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感恩的幼苗来守望心灵的成长

2016-06-02赖巧云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凯凯心灵智慧

赖巧云

【摘 要】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看似繁琐的幼儿教师工作,其实就是和学生一次次心灵上的触碰。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如一缕春风,吹拂着每个人的心扉;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关爱教育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切入点。

【关键词】 爱与智慧;学生成长

对3-6岁的幼儿实施德育,其德育的内容和途径是什么?《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

陶行知先生亦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始终牢记着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人格教育情感教育,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用爱和智慧托起教育的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教育作用。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关爱也如此。

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爱的环境,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感恩教育的摇篮,激发幼儿感恩的美好情感。通过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教育,我们的孩子识恩、知恩,进而从感恩上升到报恩和施恩,他们从内心真正领悟到了“爱”的真谛,并转化成为了有“爱”的行为。如何教育幼儿学会感恩,我结合平时的教育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活动:

一、争当小“孔融”,学会爱家人

巴金说:“爱本身是分层次的,它像一根链条,而链条最初的环节则是爱妈妈,然后才能环环相扣,把爱的情感逐步扩展升华开去”。

孔融让梨传为美谈,让梨的孔融一直是家长要孩子学习的榜样,为了教孩子们学习关爱家人,我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并发给每人两个香梨,启发他们自己吃一个,另一个送给来接自己的家长。孩子们非常高兴,有的一个都不吃,留着等家长来再吃;有的吃一个,留一个,嘴里不停地说:这一个是留给妈妈的。

家长终于来了,孩子们兴奋地扑到家长怀里,把香梨往家长嘴里塞。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家长没有欣然接受孩子的这份礼物,而是笑着说:真乖,妈妈不吃,你吃吧。只有贵芳的母亲很高兴地咬了一大口,大声说:“真好吃,真甜!”母子俩脸上笑成了花。我赶紧表扬:“贵芳今天当小孔融了!真乖!”世煌的爷爷受宠若惊地接过梨吃了一口,世煌却“哇”的一声哭了。为什么这样?其实,世煌送梨给爷爷只是想得到夸奖,内心里则有强烈的“独占欲”。

独占的反面是付出,是给予。应该让幼儿体验到付出和给予的乐趣。当孩子为关怀别人做出努力时,应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不要让孩子只在接受中感到快乐,要让他懂得付出也能带来快乐。关爱就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滋生养成的。

二、培养同理心,学会分享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孩子出生以来受到亲人的抚育照料,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孩子才能学会爱家人、爱同伴。

孩子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一对一的亲子关系转变为作为集体的一员与成人建立关系,情绪上往往会出现“失落感”,这是正常的。瑶瑶是个内向的小女孩,长久不适应集体生活,她不哭闹,只是不说话,不参与活动,每次到户外老师总要拉着她的手。一次户外活动时,凯凯主动把瑶瑶带出去,为了让这关爱之花开得更加持久,我抱起凯凯,亲吻他的脸颊说:“凯凯真棒,知道关心别人。”并在凯凯的胸前贴了一朵小红花。又一次安琪和乐乐同时在卫生间如厕,安琪问她:“今天是婆婆来接你还是奶奶来接你?”并安慰她说:“不要急,睡觉起来就会来接你的。”我赞赏地给了安琪一个肯定的微笑,同理心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萌发,关爱之花必将绽放生命的绚丽。

三、传承感恩,让生活充满爱

在“感恩”之后,幼儿就会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引导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主动问候父母,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没有下班的家人,帮助家人关心招待客人,对接送自己上幼儿园的老人搀着慢慢走不奔跑,与小客人分享食品、玩具、图书……。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是进行报恩的基础,我们老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逐步养成独立进餐、收拾碗筷、扫地、自己穿脱衣服等,培养幼儿独自生活、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家长要学会做“弱者”,告诉孩子自己工作的烦恼、辛苦,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同时用游戏、儿歌、故事正面引导、榜样示范,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用坏的东西修修再用等,通过这些让幼儿从中体会父母、教师的艰辛,在潜移默化中深化感恩之情。

四、家、园同步做好德育工作

3-6岁的幼儿,其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朦胧阶段,家长是幼儿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行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做到同步教育。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把小朋友用的橡皮拿回家去了,老师找她谈话时,她也勇敢的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明天回园时,把橡皮带回。可当我们把这件事向她妈妈反映时,她妈妈生气地指责老师说,我相信我的女儿,她从来不偷东西的。后来通过我们促膝相谈,消除了她的误会,她也愿意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女儿改正缺点。

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连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多样的,我们的工作是需要对学生全身心的关爱,守望着他们,更需要用智慧去探索方法和积累经验去引导成长。让孩子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悟自己的行为,让这个世界多一些爱,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有情感,有爱心,能知恩图报的新一代儿童。曾经听一个老教师说:“我爱学生,但我更注重爱的智慧,拥有了教育智慧,我们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情感,更要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智慧。”教育是一门艺术,以珍爱学生为基点,用心守望着学生的成长,用智慧引领他们大步迈向成材的道路就是我们艺术的璀璨。

猜你喜欢

凯凯心灵智慧
“班霸”改良记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发脾气的凯凯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失踪”的进区卡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