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分析

2016-06-15李晓琴

当代医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预防性骨科下肢

李晓琴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分析

李晓琴

目的 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61/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4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在骨科大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因患者深静脉腔内血液不能进行正常凝结,导致静脉管腔阻塞,从而引发的静脉回流障碍[1]。下肢是深静脉血栓多发部位,且以左下肢最为常见[2]。一旦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只有少数人因症状较轻可自行消除,而多数患者血栓会进一步扩散,并延伸到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中,导致患者出现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3]。本研究以124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医院收治的124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2例。干预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6.3±10.2)岁;手术类型:23例为全髋关节置换术,16例为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术,13例为全膝关节置换术,10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6.5±10.3)岁;手术类型:24例为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为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术,14例为全膝关节置换术,9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指导、基础护理等。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

1.2.1 健康知识宣教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对其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向其介绍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注意事项。尤其重视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会给病情康复带来的影响,提升患者及家属的认识,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此外,叮嘱患者戒烟酒,多食用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

1.2.2 基本预防 术前对患者合并症进行积极治疗;术中尽量将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缩短,确保患者体位摆放合理;术后将患者患肢抬高,确保高度在心脏20~30cm以上,指导患肢稍微屈膝,多穿宽松舒适的衣服,避免穿紧身衣或使用过紧的腰带,以免给深静脉回流造成影响;指导患者术后进行适量的足踝关节主动规律运动或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促使静脉回流;术后指导患者尽早离床活动。

1.2.3 机械护理 术后指导患者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便于小腿肌肉在弹力作用影响下加速静脉回流。穿弹力袜前,指导患者仰卧,将患肢抬高。针对髋臼骨折患者,采用足底泵对足底静脉丛进行压缩,促使形成较高的静脉血流速率,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2.4 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将患肢抬高,充分保暖,避免按摩、用力排便等,以免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指导患者多饮水,必要时提升静脉输血量,以促使血液粘稠度降低;遵医嘱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有无出血倾向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2)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分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对比 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0,P<0.05)。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61/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4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该病多是因患者静脉血流过于缓慢,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损伤静脉壁,从而引发的[4]。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而血栓脱落随血流动力学流动造成栓塞,会给患者重要脏器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其出现肺栓塞或脑栓塞,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提升患者死亡率[5]。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国内骨科大手术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10%~63%,会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6]。因此,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做好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预防性护理是临床上普遍探索的护理模式,强调在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评估其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按照评估结果制定一系列预防性措施,以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提升护理安全性。

本研究对干预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所采用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基本预防、机械护理、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等。结果显示,干预组、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6%(1/62)、16.1%(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显出预防性护理在减少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优越性。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4%(61/62)、74.2%(4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预防性护理在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在骨科大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1] 陈嫣红,陈伟莲,刘伟琼.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27):4-6.

[2] 王彩莉.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27):5975-5976.

[3] 芦海英,肖静,于彩钰.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41例护理措施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553-554.

[4] 袁旭,何明菊.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277-278.

[5] 薛烈萍.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3(1):66-68.

[6] 纪双宝,陈红,王亚真.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93-9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69

山东 271113 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医院 (李晓琴)

猜你喜欢

预防性骨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