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2016-06-13徐冬梅

当代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肺源肺心病心脏病

徐冬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徐冬梅

目的 研究在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治疗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共31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另加用中药药方辩证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及PaCO2评分变化状况及组间差异。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2项评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组间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观察组为95.5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可达到较好控制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肺心病;中药药方;急性发作期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治疗难度较大,急性发作期易出现血氧水平急剧下降导致疾病恶化。目前治疗多以西医为主,力求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减轻右心负担及肺动脉压力[1]。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基于这一背景,研究了中西医结合模式对肺心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共31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156例。对照组中男95例,女61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3.6±4.2)岁。观察组中男91例,女65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3.6±4.2)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监护患者心电血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为患者止咳祛痰,保障患者卧床休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操作如下:取10g紫苏子、30g丹参、10g橘红、12g生姜、9g地龙、10g制附子、15g白术、10g桂枝、30g茯苓、30g黄芪、10g人参,采用水煎方式,每天煎煮1剂,每次约400mL,每天分2次服用。

1.3 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水肿消退,唇绀好转,血象恢复正常,肺部湿啰音改善明显,心功能基本处于正常水平;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水肿基本消失,唇绀好转,血象趋近于正常,肺部湿啰音轻微改善,心功能恢复I~II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及PaCO2评分状况 2组患者治疗前PaO2及PaCO2评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观察组达到95.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及PaCO2评分状况(x±s)

表2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表[n(%)]

3 讨论

肺心病在中医理论中归属在心悸、痰饮、水肿症下,本症的集中于肺脏发病,发病原因主要和患者脾肾虚弱有关,当病情发散,影响其肺心健康[3]。肺心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其病情变化多样,中医理论中,其以痰、热、虚、瘀为主要特征,病症虚实变幻,实虚相依[4]。其中痰和瘀是肺心病的重要病理改变,同时也是诱发患者发生肺心病的主要因素,二者始终伴随肺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5]。临床上,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的主要诱发因素为外感,当外感刺激内痰,即可发病,因此,对于急性发作的肺心病,临床治疗时主要目的是祛邪。依照现代西医学的宗旨,急性发作期的肺心病主要是由感染引起的,治疗重点应该放在控制感染、消除感染上,一旦感染消失,患者病情即可迅速好转[6]。而西医所谓的感染在中医中成为外邪,祛邪方可安正,即病除,在此处上,中西医的观点不谋而合。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在西医基础上加用中药汤药对患者内在进行调理可显著改善患者PaO2及PaCO2评分,降低发病几率。且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在中西医结合模式下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到更显著改善。药方中茯苓可健脾化痰,帮助肺心病患者及早消除痰液;丹参、人参、黄芪具有活血利水效果,同时为患者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抵抗力。全方可达到清热解毒、泻肺平喘的功效,同时逐渐改善患者肺部状况,减少痰液生成,降低急性发作期危险程度。

肺动脉高压是引发肺心病的不可缺失的因素,而肺心病一旦发生直接导致患者的心肺功能严重下降,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交质量明显下降。肺泡内氧气含量降低是肺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之一,而临床上多数慢性反复性呼吸系统疾病均能够引起肺泡内氧含量下降,其间接条件为肺动脉高压[7],引起肺动脉高压的通路主要为:患者出现急性低氧血症时能够诱导肺部血管发生急性收缩,从而引起高压;患者一旦发生长期的缺氧,肺部血管出现代偿机制,即发生血管重塑。低氧血症的发生对于促进肺心病的发生与进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吸氧治疗对于肺心病来说,无论是在其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有着极为突出的治疗效果。西医西药治疗对于肺心病的疗效并不显著,虽然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有极好的效果,但在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中效果较差,甚至无显著效果。利尿剂是治疗肺部疾病的又一常规药物,但是大量利尿药物的使用能够增加患者痰液的黏稠度,使其更加不易被排出,继而加大了气道阻力,加剧病情。洋地黄类是治疗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首选药物[8]。

综上所述,对肺心病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达到标本兼治效果,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肺部状态,减少痰液对疾病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黄斌,张晓云,王筠.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0,3(9):372-373,411.

[2] 郭秀文,郑敬茹,纪春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84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2,34(18):27-28.

[3] 许文忠,梅建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3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4(33):549-550.

[4] 李艺,王宝玉.强心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2(24):1950-1951.

[5] 杨光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山东大学,2012.

[6] 李月霞,王红民.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24(31):177-178.

[7] 于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6):1971.

[8] 贾满仓.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寒饮伏肺型56例[J].中医研究,2011,12(23):36-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6.103

四川 610400 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徐冬梅)

猜你喜欢

肺源肺心病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分析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