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责任之花扎根于语文教学的沃野

2016-06-14陈艳莉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语文教学

陈艳莉

摘要: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根基和核心。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入手,从利用新课导语、挖掘文本内涵、结合写作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等方面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

【分类号】G633.3

社会责任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社会大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义务和职责。一个社会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越多,我们的人生才越有价值和意义,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教师的职责。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

一、导语激趣引责任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虽然只有一两分钟甚至几句话,教师却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将学生置身于教师所营造的特定情境之中,触动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唤起他们学习兴趣,陶冶他们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社会责任感教育。

例如我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课时,结合“仙湖”展开,同学们联想到罗布泊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湖泊,这里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有翠绿环绕的胡杨树、成群结队的牛马……。可现在罗布泊的水完全变干涸了,没有小鸟敢在这里穿越,也没有动物在这里繁衍,连那千年不死的胡杨也成了干枯的“木乃伊”,罗布泊变成了苍茫无际死气沉沉的戈壁滩。(用PPT展示罗布泊今昔图片对比)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巧设导语引领学生关注思考生态环境问题,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

二、文本细读品责任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教材中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文章,俯拾皆是。充分挖掘这些教材的思想内涵,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在讲《黄河颂》《藤野先生》《木兰诗》《最后一课》等课文时,侧重培养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在讲《音乐巨人贝多芬》《走一步,再走一步》《假如生活欺骗你》等课文时,侧重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在讲《背影》《小巷深处》等课文时,侧重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要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不妨让学生读《生命,生命》,读《紫藤萝瀑布》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责任、感悟责任、理解责任,让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在学生的心灵中显影、定格。

三、写作融情明责任

作文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写文章就应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关注时政,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把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拿到课堂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在一次写作课上,我引入“三鹿奶粉”事件话题,让学生讨论,各抒已见。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商家受利益的驱动,在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追逐金钱,他们不懂得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就是责任。这起事件不仅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损失,更造成社会诚信的缺失,导致国内乳制品行业塌方式轰然倒下,几十年来树立的品牌资源瞬间土崩瓦解。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我们中学生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理念,做诚实人,办实在事。”

我通过结合诚信、感恩和爱国等主题的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并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畅叙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的真实看法。在这样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容易受到启发,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油然而生,社会责任意识也就深深植根在学生的心田中。

四、活动调研强责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②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和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最好的教育平台,教师应在生活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不断践行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活与环境密切相关,我曾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我身边的白色污染”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活动前,我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讨论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垃圾的种类及危害程度、你如何处理塑料袋、你有什么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然后学生自行五人为一小组,每组确定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深入到农贸市场、社区、公园等场所进行了调查。学生问卷调查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分享经验,派代表发言,汇报本组调查情况。学生亲身经历这次调查活动,切身体会到白色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走入校外,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能力,也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语文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一方滋养人文精神的沃土。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特点,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责任之花在语文教学的沃野中盛开!

参考文献:

① 季羡林:《漫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有:我的人生感悟》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006年版 第4页

②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 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1年版 第491页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语文教学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