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2016-06-03张彦昂陈魁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抑郁焦虑

张彦昂 陈魁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52;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42)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张彦昂1,2陈魁1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52;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450042)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调查,分析焦虑、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入院患者426例进行调查,分析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结果心血管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总发生率为67.37%,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或两者兼有的分别为107例、98例和82例,构成比分别为37.28%、34.15%和28.57%。中青年、文化程度较高、具有完善社会保险、家庭支持、病情较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较低(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发生率高,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支持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

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明显增快和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焦虑、抑郁作为与情绪障碍有关的精神性疾病,其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普遍存在的现实已成为共识。焦虑、抑郁可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心脏疾病越严重,越易伴发抑郁、焦虑情绪。且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心血管病患者常提示心理康复不良和死亡率增高。不良的认知情绪带来的错误认知观点常导致患者不能坚持正确的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1]。本研究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可能原因,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因各种心血管疾病住院的426例患者,应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调查,排除认知功能障碍及拒绝调查者。

1.2调查方法对入院患者即时调查,病情危重者待病情稳定后进行调查。由经过培训的2名专职医务人员负责调查表的发放、调查、收集等工作。采用询问交谈与检查、观察的方式,对患者分别进行HADS-A、HADS-D量表评估。要求2名评分人员的评分数值一致性大于90%,最终取其平均值作为记录数据。评分分别≥8分为合并焦虑(HADS-A)或抑郁(HADS-D)情绪。本研究将病情严重程度定义为:轻度包括高血压病低危状态,稳定性心绞痛,无并发症的糖尿病,心功能不全Ⅰ度,非恶性心律失常,无临床症状的各类心脏瓣膜疾病;其余情况为重度:高危、极高危状态的高血压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血管、神经病变的糖尿病,Ⅱ度及以上的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具有临床症状的心脏瓣膜病。

2结果

2.1焦虑、抑郁发生情况426例患者经HADS调查后,共筛选出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287例,总发生率为 67.37%。其中合并抑郁情绪107例,构成比为37.28%,合并焦虑情绪98例,构成比为34.15%。同时合并焦虑及抑郁情绪者82例,构成比为28.57%。

2.2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中青年、文化程度较高、具有完善社会保险、家庭支持、病情较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较低(P<0.05)。见表1。

表1 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s,分)

3讨论

心血管疾病作为第1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双心医学”作为心血管病整体防治体系的一部分日益受到重视。焦虑和抑郁与心血管事件、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在促发心血管事件方面,其作用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当[2]。国内多项调查报告均显示,抑郁、焦虑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焦虑有很高的发病率[3-4]。本研究426例患者中189例(44.37%)合并抑郁情绪,180例(42.25%)合并焦虑情绪。且抑郁常与焦虑并存,二者之间呈相关性。与徐飚等[5]报告结果相似。

心血管疾病合并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常见原因有:①冠脉血管狭窄、阻塞或心律失常发作、心脏瓣膜病变引起的狭窄或关闭不全所致的心肌缺血以及心功能不全导致心排出量下降而引起的脑组织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从而出现脑功能衰弱、脑缺血发作等精神障碍。②急性应激所致的焦虑、抑郁,多数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常常由于多次住院、长期服药、对疾病发展及预后的未知,便产生无助、恐惧感,最初的心理应对失败后,便很快出现焦虑、抑郁情绪[6]。本调查显示,老年人、文化程度低、自己负担医疗费、家庭不和睦的患者,其焦虑、抑郁发生率高,其原因往往诸如丧失劳动能力而认为成了子女的累赘[7],文化程度低对疾病认识能力较差,为增加的医疗费所困,失去家庭支持产生的无助感等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日益增加的绝望感、恐惧感致使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增加。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病患者伴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的发生率高,说明心血管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重。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加强在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卫生继续再教育,以减少焦虑、抑郁症的漏诊、误诊率。将精神心理卫生等同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作为心血管病整体防治体系的一部分,以提升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因此对心血管病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人群进行筛查、及时诊断、有效干预和防治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马彩云,尚清,吴丽.家长参与住院脑瘫患儿康复模式对母亲焦虑情绪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08,17(1):58-62.

[2]杨菊贤,杨志寅,胡大一.行为医学与行为心脏病学(一)[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7,22(15):14-15.

[3]侯晓平,缪京莉,王玉军,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3):288-289.

[4]王霜,牛旭东,杨正国,等.糖尿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9):772-774.

[5]徐飚,付朝伟,栾荣生,等.综合性医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638-640.

[6]丁水印,关玲霞,马新予.帕罗西汀治疗冠心病伴抑郁症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07,16(2):148-149.

[7]窦京彬,张蕾.老年患者心理障碍特征及干预治疗[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3):258.

(收稿日期:2015-10-05)

【中图分类号】R 541.4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022

通讯作者:陈魁,E-mail:chenkui@hotmail.com。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抑郁焦虑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