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疲劳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2016-06-03李绪辉龚桂兰彭梦倩齐婉莹周倩文

护理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疲劳相关分析类风湿关节炎

李绪辉,龚桂兰,彭梦倩,齐婉莹,周倩文,赵 静,毛 靖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疲劳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李绪辉,龚桂兰,彭梦倩,齐婉莹,周倩文,赵静,毛靖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fatigue status and soci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Li Xuhui,Gong Guilan,Peng Mengqian,et 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430030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疲劳症状的多维特征及社会支持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医疗社会支持调查量表对207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病人疲劳程度总体得分为(57.58±14.49)分,其各维度得分依次为综合性疲劳13.00(6.00)分,体力疲劳15.00(7.00)分,活力下降12.00(7.00)分,动机缺乏8.00(3.00)分,脑力疲劳8.00(7.00)分,疲劳总体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总分为73.44(34.11)分。病人总体疲劳程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257,P=0.000 7)。[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疲劳症状处于中等水平且具有多维特征,涉及生理、心理、认知方面,而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缓解病人的疲劳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疲劳;社会支持;相关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且致残率高,病人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功能障碍、疲劳等症状[1]。RA引起的疲劳是一种与活动强度无关的持续性的无力和虚弱感[2],会影响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交功能,对其生活质量有非常不利的影响[3]。大量研究表明,RA病人的疲劳发生率为42%~80%[2],而且疲劳是病人的一种主观体验。国外研究表明,RA病人普遍伴有多维特征的疲劳表现,多采用多维量表对其特征进行研究[4]。但目前疲劳症状及其多维特征尚未得到国内RA病人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其相关研究也较少[5]。本研究通过使用中文版多维度疲劳量表对RA病人的整体疲劳状况及从综合性、体力、活力、动机、脑力5个方面对其多维特征进行评估,并与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便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014年2月—2014年9月就诊于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中西医结合门诊的RA病人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RA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具有阅读和交流能力;④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排除标准:①有精神或认知障碍者;②合并其他影响疲劳症状的疾病,如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本组共207例RA病人,年龄19岁~77岁,病程0.08年~45.00年,均为汉族。男30例(14.5%),女177例(85.5%);已婚179例(86.5%),未婚(含离异或丧偶)28例(13.5%);小学以下25例(12.1%),小学37例(17.9%),初中60例(29.0%),高中或中专56例(27.1%),专科及以上29例(14.0%);在岗73例(35.3%),非在岗134例(64.7%);家庭月收入:<1000元42例(20.3%),1 000元~2 000元62例(30.0%),2 001元~3 000元61例(29.5%),>3 000元42例(20.3%);农村91例(44.0%),城市116例(56.0%);病情好转期49例(23.7%),稳定期93例(44.9%),加剧期65例(31.4%)。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1.2.1.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病程、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家庭月收入、居住地、病情活动性等人口学特征。

1.2.1.2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MFI)该量表由Smets等[6]于1995年编制而成,共20个条目,分为5个维度:综合性疲劳(4个条目)、体力疲劳(4个条目)、活力下降(4个条目)、动机缺乏(4个条目)、脑力疲劳(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计分,其中10个条目反向计分,各维度条目得分之和为该维度得分,各维度得分之和为量表总分。各维度得分范围为4分~20分,总分范围为20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疲劳感越强。该量表已被广泛运用于RA病人疲劳状况的研究,目前国内已有研究证实其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7]。

1.2.1.3医疗社会支持调查表(MOS-SSS)该量表由 Sherbourne等[8]于1991年编制而成,包含19个条目,分为情绪-信息支持(8个条目)、实质支持(4个条目)、情感支持(3个条目)及积极社会互动(4个条目)4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分别赋予1分~5分。各维度条目相加获得原始分,将其转化成百分制标准分作为各维度得分,转换公式:标准分=(原始分-该维度的可能最低得分)/(该维度的可能最高得分-最低得分)×100%。各维度得分均值作为量表总分。评价时各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分并用,分值越高表示社会支持状况越好。我国有学者对中文版的MOS-SSS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中文版MOS-SSS具有满意的信效度[9]。

1.2.2调查方法在病人候诊期间,研究者在获得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向其介绍问卷填写方法,并要求其现场自行填写,对因手畸形等原因不能自行填写者则由研究者协助填写。填写完毕现场回收,及时核查遗漏、误填等情况,以及时补填修改。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207份,有效回收率96.3%。

2结果

2.1RA病人疲劳状况(见表1)

表1 RA病人疲劳状况  分

2.2RA病人社会支持水平(见表2)

表2 RA病人社会支持水平  分

2.3RA病人疲劳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表3 RA病人疲劳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r值)

3讨论

3.1RA病人的疲劳现状使用多维量表了解病人具体的疲劳特征及其病因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干预和治疗。本研究采用中文版多维度疲劳量表(MFI)对RA病人的整体疲劳情况以及多维表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的整体疲劳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该结果与牛红青等[5,10]的研究结果相符,提示疲劳是RA病人普遍经历的症状,医护人员应关注病人的疲劳症状,并给予适当的干预。在疲劳症状的多维特征方面,病人的综合性疲劳、体力疲劳、活力下降、动机缺乏、脑力疲劳5个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该结果与Rupp等[11,12]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病人经历的疲劳不只是体力疲劳,而是包含了体力、脑力、动机等生理、心理、认知方面的多维性疲劳[13],这种疲劳仅通过休息无法缓解[14]。因此,医护人员不仅需要鼓励病人多休息以缓解生理疲劳,还应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帮助消除其焦虑等不良情绪,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及认知疲劳。

3.2RA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社会支持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有多个维度,本研究采用医疗社会支持调查量表对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多维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RA病人的总体社会支持状况及各维度情况尚可,提示病人能够得到家人、朋友较好的实质、情感支持,并能和其他人进行较好的沟通和互动。RA疾病迁延时间长、致残率高、易复发,目前尚无治愈的有效方法,被病人视作“不死的癌症”,对病人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等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15]。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降低病人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从而影响病人的行为,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16]。但病人获得的情绪-信息支持较其他支持差,原因可能是病人的家人、朋友对该疾病的了解有限,不能充分给予病人有关应对疾病的建议。针对此情况,医务工作者应该进行全面的、详细的健康宣教,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帮助病人了解RA的相关知识,消除其疑虑。

3.3RA病人疲劳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总体疲劳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情绪-信息支持、情感支持、积极社会互动3个分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该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17],提示良好的、全面的社会支持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疲劳感。而且综合性疲劳、体力疲劳、活力下降、动机缺乏、脑力疲劳均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情感支持、积极社会互动2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通过给予病人更多的情感支持,鼓励其更多地参与社会互动等方式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帮助病人从体力、心理、认知方面减轻疲劳感。

4小结

疲劳是RA病人普遍存在的症状,表现为生理、心理及认知方面的疲劳,而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减轻病人的疲劳症状。医护人员应该重视病人的疲劳症状,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从生理、心理、认知3个方面缓解病人的疲劳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调动病人的社会支持,给予高质量的支持来预防及改善病人的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Conaghan PG,Green MJ,Emery P.Established rheumatoid arthritis[J].Baillieres 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1999,13(4):561-575.

[2]Repping-Wuts H,van Riel P,van Achterberg T.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what is known and what is needed[J].Rheumatology,2008,48(3):207-209.

[3]Rupp I,Boshuizen HC,Jacobi CE,etal.Impact of fatigue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Care & Research,2004,51(4):578-585.

[4]Nikolaus S,Bode C,Taal E,etal.Fatigue and factors related to fatigu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 systematic review[J].Arthritis Care & Research,2013,65(7):1128-1146.

[5]牛红青,李小峰,董海原,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乏症状与疾病活动及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9,13(4):244-247.

[6]Smets EM,Garssen B,Bonke B,etal.The 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MFI) psychometric qualities of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fatigue[J].J Psychosom Res,1995,39(3):315-325.

[7]苗雨.多维疲劳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在军队基层医护人员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8:30.

[8]Sherbourne CD,Stewart AL.The mos social support survey[J].Soc Sci Med,1991,32(6):705-714.

[9]Yu DS,Lee DT,Woo J.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social support survey (MOS-SSS-C)[J].Res Nurs Health,2004,27(2):135-143.

[10]Balsamo S,Diniz LR,Dos SL,etal.Exercise and fatigu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Isr Med Assoc J,2014,16(1):57-60.

[11]Rupp I,Boshuizen HC,Jacobi CE,etal.Impact of fatigue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Care & Research,2004,51(4):578-585.

[12]Chorus AM,Miedema HS,Boonen A,etal.Quality of life and work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of working age[J].Ann Rheum Dis,2003,62(12):1178-1184.

[13]施春香.综合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乏症状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1,11(1):23-26.

[14]张函,杨薇,万琦兵,等.电话随访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疲乏症状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1):8-11.

[15]Langley PC,Mu R,Wu M,etal.The impac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on the burden of disease in urban China [J].J Med Econ,2011,14(6):709-719.

[16]周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调查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25.

[17]Mancuso CA,Rincon M,Sayles W,etal.Psychosocial variables and fatigue:a longitudinal study comparing individual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healthy controls[J].J Rheumatol,2006,33(8):1496-1502.

(本文编辑范秋霞)

(收稿日期:2015-03-20;修回日期:2016-02-02)

中图分类号:R473.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4.019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5B-1722-03

作者简介李绪辉,本科在读,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龚桂兰(通讯作者)、彭梦倩、齐婉莹、周倩文、赵静、毛靖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基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3QN002。

猜你喜欢

疲劳相关分析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日本人开始测量“疲劳”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日本人开始测量“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