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败血症病例报道

2016-06-02马晓博许卫星吴伟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霍乱弧菌败血症菌落

马晓博,孙 艳,许卫星,吴伟华

(沧州市中心医院:1.检验科;2.血液病一科,河北沧州 061001)



·个案与短篇·

1例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败血症病例报道

马晓博1,孙艳1,许卫星2,吴伟华1

(沧州市中心医院:1.检验科;2.血液病一科,河北沧州 061001)

研究者从本院血液科1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培养中分离出1株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NOVC),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0岁,于3年前在本院行相关检查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出院后规律服药,定期门诊复查,早期血色素可维持于60 g/L,血色素进行性下降,波动于35~55 g/L,血小板波动于(20~60)×109/L,需间断输血维持治疗。患者于2015年8月初无显著诱因出现乏力加重,右下肢皮肤出现破溃后红肿伴疼痛,经抗炎治疗略有好转。后因发热,最高体温38.0 ℃,故入院治疗。入院后完善各项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抽取两套血培养,给予抗感染止血、输血、输血小板,保肝等治疗。影像学支持患者患有小叶性肺炎(重症肺炎),肺部合并细菌、曲霉菌感染,但由于患者无咳嗽、咳痰,故无法采集病原学依据。给予联合伏立康唑、两性霉素抗真菌治疗患者体温仍反复波动。血培养回报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生长。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患者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稚细胞,患者不除外原发病已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因患者家属放弃进一步诊治自动出院,放弃进一步骨髓形态等相关检查。先后给予患者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治疗,发热并未缓解,主治医师分析该患者自身基础疾病导致的免疫力重度低下以及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多源性感染是该患者一系列药物治疗无效的根本原因。

2方法

2.1细菌培养方法将患者采集的两套血培养瓶置入血培养仪中培养,7 h后血培养仪报告阳性,随即抽取血培养瓶中培养物进行涂片,镜下为革兰染色阴性微弯曲的杆菌。同时抽取血培养瓶中培养物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分别置于5% CO2温箱以及普通温箱内35 ℃孵育24 h。本菌在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培养24 h生长良好,在血琼脂培养基菌落呈现2~3 mm,有明显透明溶血环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24 h菌落1~2 mm,明显小于血琼脂培养基。取平板上单个菌落涂片可见革兰染色阴性微弯曲呈逗点状杆菌见图1~3(见《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网站主页“论文附件”)。

2.2细菌鉴定方法取单个菌落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E手工生化鉴定板条鉴定见图4(见《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网站主页“论文附件”),β-半乳糖苷酶、赖氨酸、鸟氨酸、枸橼酸盐、靛基质、VP试验、明胶液化、葡萄糖、甘露醇、蔗糖、氧化酶均阳性,精氨酸、硫化氢、尿素、色氨酸、肌醇、山梨醇、鼠李糖、蜜二糖、苦杏仁甙、阿拉伯糖均阴性。根据生化反应确定编码为5347124,将该菌鉴定为霍乱弧菌。鉴定率 id%=99.9,符合率t=1,显示为极好的鉴定。将该菌进行玻片法血清学凝集,与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均不凝集。取培养24 h的细菌做成生理盐水悬液,压滴法观察动力为阴性。

2.3药敏试验方法药敏使用MIC方法,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制品公司的DL-96药敏微孔板进行测定。该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见图5(见《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网站主页“论文附件”)。

3讨论

根据生化试验鉴定结果及血清学凝集试验结果,判定该菌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根据O抗原的不同,目前至少将霍乱弧菌分成155个血清型。其中O1群、O139群引起霍乱,其余非O1非O139群弧菌菌株不会产生毒素,因此不引起霍乱,但可引起非流行性的腹泻和肠道外感染[1]。

由非O1群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国内已有报道,且不少病例与霍乱相似。但由NOVC引起的血流感染比较少见。国外有霍乱样胃肠炎患者血液中培养出NOVC 的报道[2],有范克妮贫血患者NOVC败血症病例报道[3],国内有白血病患儿的NOVC血流感染报道[4],另外多篇文献报道了有基础性肝脏疾病患者血流感染了NOVC[5-8]。

国外针对澳大利亚人群中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的致病性调查指出NOVC致病性有宿主和环境两个因素,其中宿主自身具有慢性肝脏疾病和恶性肿瘤是易感因素,而环境因素则为被污染的水源和未煮熟的海产品[9]。

可见NOVC血流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本文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后转为急性白血病,大量异常的白细胞增生,抑制了具有正常免疫活性的细胞,导致免疫力低下;另一方面对白血病的治疗会加重免疫抑制程度,使得细菌更容易突破免疫屏障,侵入血流。除此之外,该患者还有细菌合并曲霉菌感染的重症肺炎,这也是患者免疫力重度低下所致。

由于腹泻的相关报道较多,故统计性分析后发现该菌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以7、8月份检出率最高,本报道的病例也是发生于8月份,该患者主治医师提供资料证明患者发热前曾食用过鸡肉,笔者分析被污染的饮食是最可能的感染源。7、8月份即夏秋季是弧菌感染的高发季节,环境温度、湿度更利于细菌繁殖。笔者通观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所报道案例患者基础疾病集中在肝脏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大多有血小板偏低或凝血功能异常,这可能为细菌从肠道侵入血流提供了可乘之机。由NOVC引起败血症的原因还需要大量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验证。本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头孢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但由于患者的基础性疾病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可见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肠道外感染虽然不常见,但由于被感染的患者大多是免疫力低下人群,故病死率不容忽视。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这类人群的非O1群和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肠道外感染,同时患者本身也应该尽量避免接触海水以及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海产品以减少感染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Namdari H,Klaips CR,Hughes JL.A cytotoxin-producing strain of Vibrio cholerae non-O1,non-O139 as a cause of cholera and bacteremia after consumption of raw clams[J].J Clin Microbiol,2000,38(9):3518-3519.

[3]Dhar R,Badawi M,Qabazard Z,et al.Vibrio cholerae(non-o1,non-o139) sepsis in a child with fanconi anemia[J].Diag M,2004,50(4):287-289.

[4]王闻卿,黄卫春,朱林英,等.1例白血病患者血液中检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J].疾病监测,2013,28(9):772-774.

[5]朱冬芳,晏春根,黄丹文.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致败血症1例[J].临床检验杂志,2013,31(10):800.

[6]邹玖明,张爱平,李智山,等.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致败血症1例报道[J].微生物学杂志,2013,33(5):78-80.

[7]郭桐生,史云,曲芬,等.肝硬化患者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败血症[J].肝脏,2007,12(5):368-370.

[8]Khan S,Kumar A,Meparambu D,et al.Fatal non-O1,non-O139 vibrio cholerae septicaemia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J].J Med Microbiol,2013,62(6):917-921.

[9]Trubiano JA,Lee JY,Valcanis M,et al.Non-O1,non-O139 vibrio cholerae bacteraemia in an Australian population[J].Intern Med J,2014,44(5):508-511.

(收稿日期:2016-01-22)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9.07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9-1302-02

猜你喜欢

霍乱弧菌败血症菌落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TTC应用于固体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研究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对比分析菌落总数检测片与国标法用于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检测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病原霍乱弧菌的分离与药敏试验
红茶菌和中草药红茶菌体外抑制霍乱弧菌的研究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
血清凝集、基因测序联合检测群霍乱弧菌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