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白血病患者P-糖蛋白表达及其测量的临床意义

2016-06-13叶筱颖

当代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糖蛋白白血病耐药性

叶筱颖

急性白血病患者P-糖蛋白表达及其测量的临床意义

叶筱颖

目的 探讨测定急性白血病患者P-糖蛋白表达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以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情况分为初始治疗组、治愈组、以及复发组,各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患者血液细胞中P-糖蛋白表达量。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P-糖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8.33%。其中初始组、治愈组、复发组患者中阳性表达P-糖蛋白表达阳性率为分别为27.5%,20.0%,67.5%,复发组与初始治疗组以及治愈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8、P=0.00032),初始治疗组与治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P-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治愈率为17.4%,阴性治愈率为43.2%,可见P-糖蛋白表达阳性治愈率远低于阴性治愈率(P=0.021)。结论 P-糖蛋白在急性白血病复发难治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治愈组或者初始治疗组,且表达阴性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阴性组,表明P-糖蛋白的测定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进程指标,对临床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糖蛋白;多药耐药性

急性白血病是人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在发病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或者幼稚细胞会大量的恶性增殖从而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1]。患者多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或者浸润征象。该疾病发病急,如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期将不超过3个月,有病情急者将在诊断后数天即死亡。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目前主要通过支持治疗如多休息、防止感染、控制贫血,化疗治疗甚至骨髓抑制治疗。化疗治疗是目前来说最为可行、也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如同其他肿瘤细胞,出现肿瘤多药耐药性也是其较为出现的治疗障碍之一[2]。多药耐药是指肿瘤细胞对某些肿瘤药物敏感性降低,产生药物耐受,从而降低治疗效果,甚至出现治疗效果复发。化疗产生多药耐药性是因为肿瘤细胞或者恶性增殖的造血干细胞因机体许多机制被激活使得多药耐药基因编码多药耐药蛋白,其中P-糖蛋白是其最主要的的种类。本研究将近两年半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测定不同治疗时期患者P-糖蛋白表达的量,为临床治疗急性白血病提供临床依据,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来自本院血液科所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标本120例,其中包括男64例、女56例,年龄11.6~67.8岁,平均(43.2±5.8)岁。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6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58例。按照急性白血病FAB分型包括:M1期患者26例、M2期患者32例、M3期患者48例、M4期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已根据临床症状、患者体征、骨髓细胞学以及血象、组织化学检查等方式确诊为相应类型白血病,并经过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的各项有关急性白血病检查指标所确诊。按照患者治疗分期分为:初始治疗组、治愈组患者、复发难治组患者,各40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型、治疗分期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患者化疗方案 对于初始治疗组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阿糖胞苷与高三尖杉酯碱或者阿糖胞苷与柔红霉素化疗方案;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柔红霉素+长春碱+小剂量的阿糖胞苷或者柔红霉素+长春碱+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标准化疗方案治疗[3]。复发治疗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取大剂量去甲基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者阿糖胞苷+氟达拉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阿糖胞苷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新长春碱+地塞米松+阿霉素化疗治疗。

1.2.2 P-糖蛋白测定方法 首先分离单个核细胞:取外周血5~10mL或者骨髓0.5~1.0mL,取肝素抗凝,加磷酸盐缓冲盐(PBS)等体积给予稀释,再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梯度离心(相对密度为1.077,2000r/min离心20min给予分离单个细胞,然后进行细胞图片,将图片于-40℃进行保存然后进行P-糖蛋白检测。再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SAP法,把细胞图片用4℃的丙酮给予固定,再用BSA牛血清白蛋白封闭。再采用鼠抗P-糖蛋白单克隆抗体(购自Pharmingen,USA)先稀释40~60倍之后滴于细胞涂片上,30μL每个标本,4℃孵育过夜。第2天在室温下用PBS将细胞涂片洗净,再给局免疫组换检测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公司)说明书滴加羊抗鼠二抗,孵育30min,洗净二抗,滴加显色复合物,30min再洗净SAP复合物,再加AP-Red给予显色,以水终止反应,再用苏木素给予复染,封片后计数阳性细胞。阳性细胞采用P-糖蛋白过表达的白血病耐药细胞组K562作为阳性对照。再以小鼠单克隆抗体进行一抗同步染色的K562作为阴性对照。在显微光镜下进行细胞计数,计数5000个,阳性细胞数达到10%以上为P-糖蛋白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间P-糖蛋白表达量比较 所有120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P-糖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8.33%。其中初始组、治愈组、复发组患者中阳性表达P-糖蛋白例数分别为11例、8例、27例。复发组患者P-糖蛋白表达率远显著高于初始组以及治愈组(P=0.0018、P=0.00032),初始组患者与治愈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以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22例以及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见表1。

表1 3组患者P-糖蛋白检测结果比较[%(n)]

2.2 P-糖蛋白阳性率与诱导化疗治愈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P-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共46例,其中8例患者得以治愈,P-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治愈率为17.4%。表达阴性患者74例,治愈患者达到32例,治愈率为43.2%,可见P-糖蛋白表达阳性治愈率远高于阴性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因为电离辐射、化学因素、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浸润发生蛋白尿、血尿等。该疾病发病急,一旦发病,可在3个月之内死亡。因而临床对于该疾病检查及诊断极为重要,如进行血常规、血型以及出凝血时间、骨髓象染色检查或者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心动图检查或者尿常规、粪便常规进行检查诊断。以便为及时治疗提供时间机遇给予及时治疗[4]。

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治疗多给予支持治疗、化疗治疗、骨髓移植治疗。支持治疗主要从感染防治、纠正贫血、控制出血等方面着手。但效果较缓慢,对于急性白血病治疗及时性差[5]。骨髓移植主要通过同种基因骨髓移植、一种基因移植治疗以及患者自体骨髓移植,但是条件苛刻,难以实现。因而,化疗治疗成为对急性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方式。

但是,化疗治疗时血液细胞极容易产生多药耐药性。是指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治疗效果变差,耐药性增高[6]。主要是因为细胞产生解除药物火星的分子发生变异或者其过度表达。这主要是因为激活多药耐药基因,从而表达外排化疗药物的蛋白,比如P-糖蛋白所致[7]。用化疗方式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15%~30%的患者均会产生化疗治疗多药耐药性。由于耐药性的存在,化疗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治疗时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治疗初始是其、治愈患者以及复发难治患者进行P-糖蛋白表达。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P-糖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8.33%。其中初始组、治愈组、复发组患者中阳性表达P-糖蛋白表达阳性率为分别为27.5%,20.0%,67.5%,复发组与初始治疗组以及治愈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8、P=0.00032),初始治疗组与治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P-糖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治愈率为17.4%,阴性治愈率为43.2%,可见P-糖蛋白表达阳性治愈率远高于阴性治愈率(P=0.021)。表明,复发难治患者P-糖蛋白表达高,是因为产生耐药性,激活耐药基因从而外排P-糖蛋白所致。患者产生多药耐药性与P-糖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P-糖蛋白表达量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产生多药耐药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检测P-糖蛋白对于预测患者是否产生耐药具有一定的依据,对疾病的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1] 杨建忠,李碧玲,吴立德,等.急性白血病患者P-糖蛋白与bc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126-1128.

[2] Larry D.Cripe,Hajime Uno,Elisabeth M.Paietta,et al.Zosuquidar,a novel modulator of P-glycoprotein,does not improve the outcome of older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a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3999[J].Blood,2010,116(20):4077-4085.

[3] 莫武宁,李山,赖永榕,等.急性白血病P-糖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1):68-69.

[4] 高峰,何娟,李艳,等.急性白血病患者P-糖蛋白的表达及功能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34(5):462-465.

[5] Pradeep Singh Chauhan,Bharat Bhushan,LC Singh,et al.Expression of genes related to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and apoptosis in acute leukemia:response to induction chemotherapy[J].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2012,92(1):44-49.

[6] 庄静丽,徐建民,王宝珍,等.急性白血病P-糖蛋白表达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5):805-807.

[7] Guido Marcucci,Kati Maharry,Yue-Zhong Wu,et al.IDH1 and IDH2 Gene Mutations Identify Novel Molecular Subsets Within De Novo Cytogenetically Normal Acute Myeloid Leukemia:A Cancer and Leukemia Group B Study[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0,27(28):2348-23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6.052

江西 333000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 (叶筱颖)

猜你喜欢

糖蛋白白血病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天然海藻色素糖蛋白诱导Hela细胞凋亡作用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尿al-酸性糖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的密码子偏爱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