沈阳急救中心(付敏)

猜你喜欢

瑞替普通率肝素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与血浆Lp(a)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