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06-01林敏依

财税月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供给侧供给侧改革新常态

林敏依

摘 要 新常态下要求经济从过去的粗放式增长转为稳健型增长,着重发展质量而非发展速度。在新常态背景下,单靠传统的调控市场工具和生产体制满足不了经济转型需求。习总书记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表明中央对经济形势有了新的认知,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资源配置扭曲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侧产能过剩、效率低下,这标志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的重大转变。供给侧改革目的在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以提高供给侧供应质量和效率,较好匹配潜在需求,促进经济稳健发展。政府推进供给侧改革需要从政策引导、监管约束、公共服务入手。

关键词 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

一、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及提出背景

经济转型前在“三驾马车”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大幅增长。“三驾马车”即出口、投资、消费。出口和投资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而消费的发挥的作用较少。在于过去政府主要依据典型的凯恩斯理论从需求侧调节和管理经济市场,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疲软的主要原因,故采用扩张型的政策工具刺激经济,使社会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最终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然而基于需求侧的经济刺激仍发挥不出预期的效果,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反而逐渐加大。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传统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工具对经济的刺激效果逐渐减弱,这表明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短期的、周期性的,而是长期的、结构性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高层对于经济形势有了新的认知,当前中国经济疲软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侧出了问题,推进经济的供给侧转型改革成为了解决我国经济困境的关键。2015 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供给体系效率和质量,推进结构性改革,使供给体系更加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增加市场自由度,使市场自动调节实际产出以回归潜在产出。

二、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涵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当前中国要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创造新供给,提高新供给效应,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进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增加市场自由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使市场自动调节实际产出以回归潜在产出。供给侧改革目的在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以增加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

产能过剩问题是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很可能会带来资金回收困难、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偿债能力低下等负面影响。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同行激烈竞争的压力,企业应将过剩产能转化为流动资金,加大技术、管理创新力度,加快供给侧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以求长期持续发展。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是企业供给侧方面的内容。供给侧改革要求企业从密集要素投入型转为要素效率提升,降低成本,减少库存,加大有效产出,同时降低企业财务杠杆,以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此外,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是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之一。

三、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中央政府适时地提出 “供给侧结性改革”,是为了让更多的资金从虚拟经济转入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成本,减少此前扩张的货币政策所刺激的股市膨胀泡沫,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新常态下如何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进程,打破行业垄断成为一大关注点。供给侧改革要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效率。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以完善供给管理方式。在过去,我国政府对产业体系采取单一的管理手段,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影响产业体系的方式主要包括政策、监管及公共服务。因此,从以上三方面完善政府职能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一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了配合新常态下经济转型的新要求,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央高层应逐步出台系列转型发展的配套文件及试行办法,进一步向市场传达政府管理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的决心。为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政府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功能,推行新的财政和税收补贴办法,适当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和援助,以激励企业的经济行为,逐步实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目标。

二是加强监管约束作用。改革的代价是牺牲现有的经济增长高点以走向未知的经济增长。在这过程中,处于摸索阶段的市场并非井然有序,基于供给侧改革侧重的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在不多加干预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适当监控改革进程,以规避因市场混乱造成的巨大市场风险。加强监管约束主要通过制定相应规则并采用适时监督的方式来约束企业与个人行为,规范市场与社会秩序,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相应地,以为了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监管约束的作用,要求政府在放开竞争性领域经济性监管的同时,加强社会性监管,建立健全现代监管体系,加强市场准入、价格、投资、成本、服务质量和市场交易规则等方面的系统性监管职能,实现精细化管理。

三是提高公共服务效益。优化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健全产业体系,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发挥要素的配置作用,要求政府加强基础信息方面的公共服务,包括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完善公共资源数据库,加强市场监测。为了响应供给侧改革的产业创新、技术创新要求,政府需要在加大基础科研方面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制定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充分有机结合科研力量和可用资源,减少科学研究与产业技术脱节程度,形成产业创新体系。其中一种可行的办法是成立国家科研实验室。

猜你喜欢

供给侧供给侧改革新常态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