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一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6-08周小平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洋流形象思维思维能力

周小平

摘 要:文章结合淮北市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背景,以地理知识为载体,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理空间思维;地理空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77-02

目前淮北市值学校课程基本能正常开设初中,但中考不考。学生和家长不是十分重视。农村学校基本不能正常开设,学生也基本不学地理,且地理课程只在七年级、八年级开设。虽然空间知识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课本,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有空间思维基础,但到高一升学后再学习地理有一年的学习间歇期。可以说,高一学生在地理学习上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如何衔接好近乎遗忘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二是如何掌握高一地理课本中更为抽象复杂的空间知识。近年来高一地理试题往往从地理空间人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在此基础上分析、推理其他特征。如果空间判断错误,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正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空间联系的规律,已成为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1]。

在日常教学中,应通过地理空间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空间思维是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图像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从而在头脑中创造性的形成它们的空间形象,进行空间位置判定,确定空间分布状态并进行排列、组合,分析它们在空间上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交换和交流,比较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及对它们的空间属性进行多个维度思考的心理过程[2]。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识、思考能力,实现地理教育。以下结合地理知识,浅谈几点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初中基础知识适当回顾

在高一教学中,可安排一节课的时间结合经纬网模型、地球仪等直观教具复习初中经纬网知识,让学生在球形空间思维的基础上理解三种经纬网:平面图、侧视图、极视图,并以必要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好极视图中地理坐标的确定。初中地理空间知识的回顾可以让学生重拾以前的空间思维基础,从而更好的理解高一地理尤其是“宇宙环境”的重难点知识。

二、灵活使用教学媒介

1、绘简易图。

简易图能把复杂的空间图简收到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的效果,可以提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显示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理解地理成因也有重要作用。绘图能力的初级阶段是能够完成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填充图册中的填图练习或能够将主要的地理事物落实到空白区域地图上,高级阶段要求能根据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实际需要按照自己的思想灵活地绘制各种地图,从而能够用图的形式来表达地理规律与地理分布[3]。指导学生绘制简易图要注意:做好示范,“取其神似,大胆剪裁”。

例如,在讲授晨昏线、日期分界线、正午太阳高度沿纬度的分布规律、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流水和风力的沉积地貌、等值线、地壳物质循环等知识点时,老师可在黑板上画相关简易图,并指导学生绘图,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可加深空间记忆;另一方面可加强学生读图能力有助于应试,因为在考试时的空间题多是以简易图的形式出现的。

2、直观教具演示。

进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必须以基本体的表象为基础,把这些基本体的表象,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才能想象出新的组合体。没有表象就不能给形象思维提供感性材料,形象思维就无法进行[4]。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形象思维能力需要有具体的感性材料,在地理课堂中,地理直观教具可以充当这一角色。

例如,黑白球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昼夜的形成和昼夜交替;褶皱和断层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三球仪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雨伞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的形成等等。直观教具的使用不仅以其直观的空间表现易于学生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无意识的记忆。

3、多媒体课件使用。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抽象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与空间或复杂图形有关的需要动态演示、观察其微观变化、形象直观显示等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模拟各种现实状态,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把整个形成过程全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对虚拟现实的观察、归纳和猜想,再去发现结论,最终完成知识的建构[5]。

对于一些有变化规律的知识点,教师在授课时可使用powerpoint软件的动画功能演示变化现象以易于学生理解。例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三圈环流的大气运动、雨带的推移、洋流的分布。应用多媒件辅助地理教学使得地理课堂教学更形象化、直观化、过程化,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形象材料,反复刺激学生的兴奋,激发学生兴趣,反复促进学生识记,从而掌握地理知识。

三、引导学生构建“心理地图”

美国《国家地理标准》认为:心理地图,即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化了的印象。它反映出人们对位置和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这些脑中的地图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感知世界,贮存和提取地球上人文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必要方式[6]。“心理地图”的构建能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内在联系,促进空间思维的发展,并能运用脑中地图分析各类地理事物,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以人教版洋流的分布图为例。在阅读知识窗“洋流的成因”的基础上,联系世界海陆位置、地转偏向力、气压带和风带等知识,总结出“气压带、风带(左)与大洋表层洋流(右)的比较”所体现出的洋流分布规律。教师在讲述时应强调大洋东部、大洋西部、副热带海区、副极地海区、大洋环流流向等空间特征以及寒、暖流的分布规律,再引导学生联系“世界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绘简易图,并让学生分大洋注意洋流的名称与流经海区附近陆地所在国家、岛屿等名称的关系。然后再辅以适当的练习加深对洋流分布的印象,进而使学生能做到“心中有图”。

总之,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空间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石伟华.浅谈对高中地理空间教学的认识[J].科教文汇,2008(12):169.

[2] 黄 习.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系统培养[J].教育科学研究.2007(10):126-127.

[3] 崔 嵬.应重视发挥地理新教材中图表的教育功能[J].山东教育.2003:1-2

猜你喜欢

洋流形象思维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你认识洋流吗
跟踪导练(五)6
一类洋流运动方程的显示行波解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