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TD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2016-06-03张细梅

护理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教学法教学方法

张细梅



OTD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张细梅

Application of OTD teaching method in “surgical nursing”

Zhang Xime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oyang Medical College,Hunan 422000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OTD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校2012级护理系专科班中抽取2个大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OTD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和个人问卷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和个人问卷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OTD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OTD 教学法;教学方法

《外科护理学》是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专业能力相结合的学科,具有内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自学能力、慎独精神、应变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普遍采用以教材为中心、“灌”“填”为主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习效果不佳,且耗费精力[1],甚至出现学后即丢的现象,学生自学能力差,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不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教学效果有所改善,但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仍难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病例,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近年来我校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采取OTD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OTD教学法是以临床观察(Observation)、理论学习(Teaching)、病例讨论(Discussion)为中心的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2]。该教学模式是以临床问题为核心,理论授课前教师先分组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进行见习,通过临床教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及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对某一具体的临床疾病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开展后续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基础理论学习,并可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获取相关文献资料及信息,以解决相应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典型临床案例,让学生分组对该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化,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我校2012级护理系专科班中随机抽取

2个大班,一班110人(观察组),二班104人(对照组),共计214名学生,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所用教材、授课内容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观察组采用OTD教学法,即临床见习—理论教学—病例讨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课堂理论教学—临床见习。第一阶段为临床观察:观察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选定相关教学内容,提出相应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提前1周布置给学生。如在学习胆石症前先到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精心挑选病例,然后根据病例情况设计若干问题:胆石症病因、病人主诉、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将学生10人为一组带至附属医院观察临床病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第一时间接触病人,有针对性地和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学会正确采集病史、收集相关资料。采集资料后每组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利用互联网等对资料进行整理,使学生对该疾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解决课前提出的相应问题,同时按要求书写病例观察报告。第二阶段为理论学习: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以“突出重点、讲清难点”为标准,进行理论教学。见习结束后,真实具体的临床病例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较强,同时对某些问题的一知半解使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此时再进行理论教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多媒体教室采用课件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提问、设疑、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第三阶段为病例讨论:教师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精心设计模拟病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胆石症为例设置典型病例:病人,女,36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年加重并向背部、右肩部放射痛,伴恶心、呕吐2 d入院。既往有胆囊结石史。体格检查:病人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体温38.7 ℃,脉搏104/min,呼吸20/min,血压106/78 mmHg(1 mmHg=0.133 kPa),右上腹压痛,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Murphy(+),B超示肝外胆管扩张,内有强光团伴声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0.85。①该病人的临床诊断是什么?②病人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顺利,回病房后主诉伤口疼痛,查伤口敷料清洁干燥,留置胃肠减压管及T管各1根,管道通畅,该病人目前最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是什么?③胃肠减压管应如何护理?④留置T管的目的是什么?护理要点有哪些?⑤术后1周病人要求出院,如果你是责任护士,该如何为病人施行健康指导?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学及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讨论后每组推选1名学生进行汇报,解除疑问,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汇报内容不重复,时间10 min~15 min,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指出讨论中的相关问题[3],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2.2效果评价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评价。理论考试:授课后,由非授课老师统一组织对两组学生采用相同的试卷进行课程内容小结考试,满分100分,将考试成绩分为4个等级,≥85分为优秀,75分~84分为良好,60分~74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试题形式有理解、记忆、分析,采用密闭式、教师分题阅卷评分,任课教师不参与阅卷。调查问卷: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对教学满意度、学习主动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理解记忆情况、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课堂气氛等,每项评价内容设3个选项,学生只能选一个选项方为有效。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有效性,调查表采取无记名的形式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214份,收回214份,回收率100.0%。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人

2.2两组调查问卷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调查结果比较 人(%)

3讨论

3.1OTD教学优点

3.1.1OTD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OTD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大的区别是先进入病房进行临床见习,再在课堂内系统地学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最后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所见结合起来进行自主讨论学习,实施的是病例观察-理论学习-病例讨论的教学路径,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网络资源,使学生从课堂、医院、网络等多方面、多途径、多方法获取知识,从而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先临床见习收集相关病例资料,让学生对抽象的病例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授课时采用CAI课件对理论知识逐层进行讲解,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上升至理性认识阶段,课后的病例讨论将枯燥的书本知识与真实的临床病例联系起来,同时为解决相应疑问,学生必须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一言堂”,有助于学生终身自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考试时亦更易获得知识点的得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1.2OTD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OTD教学模式是围绕临床问题展开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前在教师的启发、带领下先到临床进行病例观察,有目的地采集相关资料,再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为获得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学生必须与病人零距离接触,仔细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取得病人的信任与配合,同时还要与病人的主管医生、护士进行沟通交流,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技巧,同时要体现人文关怀。见习后,学生已对临床病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理论学习阶段,在教师的详细讲解下,对临床病例不再感觉陌生,而是有充分的真实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的联系起来,最后教师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典型病例,让学生围绕临床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提供正确答案,仅根据讨论的具体内容去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由于讨论问题具体深入,需要主动独立思考,学生就必须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结合基础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使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4],从而使学生的临床推理、批判性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并为今后能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1.3OTD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满意度OTD教学法重在临床思维与理论知识的交融,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内容,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更要注重联系临床实践,在选取典型的病例资料及提出相关问题时须注意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对问题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回答,甚至还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及尽可能多的新信息[5],以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使自己在做精讲小结时更具权威性,同时为使讨论有序开展还须具有驾驭一个严肃而又激烈的课堂讨论局面的能力。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也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灵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更自由、更直接,利于双方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2OTD教学的不足在实施OTD教学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一定的局限,如对所选临床病例问题深度和广度准确性的把握上难以掌握:病例太复杂易对学生造成挫败感,过于简单则达不到教学目标;资料的收集、整理、对问题的解答等均须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医院真实具体的临床病例与教学内容的配合程度;教师自身的临床、教学经验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力等方面均会影响OTD教学的实施。因此,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杰,夏凤国.浅谈病例讨论课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8):162-163.

[2]于梅,李连涛.OTD教学法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398-399.

[3]李文杰,范秀珍.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110-111.

[4]张玉花,张瑜.病例引导的讨论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5(21):84-85.

[5]陈月琴.病案讨论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4):54.

(本文编辑范秋霞)

(收稿日期:2015-02-07;修回日期:2016-04-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4.046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5B-1788-03

作者简介张细梅,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422000,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外科护理学教学法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翻转课堂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五个对接”导向下的中职《外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职外科护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的改革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