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诊预约制度对提高白内障患者出院后复诊率的应用效果

2016-06-04郝艳丽赵奎卿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白内障依从性

郝艳丽,赵奎卿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复诊预约制度对提高白内障患者出院后复诊率的应用效果

郝艳丽,赵奎卿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目的探讨初次复诊预约挂号制度对提高白内障患者出院后复诊率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460例,按照出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和观察组(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对照组217例,实施常规出院健康教育;观察组2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预约首次门诊复诊挂号。比较2组患者出院1周后的复诊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周后,观察组的首次复诊率为70.78%,对照组为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诊原因中“感觉良好,无就诊必要”及“遗忘或记错就诊时间”占多数;观察组中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白内障术后患者开展出院前复诊预约挂号制度能够有效提高首次复诊率和护理满意度,对于患者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白内障;预约挂号系统;依从性

白内障是目前眼科致盲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我国已逐渐进入老年性白内障的多发阶段,白内障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60岁年龄群的发病率在40%左右,而80岁以上则高达80%[1]。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无法通过配戴眼镜矫正,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各级医院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白内障术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常见包括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瞳孔夹持、晶状体移位及青光眼等,严重者可并发失明[2]。对术后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有助于及时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促进术后的康复,对提高白内障术后患者的复诊护理满意度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了白内障术后患者出院前初次复诊预约挂号对提高其复诊率和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460例,按照出院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012年10月—2013年10月)217例,男121例,女96例;年龄52~81(66.31±7.14)岁。观察组(2013年11月—2014年10月)243例,男138例,女105例;年龄51~82(67.16±7.11)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出院前给予常规健康知识教育,具体包括出院后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营养及康复指导、生活方面教育等,并根据病情交代患者复诊时间及重要性,同时发放最新科室门诊坐诊医生排班表。

1.2.2观察组常规出院健康教育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为患者预约首次门诊复诊挂号,于出院前将挂号预约单及纸质操作流程交由患者或其家属保管,并嘱咐其相关注意事项。另外可通过医院信息通讯系统确认患者联系方式,将挂号时间、坐诊医生等复诊信息以短信形式告知患者或家属。我院运行的预约挂号操作平台由后台操作及前台操作模块组成。为保证医院发布的包括医师出诊及患者信息等相关信息安全可信,避免外部人员通过非法手段擅自修改及盗取患者信息, 本系统在预约挂号后台操作模块设置了操作者权限。对医院顾客服务部工作人员开放所有权限,其主要负责医院医生停、改诊信息的更新工作,根据病区护士站工作内容仅调整开放预约用户组权限,具体项目包括预约挂号、预约清单、修改密码权限。市民预约挂号为前台操作平台,患者可借助网络平台进入预约挂号操作系统。患者出院前初次预约时,护士可通过护士站电脑登录本院预约挂号后台操作平台,使用院内工号和自设密码进入预约挂号后台操作平台。初次预约患者注册操作耗时约1 min,包括录入患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复诊患者输入医院就诊卡编码,系统自动显示患者相关信息,选择就诊医生及适宜时间段后确定预约挂号。此外,对于无便利网络使用环境患者,可按语音提示操作进行电话预约挂号。预约挂号成功后,医院网络信息处理平台对预约进行确诊并将电子挂号预约单发送至注册手机。对本科室护士进行相关培训,于患者出院后3~5 d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提醒门诊复诊。

1.3疗效观察护理满意度调查参照本院自行设计的《白内障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共分为5个大项,内容涉及基础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及复诊预约5个方面;共计10细目,答案为4类主观选择项,分别为“满意”(4分)、“基本满意”(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共计40分,其中满意度总分为10~17分计为“很不满意”,18~25分计为“不满意”,26~33分计为“基本满意”,34~40分计为“满意”,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统计患者出院后1周的复诊率,采取电话随访形式了解失约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失约原因。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1周后首次复诊率比较观察组首次复诊115例,复诊率53.00%,对照组首次复诊172例,复诊率为70.78%,观察组首次复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15.455,P<0.05)。

2.2观察组患者未就诊原因分析观察组预约未就诊原因中“感觉良好,无就诊必要”为首要原因,计25例占35.21%,其次为“遗忘或记错就诊时间”,计20例占28.17%,其余依次为外院就诊6例占8.45%,“突发事件,延期就诊”13例占18.31%,其他7例占9.86%。

2.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中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10.521,P<0.05。

3讨论

目前,白内障已成为我国引起可治性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3]。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是后天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多以双侧进行性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4]。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白内障患病人数也逐年递增,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5]。白内障患者术后一般2~3 d即可出院,同时须经过3个月术后恢复关键时期,主要以自我健康护理和定期门诊复查形式完成。因此,探索提高患者的术后复诊率来实现患者自我护理以渡过术后恢复关键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1出院前首次就诊预约模式的意义白内障术后3个月为康复期,该时期患者日常活动须严格按照医生医嘱进行,避免脏水或皂水进入术眼,禁烟酒嗜好,出现不适症状时立即到医院就诊;定期门诊复查,及时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6]。由于院外患者缺乏有效的监督以及自制力,处于相对较宽松的环境时难以合理用眼、规律作息,不能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发现并发症,同时白内障确诊患者由于受经济、求医意识、家庭支持等因素影响,复诊依从性差,病情得不到有效延续治疗[7]。此外,由于对疾病认知水平受限、遗忘或记错时间等主客观的因素影响,缺乏对视力恢复状况的有效评估及对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情况严重者甚至引发再次失明[8]。初次复诊预约挂号能够缩短复诊患者等候时间,优化医院内部的就诊秩序。出院患者初次复诊预约挂号是一种从细节上体现优质护理理念的表现,是落实我国卫生部关于努力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并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的客观体现。

以往提醒患者复诊的方法多是护士在患者出院时发放主刀医师门诊时间表,导致患者复诊随意性比较大,不能较好地控制个人时间;有些患者遵循医嘱指引前来复诊,但其主刀医师临时停诊,出院患者复诊找不到医师,给患者再次复诊造成一定心理负担,也给门诊分诊护士造成很大的困扰。本院对白内障出院患者初次复诊时间规定为1周,其主要原因在于:①患者出院用药时间一般在1周以内,特别是具有社会医疗保险患者出院带药规范中要求不能超过1周;②患者在1周内如能得到医师的治疗和指导,可有利于病情的控制;③受限于首次预约挂号软件系统,仅能够支持出院患者最长时间为1周挂号预约。出院患者首次复诊预约挂号服务能有效避免出院患者盲目复诊,保证复诊时间上与医师初诊时间一致,患者可以提前通过网络、电话及短信等预知医师出诊时间,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和人性化服务的特点,如医师突发临时停诊,医院信息管理部门及时向患者以短信或电话通知形式告知停诊或改诊日期。 患者只需按短信通知时段提前15~30 min到达医院取号,不必赶早到医院排队挂号,有效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因此可以保证大多数患者能按预约时间至医院复诊,避免了患者等候的焦虑情绪,从而使患者的满意程度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出院患者首次复诊预约挂号,能有效避开每天就诊的高峰时段,调整患者就诊时间,避免候诊区域患者积压现象,达到优化门诊就诊秩序的目的。本次研究中通过为患者出院前预约首次复诊挂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督促,以提高患者复诊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复诊率及护理满意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为患者出院前预约首次复诊挂号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3.2提高预约挂号患者的就诊率的对策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其预约就诊率为70.99%,仍存在部分患者未能如约就诊的情况,因此通过对失约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患者失约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工作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就诊率。具体措施如下:①对于个人感觉良好、无就诊必要患者,其主要对疾病康复阶段的复诊重要性认知不足,多以自身感觉对术后疗效进行主观臆断。因此,在患者出院前的健康教育中需对此点重要性进行强调,并告知患者延误治疗的危险性,提高患者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科学认知程度。②本次研究中忘记或记错就诊时间也占到相当比例,由于该病的主体为老年患者,其生理功能处于衰退阶段,记忆力减弱,难以对时间、地点等信息准确记忆,而子女工作繁忙时也易疏于照料老人,因而造成预约未复诊情况的发生。因此,可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于复诊前1 d以电话或短信方式通知患者及其家属,以提高患者复诊率。③对于因突发事件,延期就诊患者,则根据患者及医院预约安排进行及时调整,以帮助患者近期再次就诊。

3.3延伸护理在出院前预约初次复诊挂号方式中的体现传统的病区护理未注重患者术后回家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照顾的需要,多造成手术即时效果很成功,但远期视力改善效果不明显的现象。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医院内,而是不断向外延伸,让患者在家中即可得到专业护理服务。因而延伸护理对护理工作者有着更高的要求[9]。这就使得护理工作者能够在院内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患者家庭护理的内容和方式,并进行专业性指导,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来院就诊的频率,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宗旨和要求[10]。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患者各项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下降,对患者心理健康和术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延伸护理即尽量在院外向患者提供基本家庭照顾,以降低了患者对子女的依赖程度。另外,从护理工作的前景和发展方向这一大的环境上看,政府及社会组织可以培养专门的老年居家护理人才,使其严格履行职责,提供更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群众满意、政府满意,以满足现今国内护理人员不足的严峻局面。因此,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照护需求开展延伸护理服务项目,满足了患者对社会支持性服务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观念,增强了其自信心。定期、循环、连续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护士和社会的满意度[11-12]。

综上所述,通过对白内障术后患者开展出院前复诊预约挂号制度能够有效提高首次复诊率和护理满意度,对于患者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但仍存在复诊率不高的问题,需进一步改善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凤荣,赵家良,陆宏,等. 我国九省眼病调查中北京市顺义区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和手术状况的调查[J]. 中华眼科杂志,2012,48(3):211-218

[2]赵德胜,杨秀江. 贫困患者白内障复明手术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J]. 重庆医学,2014,43(21):2783-2784

[3]于春红,高洁,王彬,等. 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临床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33-2634

[5]廖文江,闫亚红,刘贤升,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三种娩核方式的临床应用观察[J].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196-2198

[6]牟娟. 综合护理干预对白内障围术期患者遵医行为和术后视力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96-797

[7]庞海玲.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1402-1405

[8]郭向东,梁春利,刘志强,等. 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J]. 河北医药,2013,35(18):2825-2826

[9]王仕英,陈霞,张春一,等. 延伸护理服务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2013,12(6):34-36

[10] 叶丽娟,王汝青,李前花,等. 人性化护理在优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92-93

[11] 曾进,李晓莉,黄旭,等. 延伸护理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独居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4(8):59-60

[12] 庞海玲.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1402-1405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3.041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03-0330-03

[收稿日期]2015-07-23

猜你喜欢

白内障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