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析励志哥的故事

2016-06-07徐志宏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王亮心语人生

文/徐志宏 张 凌



透析励志哥的故事

文/徐志宏 张凌

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

总听张主任在各种讲课时鼓励透析患者回归社会,她常举的两个例子,一个是英国透析患者参加马拉松比赛,一脸微笑,看不出是个病人;另一个是她经手治疗的一个透析甲旁亢患者,边透析边工作,自己开的公司即将上市了。张主任想告诉大家的是尿毒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的,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大家唏嘘之后可能会说这两个人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那么多透析患者,能有几个这样的?大多数还是普通人。包括我自己也觉得那两个辉煌的人离我们太远了,我很敬重他们,但让所有患者向这个方向看齐,我自己都没信心。

就在几天前,透析室来了一位临时编外患者,张主任安排我来给他接诊。见到患者,一位个子不高的小伙子,从他黑黑的脸庞,手臂上凸起的血管能猜到这是个透析龄不短的患者。我边问病史边和他拉家常,这个小伙子叫王亮,今年34岁,他到今年已经透了15年了,平时在内蒙包头做透析,这次来北大进修5天,来我们这里透几次。一听去北大进修,我想当然的以为是北大医院,问他“你也是学医的?”小伙子笑着说:“我不学医,我学病。”再一问才知道他是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总裁班”。刚好张主任这时走进来,微笑着和病人寒暄几句,转身对我说:“这就是我常说的王亮,他可棒了,边透析边自己开公司,人家公司都快上市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就是常常被张主任挂在嘴边的励志哥。张主任继续说:“他第一次来门诊时是被两个人搀扶着进来的,腿疼得不能走路,你看,这几年下来治疗效果多好,还能去穿越沙漠,参加极限运动呢。”张主任看着他就像在欣赏自己的作品,的确患者的康复能给医生带来最大的成就感。王亮也笑着说:“要不是遇到您,我还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活着。”话语间充满对张主任的感激之情。几句寒暄过后,我对面前的小伙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是个有故事的人,一定要好好和他聊聊。

简单问了他透析的情况,把透析医嘱开完,护士为他上了机器,我来到他床前,开始仔细询问病史。“你19岁就开始透析,最初是怎么发现肾功能不好的呢?”“那是在上大一时运动会上跑完100米晕倒了,被送到医院,化验血红蛋白5克多,血肌酐2000多。”“之前没有体检过吗?”“我从小在内蒙古包头上学,在运动队训练短跑,没发现不舒服,也没有查过尿常规和肾功能。19岁那年考到北京科技大学(原来叫钢铁学院),高考体检也没查过这些。最好的百米成绩是11秒多,即使晕倒这次也跑了12秒9,这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有病。”

他们学校离北医三院近,送到了那儿,诊断为慢性肾衰竭,要透析,当时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就退学回家,走了好几个省去看中医,没看好。最后不得不回到包头透析。我一听,这不是和很多门诊遇到的患者尤其是外地来的患者一样吗?从来没看过病,一查出来就说要透析了,根本不能接受,大医院看个遍,就是想从你大夫嘴里听一句你这病不用透析,就抓住救命稻草了。可目前的医疗水平这是最好的治疗措施。没想到这个星级患者最初也是经历了这个阶段。

说到刚开始透析那会儿真是挺惨的:生病前半年父母相继去世,只有两个在银行工作的姐姐供他透析,很快就透不起了。学校组织过几次捐款,捐了4000多元,这在当时也不少了,可面对透析的巨大花费,却撑不了多久。他父亲生前的单位组织过几次捐款,可也填不满透析的无底洞。他在包头透析的医院已经尽可能的减免他的费用了,透4次免1次费,即便如此没过一年,就交不上费了,他现在还记得两个姐姐跪在医院求情的场面。

就在快活不下去的时候,他遇到了他的恩师,一个同为透析患者的兄姐,一个在透析床上给予他指点,鼓励他走出透析室去创业,来结束这种等待别人救济过活的人——王萍。他称王萍为师父,后来在他遇到张主任,病情一天天好转后也把他师父介绍来中日医院治疗。他这师父身世更惨,17岁就开始透析了,父母留了3000元钱在病床的枕头下,弃她而去。病房里一个患者家属看她可怜,鼓励她做生意,并给予她帮助。她做了钢铁生意,不仅自给自足,透析得起,还在透析同时激励了许多像她一样的患者,王亮就是其中一个。她对王亮说,“你父母也没了,就两个姐姐,你得病是不是觉得自己特了不起,她们都对你好,都围着你忙前忙后。你爸就你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算是白养了,反正钱花完了,透不起了也得死,你还是别透了早点死了吧,也不用拖累你两个姐姐。你要不想死就得自己出去挣钱。”师父的话点醒了他,最坏的结果也就是等死,只有他自己努力情况才会好转。

决定走出去的王亮,拿着姐姐们的全部家当10000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最初和同学卖小零食,利用透析的间歇给人送桶装水,逐渐到包工程,拉土方,经常夜里一二点还在干活,风餐露宿,把两个姐姐心疼坏了。不过,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两年后自己挣的钱已经能供得上透析费用了。再往后,他又看准了绿色养殖,猪肉、农产品、餐饮、房地产,生意越做越大,有了自己的公司,现在包头80%的猪肉都出自他的公司。能想到吗,被逼上绝境的他如今公司有500多员工,说起这些他由衷的自豪,他说挣钱多少就是个数字,能给这么多人提供工作机会,拥有自己的企业、品牌,这才是我的成就感。

同为患者,给予的鼓励往往能起到医务人员达不到的效果。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一个小伙子断了一条腿,后来训练游泳,残奥会上得了冠军,他说住在医院里很多领导去慰问他,他其实很烦还要去应付他们,后来一个阿姨来看他,谈笑风生,不经意时摘掉自己的假肢,告诉他自己是唐山地震时失去了腿,鼓励他振作起来,他才真正开始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可见患者的励志故事对其他患者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说到如今的生活,我问他“你结婚了吗?”“结了。”他坦率的回答。“爱人是哪认识的?”“大学同学。”“才上半年大学,就带回个老婆,你够有本事的。”我打趣他。“我们是一起从包头考过来的,”他解释着,进而补充道,“我这人人缘好,要不是得了这病,那也是……”“那也是很抢手的。”我接过他的话,他笑了笑,算是默许了我的说法,眼神里流露着骄傲与自信。“那她父母赞成你们结婚吗?”我又抛出了一个再现实不过的问题。“一开始不同意,她爸说随便找个没病的扛麻袋也能养活他闺女,”他变得严肃起来,“我就跟他说了,既然要娶你闺女,我就一定能养活她,而且还能让她活得比别人都好。我父母生我就不是让我扛麻袋的,我靠我的脑袋一定能过好。”一个男人的尊严被触动了,“后来他们也同意了,他女儿说了,她找不到比王亮更好的人了。”真的要为他俩的爱情和婚姻点赞。他们还有个可爱的儿子,他给我看他手机上一家三口的照片,脸上由衷的幸福。

说到他和张主任的交情,我问他“你不是一直在包头透析吗?怎么又来张主任这儿来看病呢?”他说那是2010年,他的事业发展得非常顺利,资产已达到了600万,而病情却越来越重。腿疼得不敢踩地,整个人也瘦得只剩几十斤,了解到这可能和肾衰竭的并发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当地医院处理不了,听说张主任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就让家人背着他来到了北京。张主任看了他的情况和资料,判断他有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且肾性骨病很严重,调整了透析方案。经过张主任的精心治疗,他的情况一天天好转,骨头也不疼了,不仅自己走路没问题,还能参加体育锻炼。他自己治疗好转,又介绍他的许多病友来张主任这里看,使得很多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人改善了病情。

说到这次来北大学习,他说他不是像有些人学习是为了交朋友,而是真的对知识饥渴,来学习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他需要不断充电了。以前上学没觉得上课多好,现在每上一课都能在工作中用上,比如心理学,上完回去就能用在员工管理上。他说他之所以越来越小心谨慎,来这透析前还反复问这里的新机器是否检测过,不是自己胆小害怕死,他过去的经历也跟死过一次没什么区别。但他现在有企业,养着500多员工,他对他们有责任,更重要的是他好好活着,深爱他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才有一个温暖完美的家。他说他不奢求生命的长度,但他要追求生命的质量,要求生命的宽度。他要像正常人一样过好每一天。

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小伙子,让我几乎忘记他是个透析病人。虽然他是患者我是医生,但通过和他这一个多小时的聊天,我感受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如今,对那个“公司即将上市的很棒的透析患者”,我有了更多的了解。他能走出人生的低谷,勇敢地面对疾病面对生活,拥有今天的成功,除了有个聪明的头脑、顽强的意志,最重要的是他始终充满自信、充满热情,用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用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待工作。

我把他的故事写出来,因为他的故事的确让我感动,让我震撼,带给我思考和启迪。也希望这个小伙子的故事能让更多的患者、更多的朋友获得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疾病面对生活,真正做到回归社会。

摄影/谢 姣

加了王亮的微信,看到他的个性化签名:欲成大树,莫与草争。不禁暗自惭愧,自己经常为个鸡毛蒜皮的事儿跟人较真儿,大事儿没成几件,对他又多了几分由衷的敬意。

一天,在朋友圈看到王亮发的一段话“其实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只是我知道有些时候,除了坚强,别无选择。”是啊,没有人天生是坚强的,但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他必须选择坚强。把疾病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接受它,继续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他依然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王亮就是这样的人,他每天会在朋友圈发一个每日心语,其中很多是他的生活感悟,汇集在一起也是一罐营养丰富的心灵鸡汤。我也时常会去啜饮几口,常常会让我感觉豁然开朗。征得王亮的同意,来分享他的几则每日心语。

每日心语(一)

人生无完满,缺憾亦是美。优雅的人生,是阅尽世事的坦然,是沧桑饱尝的睿智,是过尽千帆的淡泊。睿智的人懂得,该说的时候要说,该哑的时候要哑。该进的时候要进,该退的时候要退。该显的时候要显,该藏的时候要藏。

每日心语(二)

做有心人,在坎坷中前行;在忙碌中收获;在悲喜中经历;在得失中选择;在痛苦中领悟;在知足中快乐;在平凡中精彩;在宁静中闪烁;在前行中开拓;在给予中获得;在错过中珍惜;在经历中懂得。

每日心语(三)

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也不管有多高文凭多大学问,若没有善良,天下之大只身难容;一个人无论多富多贵,也不管有多么美貌多么青春,若没有善良,万吨美钞难赎罪身。善良没有先后;善良没有网购;善良无妆自秀;善良神仙保佑。

每日心语(四)

运气是附丽于努力的,有努力便有收获。没有经过辛勤的点滴积累,运气来了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待遇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每日心语(五)

生活,风尘碌碌,无论穷富,过的是一种开心;工作,辛辛苦苦,无论忙闲,为的是一种愉悦。只有在工作堆积如山时,才可能享受闲暇。休闲是相对于忙碌的,当你无事可做时,空闲就变得毫无意义,生活也变得索然无味。

每日心语(六)

幸福与否,主要取决于自我心态。人的一生,小事无数,你能计较多少?人生的大事也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常人岂能奈何?为小事而常介怀,不值;为大事而常悲戚,不该。所以,自信人生逾百年,潇洒快乐每一天。

每日心语(七)

我们都有过自大自负甚至唯我独尊的时刻,认为自己不后悔做过的任何一件事。这样虽然看起来很积极,但却显得盲目。总有一些事,别人比你想得细致周到,多听一句、多想一秒,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每日心语(八)

世事如大浪淘沙,疾风骤雨过后乃沙除金现。凡是懒惰的、投机的、贪婪的,必将淡出舞台。未来将属于那些守诚信、有敬畏、讲道义、心胸开阔和有使命感的人。只要笑迎艰险,直面苦寒,与充满正能量的人为伍,就能赢得你的未来,赢得你的前景。

每日心语(九)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人际关系肯定好不了。反之,学会换位思考,多看别人的优点,你就会发现,越看别人就越顺眼。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懂得与人友好相处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每日心语(十)

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钱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过多少人,有多少人怀念你。生意人的账簿,记录收入与支出,两数相减,便是盈利。人生的账簿,记录爱与被爱,两数相加,就是成就。

每段读来都有收获,最后这一段是我的最爱,愿我们在爱与被爱中成就我们的人生。

项目编号:Z151100004015244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成果推广基金

猜你喜欢

王亮心语人生
轻灵自在画心语
请你吃饭
王亮:用音乐致敬家乡
人生中的某一天
중·한 관계 회복,뜨거워진 양국 통상협력 열기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邦尼心语
绿豆发芽了
独一无二的你
读编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