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转型期我国大学生契约精神的缺失及重构

2016-06-02谷赵郑志高桑晓明

理论观察 2016年5期
关键词:契约精神转型期大学生

谷赵 郑志高 桑晓明

[摘 要]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由于传统诚信思想的局限、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教育急功近利的导向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契约精神淡薄。培养大学生契约精神高校责无旁贷。本文拟从优化大学生契约化管理模式、打造契约精神的校园环境、加强契约精神教育、完善大学生契约信用的良性评估机制几方面探讨大学生契约精神的重构。

[关键词]转型期;大学生;契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132 — 02

当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契约精神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契约精神倡导自由、平等、权利、责任等观念,是人们自由意志和利益需求的外在体现。近年来,经济领域的契约化逐渐向非经济领域渗透,“契约化运动”逐渐成为社会常态。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和社会主义的建设精英,契约精神是大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和当代社会需要的必备素质。探讨高校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重构具有现实意义。

一、转型期大学生契约精神缺失的原因

(一)传统诚信思想的局限

诚信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通过人们的内在品质外化而成的道德行为。情操高尚的人具有自律意识,能够严格约束自己,影响他人并且获得社会认同。反之,道德修养低下的人往往不为规则所缚,为所欲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念不是由法律制度规定的,而是靠血缘宗法和共同利益关系来建立和维持的社会关系,只存在于特定的小群体之间,不注重对社会共同约定和社会制度守信。中国传统诚信观是以否定商品经济中平等利益交换为前提的道德价值准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与等价交换,单纯依靠人们内心自觉来约束显得苍白无力,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诚信背后的不足。有时由于传统诚信的理想化产生机制和适用范围有限,在现代社会中必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二)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市场经济以诚信作为经济运行的伦理法则,是一种“契约经济”。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以各自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作为出发点重新审视传统诚信观,而与时俱进的新价值体系尚未建立。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中,失信现象层出不穷,如官场上虚报政绩贪污腐败,市场中假冒伪劣商品玲琅满目,文化领域盗版侵权屡禁不止,虚拟世界多元信息真假难辨。由于大学生阅历有限,心智未完全成熟,对善恶美丑的评判比较感性,很少能以理性的眼光评判是非对错。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或多或少给纯洁的大学生树立了负面榜样,使大学生心生动摇,逐渐偏离主流价值观,对不诚信得利的侥幸行为产生崇拜心理,发出从众行为。

(三)教育急功近利的导向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鸭梨山大”。有些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秉承“有用则学、无用则应付”的原则,只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诚信滑坡。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中法治教育薄弱,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师只注重对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以致多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态度,仅限于课程概念,而不是立身行事的准绳。大学生群体相应的法律知识缺失,难以理解和认同契约中蕴含的现代民主法治精神,只是把契约肤浅地理解为当事人双方之间达成共识而签的协议。如果连基本的契约意识都不具备,试问大学生如何能正确处理个人的权利与责任关系?此外,我国高校基本上属于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色彩浓厚,难以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高校与学生之间“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向契约关系的转变还有待制度的创新与落实。

二、转型期我国大学生契约精神缺失的具体体现

(一)学习上,论文抄袭作假

本科生论文公开发表的数量,日渐成为衡量高校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参数,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学生来说,公开发表论文将给考研和就业增加胜出的筹码,所以撰写出一篇优秀论文成为大学生梦想的事。但是基于自身理论水平和知识深度及广度有限,大学生群体中学术道德不端行为悄然滋长。主要表现有:1.在网上搜索、复制、粘贴,移花接木,多篇文章拼凑而成。2.照搬学报期刊上的观点,没有思考和创新;大段引用原文,没有注明出处。3.付费在论文代写机构委托写手代写。大学生论文抄袭作假现象,助长了大学生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同时也影响着学术界的学术作风。

(二)经济上,拖欠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是高校扩招以来,国家设立的专向基金,为贫困学生提供无担保信用贷款,资助其顺利进入大学深造。相互法规明文规定,大学生在毕业后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国务院及央行多次倡导鼓励加大对困难学生实行贷款的力度。但是,有的大学生在家庭情况方面伪造虚假证明,以期获得无息或低息贷款,挪作他用;有的大学生在具备经济偿还能力后,不及时还贷;有的大学生编造各种理由逃避还贷;有的大学生在未提前告知银行和学校的情况下变更通讯方式,增加催款工作的难度。这些忽视契约的行为使得银行坏账、死账逐年增加,助学贷款工作举步维艰,以致一些学生信誉不好的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损害了一些真正贫困需要助学贷款的大学生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

(三)工作上,随意毁约

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形式。一方面,由于部分毕业生缺乏契约意识,错误地认为不守契约,只是不道德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违约成本较低,明知故犯。表现为以下几类:1.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即失业”的舆论之声造成毕业生的恐慌,只要用人单位接收,他们便不加甄别,当即签约。工作后才发现自身能力有限难以胜任,或者此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实在相差甚远,只好等待时机跳槽。2.由于缺乏专业就业指导,大学生择业经验不足,不能客观地分析自身条件和当前就业形势,在和用人单位签约后,发现期望与现实脱节,当遇到薪水更高、福利待遇更好的单位后便纷纷选择违约。3.一些高校为“提高”就业率,将就业协议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挂钩。每逢毕业之际,“假签约”的现象纷纷出现。4.用人单位打着校园招聘的旗号,只是做一些宣传来提高知名度,所以毕业生为了增加就业几率,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往往“骑驴找马”,先签一个合同垫底,有更好的选择时违约再签;或者“一女多嫁”,同时与几家用人单位签约,最后再做筛选。

(四)观念上,缺乏维权意识

大学生由于缺乏契约知识,择业中常常陷入合同陷阱,具体表现为:1.有的毕业生轻信用人单位的口头许诺和口头协议,而不签订书面形式的合同。2.有的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格式合同中的模糊条款没有提出异议。3.有的大学生求职心切,轻易接受用人单位拟定的只规定应聘者的义务,忽视其权利的合同。此外,大学生对就业保障的相关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没有维权意识,也没有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如在应聘时遭到性别歧视或者被骗,工作后无节制加班,工作条件恶劣,被随意克扣工资等情况下自认倒霉,忍气吞声。

四、转型期我国大学生契约精神重构的方法

(一)优化大学生契约化管理模式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受到强力的冲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与学生形成服务契约关系成为大势所趋。实现大学生“契约”管理模式,必须明确学生与其他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1.高校管理者应该尊重学生的正当权利,如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批评权、听证权、获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权利,引导大学生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2.明确学生责任范围,引导学生确立责任意识。在契约订立的环节中,让大学生参与契约条款的设计,保证高校与学生地位的平等。在契约管理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二)打造契约精神的校园环境

“群体的互动活动最容易培养学生的契约意识”。首先高校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参与校园建设,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娱乐活动,社会志愿服务,甚至是勤工俭学、课外兼职等,促进自身的独立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受益者。其次为了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让契约精神进入学生的心灵,学校应该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人的示范作用。严格贯彻落实既定的规章制度,严格牢记对学生做出的各项承诺并落实到位。长此以往,学校和教师遵守承诺、恪守契约的良好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加强契约精神教育

首先,在高校教学活动中,高校应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观念和契约理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新时代公民。其次,培养大学生的契约情感。教师应把违反契约的法律后果普及给学生,给学生敲一记警钟。同时使大学生认识到“无规矩不成方圆”,契约带给人们便利和利益,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品尝恪守契约后获得褒奖的愉悦感。再次,进一步激发大学生遵守契约、履行承诺的契约意志,将契约意志内化为自我要求。最后,让大学生将契约意志付诸实践,外化为行为习惯。同时教师也应提高大学生的维权能力,且对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加以正确的引导,避免大学生权利意识走向极端。

(四)完善大学生契约信用的良性评估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学生往往会权衡违约带给自己的利弊大小,一旦发现违约更有利可图时便“义无返顾”地选择不诚信行为。契约的生命力就在于遵守契约比违背契约可以得到更大利益。高校要完善契约信用的评估机制,如实填写记录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严禁为本校毕业学生护短遮羞;对学生不诚信行为迁就纵容;对学生不诚信记录作“归零”处理。同时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如公开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或者保研工作举荐资格,使违约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和成本。对于触犯法律的违约行为,及时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切不可姑息。当然有些行为没有明文规定,但却违背了社会公德,学校可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利用学生的良知和舆论压力使这些行为无处可逃。良好的契约信用评估机制既有利于维护契约主体的利益,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参 考 文 献〕

〔1〕张丽萍.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3,(10).

〔2〕刘龙洲.论大学生权益意识与契约管理模式的建构〔J〕.辽宁教育研究,2004,(03).

〔3〕申建英.大学生择业法律意识淡漠的成因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6,(07).

〔4〕袁国玲.试论大学生契约意识的培养——基于高校素质教育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

〔5〕王蕴慧.当代大学生契约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1).〔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契约精神转型期大学生
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期中文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依法治校视野下的高职学生契约精神培育研究
大学生契约精神如何培养
转型期完善公共危机管理路径浅析
转型期家庭伦理剧中婚姻观的探究
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与成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