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控制的影响

2016-06-03陈薇薇陈肖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血糖控制糖尿病

陈薇薇 陈肖静 刘 利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16)



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控制的影响

陈薇薇陈肖静1刘利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重庆400016)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筛查确诊为T2D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降血糖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社区干预。干预6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进行6个月的干预后,与干预前、对照组比较,FPG、2 h PG和HbA1c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对T2DM患者进行积极的社区干预治疗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血糖。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干预;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我国了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而迅速增加,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对延缓糖尿病患者病情尤为重要。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如不进行定期体检,病人在无并发症情况下,一般无症状、发现晚,这就需要我们定期体检、监测血糖并早期社区干预〔2〕。我国正大力推进社区卫生发展,每个社区都设有“片医”,大大提高了糖尿病的检出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社区干预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探讨社区干预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选取重庆市渝中区大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筛查符合国际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老年T2DM患者9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8〔平均(61±4.3)〕岁,病程1~10年;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6~79〔平均(60±4.1)〕岁,病程1~12年。排除精神异常或其他原因不能有效配合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及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确诊T2DM后,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降血糖药物治疗,积极控制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等,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干预周期为6个月。(1)制作健康信息卡,建立健康档案,由专人统一管理,对病情全面记录,对每位患者发放联系卡,以便随时进行联系和健康咨询。(2)定期举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及预防知识讲座,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品,播放宣传片,走进社区开展义诊,定期随诊。教育内容包括饮食习惯、运动疗法及自我血糖监测等。(3)进行饮食指导: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尤其对肥胖和体重超标者,控制体重,少量多餐,多食富含可溶性食用纤维食品,多食蔬菜,协助患者制定个人饮食计划,规律饮食。(4)加强体育锻炼: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及病情等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如散步、打太极拳及骑自行车等。(5)自我监测血糖:指导患者进行血糖、尿糖自我监测,经常观察并记录,定期走进社区进行免费血糖监测,以评价降血糖治疗效果并调整药物用法、用量。(6)心理疏导及用药指导:T2DM患者由于控制饮食、生活质量下降及产生并发症等因素,会产生担忧、反感等情绪,需要加强疏导,消除消极因素;详细告知患者降糖药的用法、用量,坚持规律服药,根据血糖调整药物,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

1.3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及干预6个月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χ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社区干预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经过6个月社区干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FPG、2 h PG和HbA1c水平均有下降(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FPG、2 h PG和HbA1c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社区干预前后饮食习惯、体育锻炼、自我监测对血糖改善情况经过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及自我管理的干预,干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血糖值在干预后明显下降(P<0.05),并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血糖值(P<0.05)。见表2。

表1两组患社区干预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x±s)

组别nFPG(mmol/L)干预前干预后2hPG(mmol/L)干预前干预后HbA1c(%)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509.56±1.596.41±0.691)2)12.78±1.627.64±1.091)2)8.79±1.075.51±0.311)2)对照组459.51±1.617.11±0.5812.14±1.519.46±1.358.58±1.106.91±0.45

与干预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表2两组在干预前后饮食习惯、体育锻炼、自我监测的情况与血糖比较〔n(%)〕

组别n饮食控制重要性干预前干预后体育锻炼重要性干预前干预后自我检测重要性干预前干预后血糖(mmol/L)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5043(86)50(100)1)38(76)49(98)1)35(70)50(100)1)7.41±1.686.15±1.062)3)对照组4543(95.56)44(97.78)39(86.67)40(88.89)38(84.44)41(91.11)7.35±1.267.45±1.17

与干预前比较:1)P<0.01,2)P<0.05;与对照组比较:3)P<0.05

3讨论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对全球糖尿病发病情况统计表明,2000年有糖尿病患者1.51亿,而2012年估计有糖尿病患者2.85亿,按目前的增长速度,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IDF提出糖尿病现代治疗具有5个要点: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3〕。由此看来,糖尿病患者的非药物干预、监督管理、健康教育等对血糖的控制和延缓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术界对糖尿病防治的相关研究颇多,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张亚娟等〔4〕研究提出了糖尿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最重要和基础的治疗措施,合理的饮食治疗可维持正常体质量,减轻胰岛细胞负荷有效地控制和稳定血糖;成秀梅〔5〕研究表明血糖控制满意率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坚持科学合理的饮食对控制T2DM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聂平会〔6〕研究结果得出运动能增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加速脂肪分解、降低血脂及减少肥胖,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血糖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王长莲〔7〕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干预有利于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控制血糖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国外研究显示,自我血糖监测与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改善情况相关,应用自我血糖监测但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的HbA1c较基线的降低幅度是未使用自我血糖监测组的2倍〔8〕。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糖尿病又是一种终身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并且糖尿病可以引发感染、肾衰竭、失明、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健康及生命,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常见慢性病之一〔9,10〕,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目前对糖尿病尚无彻底的治疗方法,并且糖尿病病程较长,患者在无突发并发症的情况下一般不选择住院治疗,造成进行医院监测干预很难实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和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社区干预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监督措施〔11〕。本文根据IDF提出的5个要点,结合现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从整合实效管理的理念,多方位、多角度来干预控制与治疗糖尿病,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本文讨论早期社区干预对于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干预的相关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且非药物干预有效地改善了血糖值。因此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不能仅仅注重于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体育锻炼和加强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和重要方面。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糖尿病认识有限,因此需加强教育,加强沟通等干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个体差异的不同,建议对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因此,对糖尿病病人采取及时、适当、全面的社区干预措施,达成“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的目标,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效缓解糖尿病的进展。

4参考文献

1曹芳,林娟,李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0;19(2):107.

2吴春林.社区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22(3):412-3.

3范丽凤,潘长玉,田慧,等.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9-52.

4张亚娟,冯秀娟,郑惠英.个体化、量化饮食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3):2454-6.

5成秀梅.糖尿病患者饮食调控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8):1420-1.

6聂平会.2型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的护理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5):633-4.

7王长莲.生活方式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3;14(11):39-40.

8谢晨,王文绢.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3):360-2.

9陈丽斌,朱敏.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28-9.

10贺亚男.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专科版),2011;21(5):149-51.

11陈敬欢,邓晓霞,张卓.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8):2618-20.

〔2014-11-10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8-1855-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8.030

通讯作者:刘利(1971-),女,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No.CQGJ13B310)

1南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一作者:陈薇薇(1984-),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社会保障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血糖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医特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价值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