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2016-06-04康耿华许君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叶酸

康耿华,赵 旭,许君望

(1. 陕西省兴平市人民医院,陕西 兴平 713100;2.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康耿华1,赵旭1,许君望2

(1. 陕西省兴平市人民医院,陕西 兴平 713100;2.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配合叶酸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叶酸片联合维酶素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后采用临床疗效标准和胃镜疗效标准分别观察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胃镜征象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胃胀、胃痛、反酸、烧心、大便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胀、胃痛、反酸、烧心、大便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后胃镜征象胃黏膜充血、糜烂、红白相间、胆汁反流、颗粒增生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胃黏膜充血、红白相间、胆汁反流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给药,配个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显著,简便科学,患者依存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药;叶酸;维酶素片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表现+-+为胃黏膜反复受损后黏膜上皮及腺体萎缩变薄、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增厚,常伴有不完全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Dys)为特征的慢性胃黏膜病变[1-2]。临床中常将CAG伴发的IM和Dys称为胃癌癌前病变(PLGC)[3],临床表现为上腹胃脘饱胀不适、嗳气、吞酸、纳差等,属于祖国医学“胃痞”“胃脘痛”范畴。PLGC不完全确诊可以发展成胃癌,但目前已将PLGC的研究成为胃癌二级预防研究的重点,随着人们对“治未病”理念的逐渐增强,及早防治PLGC成为降低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中医中药在改善病情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2013年1月—2014年6月笔者对PLGC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兴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上述时期收治的PLGC患者76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4]和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分会制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5]。CAG癌前病变胃镜诊断依据为:胃黏膜表现红白相间、主要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严重者黏膜皱襞消失、血管显露,萎缩性胃炎伴增生呈颗粒状或结节状。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制定的标准[6],分为脾胃湿热证和胃络瘀血证,脾胃湿热证表现为胃脘部胀满疼痛,口苦,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次症:胃脘灼热,口臭,尿黄,胸闷,脉滑数;胃络瘀血症表现为胃脘部胀满刺痛,痛处拒按,通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次症:伴有黑便,面色暗滞,脉弦涩;临床中具备以上两个主证中两个症状和次症中各两个症状即可诊断为浊毒内蕴、瘀血阻络证。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者;②患者就诊前2周内未服用过一切胃药;③年龄25~65岁,病程6~18年;④自愿接受我院治疗并接受随访者。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消化性溃疡者;②胃黏膜病理检查为恶性病变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严重破坏;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严重精神障碍者及高敏体质者。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组为治疗组(n=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1~60(46.70±8.87)岁,病程6~18(9.65±7.85)年;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9~61(47.10±8.34),病程6~18(9.12±8.34)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配合叶酸片治疗3个月。自拟中药组方为:苍术12 g、厚朴12 g、枳壳10、白芍10 g、赤芍10 g、丹参12 g、半枝莲10 g、白花蛇舌草15 g、砂仁10 g、黄连10 g、柴胡9 g、三棱9 g、莪术9 g、甘草6 g。每日1剂、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3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变化随证加减。叶酸片(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88,规格:5 mg/片)5 mg/次口服,每日3次。

1.2.2对照组给予叶酸片联合维酶素片治疗3个月。叶酸片5 mg/次口服,每日3次。维酶素片(新乡恒久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4448,规格:0.2 g/片)0.8 g/次口服,每日3次。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拟定中医症状积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计1~2分,中度3~4分、重度5~6分。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大便症状。同时进行胃镜观察,主要观察胃黏膜充血、糜烂、红白相间、胆汁反流、颗粒增生情况的变化。

1.4疗效评价标准

1.4.1临床疗效标准参照《胃癌癌前病变基础与临床》[8]标准:治愈:主次症状均消失,纳食增加;显效:主次症状基本消失,纳食增加;有效:主次症状出现好转;无效:主次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出现加重。

1.4.2胃镜疗效评价标准胃镜观察胃黏膜充血、糜烂、红白相间、胆汁反流、颗粒增生情况,采用直接模拟评分法将各变量均分为无0分、轻度3分、中度6分、重度9分。痊愈:总积分较少>95%;显效:总积分减少>80%;有效:总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总积分减少<30%或者加重。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胃胀、胃痛、反酸、烧心、大便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胀、胃痛、反酸、烧心、大便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胃镜征象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胃镜征象胃黏膜充血、糜烂、红白相间、胆汁反流、颗粒增生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胃黏膜充血、红白相间、胆汁反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胃镜征象变化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中医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胃镜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胃镜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CAG发病的关键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腺体萎缩、变薄,导致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显著降低,因此胃功能减退是CAG的主要发病机制[9]。目前国内外学者比较认同的胃癌发展模式为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10]。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胃痛”等范畴,西医在治疗PLGC方面虽然取得了成就,但本病由于治疗时间长,长期服用西药对肝肾功能的损害远远大于PLGC的治疗,因此在中医界,研究发现,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PLGC患者临床症状即胃镜下病理组织形态,加速肠化和异型增生的逆转方面有重要意义[11]。

本研究对患者采用自拟中药燥湿健脾和胃、化瘀通络解毒为主治疗。所用中药中苍术燥湿健脾,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苍术对胃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单味药使用过程中,可以促进小肠运动,在组方中对小肠有抑制作用;同时研究发现,苍术中的正丁醇萃取物可以抗溃疡,能够显著提高胃液中的PGE2含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12];厚朴行气化湿、下气除满,药理学研究发现厚朴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缓解胃肠动力障碍与厚朴下气除满的功效相符[13];儿茶具有止血生肌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胃黏膜出血、糜烂、溃疡儿茶可以促进其愈合和修复,同时儿茶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PLGC伴有肠上皮化生或者不典型增生者可以起到不同程度的逆转;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之效,药理学研究发现,通过影响胃黏膜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影响胃黏膜疏水性,加强黏液胶层稳定性,促进胃溃疡愈合。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通过免疫调节、抑制肿瘤细胞G0/G1期比例及向S期细胞转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最终扼制肿瘤细胞死亡[14];丹参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研究发现该药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降低局部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促进胃黏膜愈合[15];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药理学研究发现,该药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抗炎消菌、抗肿瘤等作用;半枝莲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药理学研究发现,半枝莲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现代研究表明黄连碱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重大,可以抑杀幽门螺杆菌,具有抗癌,抗溃疡作用;砂仁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药理学研究发现该药通过改变机体环核苷酸的含量来保护胃黏膜、抑制癌细胞产生;柴胡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效果,药理学研究发现柴胡中皂苷类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病毒、抗胃溃疡等作用,实验研究发现,柴胡中皂苷对大鼠胃溃疡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三棱、莪术行气消积、化瘀止痛,药理学研究证实,三棱、莪术增强胃动力主要是改善胃电节律失常;甘草调和诸药,健脾和中。全方共奏燥湿健脾和胃、化瘀通络解毒之功效。叶酸通过抑制癌基因表达,维持DNA甲基化状态来抗肿瘤[16]。两者联合应用,对PLGC的防治临床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胃镜下征象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也说明两者联合用药对PLGC病理机制的阻断和逆转有现实意义。本病迁延难愈,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在治疗中笔者总结出一些规律:①受现代生活方式、生活压力的影响,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伴有不同程度焦虑、失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疏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免肝气不舒,横逆克脾,加重病情;②西北地区,高寒缺氧,人们喜欢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嗜饮烈酒,很容易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培养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③中医中药治疗患者依存性较好,能够配合临床研究,提高数据真实性、可靠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PLGC临床疗效显著,中医辨证论治对PLGC发展与变化进行及时检查是防治转变成胃癌的关键,同时也为胃癌的二级预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治疗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贺军,韩艳梅,史海霞,等. 胃康宁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0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11,52(18):1570-1572

[2]张颜伟,郭喜军,赵见文,等. 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39-39

[3]陈国忠,黄贵华,李桂贤,等. 益气活血养阴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4):577-579

[4]白海燕,刘启泉,王维,等. 归连胃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研究[J]. 中成药,2012,34(6):991-994

[5]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77-78

[6]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 中医杂志,2010,51(8):749-753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8]张金丽,王彦刚,周盼盼,等. 化浊解毒和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胃液成分的影响[J]. 中医杂志,2014,55(5):400-403

[9]徐新利,黄天生. 经方治疗脾胃病体会[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9):1537-1538

[10] 莫喜晶,韦春回,陈国忠.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的系统评价[J]. 辽宁中医,2013,40(5):840-846

[11] 姚娜,孟宪鑫,李玲玲,等.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6):374-678

[12] 付梅红,朱东海,方婧,等. 苍术的化学、分子生药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0):2669-2672

[13] 彭博,贺蓉,杨滨,等. 厚朴和凹叶厚朴对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的药效作用差异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9):2624-2627

[14] 黄国栋,李家邦,黄媛华,等. 健胃愈疡颗粒干预下大鼠胃溃疡黏膜乳癌相关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表达及与胃黏膜疏水性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1):4169-4173

[15] 李蓉,杨发满,刘冀,等.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和内皮素的影响[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8):1298-1302

[16] 房静远,朱舜时,萧树东,等. 叶酸阻断胃癌机理的初步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1997,177(7):67-69

[通信作者]许君望,E-mail:xujwdoctor@aliyun.com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3.037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03-0320-04

[收稿日期]2015-06-30

猜你喜欢

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叶酸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比较
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用猕猴桃补叶酸?未必适合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祛萎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2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