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研究

2016-06-03李国斌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9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教育资源提升

李国斌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拥有诸多的优势,其中主要的就是对于国外先进教育资源的引进,增强国内高职院校的实力,对学校的影响力进行扩大,很明显,这对于国内的职业院校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所以职业院校在紧紧抓住机遇的同时要勇敢地接受挑战。本文者对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提升

0 引 言

从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为了发展壮大高职院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倾向于国际交流与合作。但是需要承认,职业院校的国际交流迎来的不仅仅是千年不遇的机遇,更多的是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并勇敢地迎接挑战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时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状况及其定位

我国的本科院校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资源相对丰富,竞争力也不断地在增强,但是和其相比,高等职业院校却做的远远不够,高等职业院校在运转的过程中缺乏充足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国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都相当低下、师资力量不是十分雄厚,从微观来讲,这不利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优秀技术的人才,但从宏观上来讲,这将不利于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才的影响甚至是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对于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解决上述问题是当务之急,而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和重要举措。

(1)资源是学校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当前我们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缺乏充分和优秀的教学资源,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难以和本科院校以及国外的高等院校相媲美,而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会对于各种高职院校的资源予以深入的开发。

(2)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实现课程的快速改革和专业的建设,增强学校的知名度。

(3)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推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与普通本科院校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高职院校主要侧重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怎样培养出专业的人才是我们国家的高等院校需要向国外发达国家院校学习和了解的。

(4)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专业性的技能人才,而不是培养毫无针对性的人才,这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弊端和缺陷,因此,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学习国外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式,实现对人才的针对性的培养。

2 不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于什么状态

目前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可分为三种状态:

(1)步入正轨。河北省内有百分之十的高等职业院校在较早的时间内成立专门部门,到现在已经成立国际交流学院。

(2)起步阶段。其中有绝大多数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已经成立了单独的外事部门,主管通常是院长,而且已经不断地开办各种各样的交流与合作活动。

(3)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百分之三十的省内高等职业院校将外事活动放在学院办公室,科员负责外事活动的具体工作,而决策的进行则是由科员上报主任,再由主任上报主管院领导。不难发现,这种层层汇报的方式使得工作复杂化。

3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阶段遇到的瓶颈问题

在初始阶段,高等职业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相对容易和便捷,虽然如此,某些学校打着学术交流的大旗和口号变向出国旅游,一段时间之后这种现象甚至可以用“蔚然成风”四个字来形容,中共中央出台了专门的法规和政策治理上述不良现象,在制度的规定下,上述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和解决,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仍然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其进行并不是十分顺利和容易。需要出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来促进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区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多种形式地吸收他国先进经验,保持自身的特色

笔者曾经跟随我省的某高职院校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其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几点: (1)学校领导人的互访,进行学生的交换,学者和教师定期进行相互的访问,并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2)合作办学项目申报。挑选出学校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专业,并通过和国外院校合作举办某专业专科办学项目,最终实现对生源的吸引。

(3)合作开展科研资源。包括开展课题研究;免费使用实验室以及有关资源。这项活动在高职院校中并不是十分常见。

(4)共同享有教育教学资源。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以及教学信息等。

(5)留学生教育。选择出本学院最具特色的专业,以此吸引外国留学生,与我国学校开展交流。

5 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与机制

5.1 战略

(1)课程体系趋于国际化。高职院校对一些具有国际通用标准的课程予以增设,对双语教学加强开发,力争做到用英文讲授专业课程。

(2)师资队伍国际化。英语是世界性通用语种,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一点,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特别是强化其英语知识和交流能力,学校要不惜一切代价打造一支具有丰富综合知识的团队,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增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

(3)办学模式国际化。要想使国内高职院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赋予办学模式以国际化,采用合适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通过上述方法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4)打造高职院校自身特色专业,增强竞争力。高职院校只有创建自身的特色,才能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顺利实施,带动整个学校和相关专业的发展与进步。

(5)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机制。外事部门是联系国内外院校的纽带,也是影响师资力量、办学实力、学校形象的关键要素,因此,要通过建立健全学校管理机制促进高职院校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5.2 高职院校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机制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高等教育国际化规律,坚持“开阔国际视野,引进优质资源,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增强交流能力,扩大国际影响”的原则,以围绕提升院校综合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为目标,通过开拓国际化领域、创新国际化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完善国际化体系的战略举措,进一步充实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内涵。

5.2.1 以交流项目为渠道促进学生学习、实习、就业国际化

逐步拓展交流学生合作院校,积极开辟新的交流渠道,创新长短期交流项目,加大与国外相关教育机构的学生互派互访力度,使得交流学生的总体规模扩大,形式多样化。

一是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国门进行国际校际交流,到海外体验学习,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国际化从业能力、跨文化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二是加强与海外机构合作,不断开辟新的实习研修基地,拓展多种实习合作项目,巩固交叉实习、实习就业、订单式培养等合作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更高质量的国际化实习研修平台,拓宽学生海外实习渠道,积极促进学生海外就业,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促进国际范围的校企合作,输送学生参与海外实习、就业项目。

5.2.2 以“引”“培”结合为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

(1)提高“外引”效益。贯彻“扩大范围、提高层次、以我为主、择优选聘、保质保量、宁缺勿滥”的原则,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力度,做好外国专家的聘任、管理与服务工作,形成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2)提升“内培”质量。健全和完善教职工出国管理办法,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和派出体系,加大公派海外学习、友好学校长短期交流力度并形成稳定机制,打造数量充足、结构优良、适应教育国际化需求的双语师资队伍。

6 结 语

要想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高职院校不能止步于此,而是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且将其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来开展,在高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之下,高职院校将会获得更多更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改革的深化,使得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得到大幅度的扩展,最终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严丹虹.高等院校外事工作亟待新的突破[J].云南教育,2002(30):88-89.

[2]周登莲,董兴.对现代职教体系建构刍议[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154-155.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教育资源提升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