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们》的音乐作品分析

2016-06-12王宏宇刘美婷

艺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演奏技巧时代背景

王宏宇+刘美婷

摘 要:若想完整、准确、流畅、动听的演奏一首手风琴乐曲,就必须对曲目所要表达的内容及含义做深刻的理解与分析,完整准确地把握乐曲的节奏、内涵、特点、结构及其音乐风格。本文章以分析李遇秋先生的一首大型作品为例,主要通过理论结合实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们》创作的历史背景,曲式结构及演奏中需要注意的演奏技巧与表现手法。只有思考研究了这些因素,在演奏乐曲时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演奏的内在表现力与感染力。

关键词:时代背景 演奏技巧 曲式结构

若想完整、准确、流畅、动听的演奏一首手风琴乐曲,就必须对曲目所要表达的内容及含义做深刻的理解与分析,完整准确地把握乐曲的节奏、内涵、特点、结构及其音乐风格。本文章以分析李遇秋先生的一首大型作品为例,主要通过理论结合实例的方法,深入浅出的阐明了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们》创作的历史背景,曲式结构及演奏中需要注意的演奏技巧与表现手法。只有思考研究了这些因素,在演奏乐曲时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演奏的内在表现力与感染力。

一、创作历史背景

李遇秋的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们》是中国第一部手风琴协奏曲,也是非常优秀的一部手风琴作品。这部恢弘巨作,以其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和强烈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手风琴曲中的灿烂一葩,从对该曲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的分析中,我们可以领略出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底和作品感人的艺术魅力。李遇秋的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们》由三个乐章构成,是中国的手风琴协奏曲的开山之作,在中国的手风琴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在作曲技法上,这部作品是以继承传统与锐意创新相结合为突出特征,作曲家在创作上潜心挖掘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与现代音乐的优秀成果,同时吸收西方作曲技法,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民族音乐文化的表现手法,使作品能更深刻表达作曲家的思想。因此通过对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们》所蕴含的艺术内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乐章的“善”与“温柔敦厚”的艺术内涵对音乐作品题材上多义性与多面性的理解,是李遇秋先生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们》的一大特征。第一乐章是一部热情讴歌中国人民抗战卫国的历史性英雄诗篇,1937年7月7日,日本和法西斯侵入我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保卫国家,为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和平,忠孝不能两全,人们勇敢地选择了报效祖国,本乐章歌颂了中华母亲们与儿女们的善良以及中华儿女们的勇敢与奋勇作战。战争是“和”与“爱”的最大破坏,侵略者否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人世间母子之间的感情是最深的。第一乐章“真”也有“美”也有,主要歌颂了“真善美”的“善”。

二、作品分析

乐曲的第二、三乐章创作于1989年,曾以《南国情》为名字,第一乐章是1993年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补写的。顾名思义手风琴协奏曲属于协奏曲形式,由手风琴担当主奏乐器,钢琴为之伴奏,两种乐器相互合作,共同演绎一段作品。

第一乐章主题是“真”,由奏鸣曲式组成。“奏鸣曲式”是指“奏鸣曲”体裁(指由不同数目的乐章组成,乐章之间几个乐章作为一个整体,彼此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内部所采用的结构曲式,当第一乐章采用时,通常被称为“奏鸣曲式快板”,其他各乐章也常使用奏鸣曲式或其他曲式在其他器乐形式中,所采用的乐章结构曲式与“奏鸣曲”基本相似。该乐曲开头的引子带有悲壮的气氛,连续运用急板、中速、加快等力度记号,表达“为了祖国人民的解放,无数先烈献出了生命,无数母亲献出了儿子”之意。

第一乐章具体的音乐分析是这样的:首先,主部主题——主旋律首先由手风琴演奏,体现了母亲的形象,崇高而慈祥,速度中速而深情地。接着,主旋律转入钢琴,独奏部分用流动音型来演奏,由Allegretto到Allegro,其速度逐渐加快,手风琴部分16分音符小快板和连续下行的三度半音要注意弹奏清晰手指要同步,起到过渡作用。接下来,连接部的情绪是生动活泼的,它的作用是将主部的旋律调性引向副部乐段,副部第一主题是独奏部分再次出现的时候,用连线和16分休止符表现生气勃勃的情绪,用连续的三连音表现跃动、不安忐忑的心情,在旋律和调性上,都有较大伸展变化,尤其注意演奏中开始出现的一些临时升降记号。副部的第二主题,属于进行曲风格,情绪上精神抖擞的表现“儿子”由顽童成长为青年的过程,连续的八度三连音体现出青年的长大已经能够肩负起民族解放的重任。之后,便进入了展开部,主要发展的是两个副部的主题,偶尔也运用到了主部主题,此部分表现了日本和法西斯国家大量入侵肆虐中国,中华民族儿女奋勇抗争,描写战争的残酷场景,此段应该用悲愤的情感将全曲推至高潮,并注意风箱的控制。突然,.音乐从高潮一下跌落下来陷入痛苦沉思之中。这时要按变音器,速度渐慢,音要很弱。接下来再现部的主部主题要显示奔放、激昂的情怀,钢琴浓重的旋律以手风琴独奏流动起伏的分解和弦来衬托,这段要注意手风琴音色较粗犷,演奏分解和弦时勿弹得太重,以免盖过钢琴主旋律音色,左手低音旋律要突出。之后,副部主题速度是小快板,手风琴右手高音部分是旋律,左手和弦部分不要太长,然而刚刚出现便转入了“引子”的旋律。最后,乐章的结束部的开始部分用的是连接部生动的连跳的旋律,在倒数第八小节用两个“ff”强调连续弹奏相同的g小调属和弦,将第一乐章的尾声推向辉煌,最后的一级主和弦用广板弹奏意境深远悠长,最终回归到g小调主调上。

第二乐章主题是“善”,曲式结构是复三部,它包含ABA三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是乐段的结构也可能是单二或单三部曲式。本乐章第一段的主题来源于一段云南民歌,它的调式是把G大调和g小调混合在一起使用,非常特殊。前半段运用G大调,后半段转成g小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主题内容,也发展了后面的旋律与调性。这部分给人回归自然的感觉,悠闲、舒畅、自然,但又夹杂着狂放不羁的情感。中间段情绪发生转变,像是灾难降临,山林间突然起火。谱面上,右手起初是连续的16分音符,之后是越来越快速的6连音,其中的临时升降记号需要注意,应该单独练习。演奏第26页时又恢复到原速了,但是右手6连音依然是难点,尽量与左右音对好。结尾时又出现云南民歌小调,音色越来越弱,在静谧中结束。

第三乐章主题是“美”,与第二乐章相比表现风格颇有不同,属于舞蹈性节奏风格,音调大部分运用了云南少数民族民歌,5/4和10/8节拍交替出现,使节奏赋予变化发展,很有律动的感觉。第三乐章也属于奏鸣曲式结构,主部主题紧跟着前奏。副部主题是从30小节开始,由手风琴模仿芦笙的音色,变换节奏时用换风箱完成,好似芦笙演奏中的吹吸换气一样,出现抖风箱时,力量要均衡。整个第三乐章的演奏要充满生活的情趣,表达要生动,保持律动感和新鲜感。演奏中要注意乐曲中几种特殊标记的演奏说明,就能完整地把这首作品演绎的很好。

三、创作风格特征及演奏中的艺术处理

手风琴在中国还是一个年轻的乐器。但李遇秋先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就不断探究、吸收、融汇、消化西方的作曲技法,并使之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及丰富的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极具民族风格的手风琴作品。如在这部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中,东方的民族调式和西方的大小调调式就交替使用。李遇秋的作品无处不散发着生动的民族气韵、清新的时代气息、鲜明的个性特征及“中西合璧”的艺术光彩。

首先,我们应该把作者谱面上的内容完整不拉的表达出来,注意每一部分的表情术语,也就是忠实于原作;其次,就应该利用乐器本身的特色,加入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每一件乐器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手风琴在制造工艺方面更有其特殊的构造,在它右手键盘上方的变音器可以模仿许多乐器的音色,例如:小提琴、单簧管、萨克斯管等,在演奏不同风格的旋律时可以通过转换变音器营造出适合的情绪,形成手风琴自己的语言。当然,风箱的运用,也是演奏手风琴作品的灵魂,好比钢琴家指尖的力量,歌唱者的呼吸一样,会直接影响到演奏中的艺术处理以及音乐作品表现的优劣。

所以,只有严格的控制好风箱,才能够保持演奏乐谱的准确度,进而能够打动听众。对于这首曲子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旋律是艺术表现手段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演奏中,旋律的清晰流畅是演奏最基本的要求,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好。

1.左手避免喧宾夺主。

主题的陈述与展开,要注意右手旋律部分占主要位置,左手低音是伴奏,起辅助衬托作用,为主旋律服务,听起来主次分明。

2.复调部分避免乱成一团。

在多声部旋律同时行进的过程中,如果每一声部分别采用不同触键时值,在同样风箱力度情况下,旋律主次的关系会变得更有层次。其次,风箱力度变换跟着旋律声部走,每个声部触键应一致,当非主体声部的音型较密集时,可适度把这个声部的每个音都断开一些,这样可以淡化这个声部,使主题突出而清晰。

3.乐段中避免一气呵成。

乐段是由乐句组成,就像说话一样,得一句一句说,乐句之间也要有换气的时间,看谱一定要认真仔细,哪里有连线,从哪连到哪,都要看清楚,这样才能保证演奏旋律的层次性,另外,乐段与乐段之间也该有换气的感觉。

四、 结语

创新的理念是音乐源泉的不竭动力,是艺术风格化的精髓。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们》的创作,无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体现了东方细腻的情感变化和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李遇秋的创作才华。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像李遇秋先生一样伟大的专业人才创作出更多中国风格的手风琴作品,也能有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演奏出更动听的旋律,共同为手风琴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自强.手风琴演奏法[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

[2]陈一鸣.手风琴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林飞.中国艺术经典之手风琴[M].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

[4]杨婷.《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们》的艺术内涵研究[J].大众文艺,2009(23).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演奏技巧时代背景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河南派唢呐演奏中气息运用技巧探讨
浅析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特色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