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经括约肌型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6-06-09王添花张检平戴澄安高满红刘国红

当代医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结扎术瘘管肛瘘

王添花 张检平 戴澄安 高满红 刘国红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经括约肌型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王添花 张检平 戴澄安 高满红 刘国红

目的 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经括约肌型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随机抽取136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挂线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肛门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经括约肌型肛瘘治疗方法。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经括约肌型肛瘘;临床价值

肛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肛门疾病,手术治疗是该疾病患者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对于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其临床治疗过程更加复杂。切割挂线手术、瘘管切开手术等传统的临床治疗方式,尽管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相对较高。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新兴的经括约肌型肛瘘治疗方案,且该治疗方法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和价值。本次医学研究就对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经括约肌型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之间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接受治疗的136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为观察对象,男70例,女66例,年龄28~72岁,平均(56.4±13.2)岁,纳入标准:(1)患者对于临床治疗过程完全之情,且同意接受治疗;(2)手术医师具备2年以上的临床治疗经验;(3)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经括约肌型肛瘘。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糖尿病和直肠癌的患者;(2)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3)哺乳期或是妊娠期女性。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8例,且2组观察对象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观察对象术前1 d内均给予流质饮食,术前8小时内禁食水,同时,口服16万U庆大霉素和0.8 g甲硝唑进行治疗,番泻叶口服导泻,术前灌肠清洗。对照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切开挂线手术治疗,具体方法:患者保持截石体位,常规实施要硬联合麻醉,常规消毒下端直肠和肛管,从外口部位将探针置入内口,切开直肠环、肛管和肛瘘以下部位,去除腐肉,在瘘管的顶部将橡皮筋常规挂线,保证相邻外口之间的橡皮筋能够形成对口引流并且自由活动。实验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具体方法:患者保持截石体位,常规实施要硬联合麻醉,肛管部位使用碘伏进行充分消毒处理,内外括约肌间沟部位的皮肤使用探针引导切开,瘘管切断分离后,缝合瘘管两端。手术完成后,封闭内口,肛管部位使用碘伏进行充分消毒处理,在直肠内留置胶管进行引流。

1.3 观察指标 本次医学研究以全国肛肠学术会议颁布的《肛肠科常见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依据,其中,显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未见复发征象,切口良好愈合,各项体征和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各项体征和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手术切口基本愈合;无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未达到上述临床诊断标准,甚至有所恶化[1]。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总数×100%。同时,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感染、术后尿潴留和术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肛门功能评分结果[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手术治疗后,术后感染、术后尿潴留和术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观察对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x±s)

2.2 肛门功能评分 实验组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手术治疗前肛门功能评分结果为(2.90±0.43)分,手术治疗后肛门功能评分结果为(0.17±0.03)分,对照组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手术治疗前肛门功能评分结果为(2.94±0.77)分,手术治疗后肛门功能评分结果为(0.92±0.12)分,2组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手术治疗前肛门功能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手术治疗后肛门功能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临床疗效 68例实验组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1%(66/68),68例对照组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3.8%(57/68),2组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分析[n(%)]

3 讨论

肛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外科病症,患者发生该疾病后会发生反复流脓以及局部肿痛等症状,进而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经括约肌型肛瘘是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肛瘘类型,该疾病的主要诱发原因在于细菌感染,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致病菌类型是大肠杆菌[4]。由于经括约肌型肛瘘会对大部分肛门括约肌造成影响,因而疾病复发率相对较高,且会大大增加患者肛门损伤的风险[5]。切开挂线手术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经括约肌型肛瘘治疗方法,尽管这一手术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肛门失禁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6],但是,这一术式会大大提高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且患者痛苦程度较重[7]。随着近年来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经括约肌型肛瘘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也受到了人们关注和认可,这一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且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的肛门生理功能[8]。

[1] 袁浩,刘小秋,陈珂,等.应用LIFT-plug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278-279.

[2] 王可炜,王业皇.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现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5,21(1):67-68.

[3] 于今利,段红艳.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肛瘘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7-8.

[4] 林海鸥.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15,36(8):1499-1500.

[5] 彭建,张勇,陈亚军,等.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8):3502-3503.

[6] 张少军,杨薇.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现状[J].华西医学,2013,28(2):302-303.

[7] 张国伟,楼季军.不同手术方式对高位单纯性肛瘘的应用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4):655-656.

[8] 范伟,梁德森,秦裕伯.肛瘘治疗中LIFT术的临床应用与展望[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3):1946-19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50

江西 333000 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医院 (王添花 张检平戴澄安 高满红 刘国红)

猜你喜欢

结扎术瘘管肛瘘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