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2016-06-01

保健文汇 2016年1期
关键词:注射剂年龄中药

●郭 富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郭 富

目的:通过对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常见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指导今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帮助。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一年时间内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此探究导致他们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通过本次对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研究发现:①患者注射后30min内出现不良反应有55人,比例为55%;②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有34人,比例为34%;③本次研究中,注射后所产生不良反应累及人体系统与器官患者35人,比例为35%。结论:通过本次对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回顾性分析可知,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常见原因主要有药物自身性质、患者个体差异以及临床用药规范化程度这三个,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用药,从而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下保证疗效。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指的是通过在相关中药中提取出一些有效物质而制成,其主要作用在于供注入人体诸如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等注人人体的制剂。结合实践来看,相比与其他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优点,这就使其能够在重症、急救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我们在面对中药注射剂所带来的治疗便利之时,也不得不面对当前由于成分复杂等诸多因素,而导致其在临床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这就不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质量,同时更会导致治疗无法取得相应效果。为此,本文通过选取了100例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一年时间内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47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为41.4±3.2岁。此外患者病情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过对本次研究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随后分别记录好患者的发生不良反应时间、年龄与性别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等数据,以此探究导致他们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原因。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通过对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间、年龄与性别以及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这三方面探究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

2.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接受中药注射剂后发生不良反应时间最短的为1min,而最晚的是注射后8d。其中有55人注射后30min内出现不良反应,比例为55%。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人数比例(%)<10min1616 10-30min3939 30-60min2020 1-12h1313 12-24h88 >24h55

2.2 患者年龄和性别

本次研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中,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3人,比例为53%;女性47例,47%;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为41.4±3.2岁。

年龄人数比例(%)22-301111 31-401616 41-501818 51-602121 >603434

2.3 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

在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与器官所表现的特征以及人数分别如下表:

累及系统与器官临床特征人数比例(%)皮肤及其附件皮疹、瘙痒、面色潮红3636全身性反应发热、寒战、酸痛2525神经系统头晕、头疼、抽搐1212循环系统胸闷、心悸1313肌肉痉挛、浮肿1414

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皮肤及其附件和全身性反应分别位列第一,第二。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本次对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回顾性分析,笔者认为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常见原因主要有药物自身性质、患者个体差异以及临床用药不规范这三方面:

(1)药物自身性质。首先,绝大多数中药注射剂都是从多种中药中经过现代工艺提取得到的由于中药成分本身较为复杂,其中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并不明确,自然也不可能完全分离,因此,使用中药注射剂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其次,为了提高药物的溶解性及稳定性,通常在注射剂的制备过程中会加入适量的助溶剂和稳定剂等添加剂,这些物质的加入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再者,中药注射剂中通常含有多种色素、淀粉、蛋白质、鞣质、树脂、粘液等致敏组分,一旦注射人血,这些物质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接触这些抗原性物质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2)患者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指的是,绝大部分患者在基本情况相同时面对同一药物所产生反应差不多相同,但会有部分患者会因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个人习惯等因素所影响,在接受同一药物治疗时会产生和大部分患者反应有极大差异的临床反应,比如高敏性反应、低敏性反应、特异质反应。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之所以存在个体差异这不但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个人习惯等都密切相关,同时更和他们遗传、体内代谢、酶系统、免疫系统及生理病理状态方面差异密不可分,因此,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同一剂量的敏感度也不同,过敏体质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远高于普通患者。

(3)临床使用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适应症选择不合理、配伍不合理以及超剂量使用上,这些都会导致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不规范情况产生,进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例如在配伍不合理中有时候医护人员没有看到可见微粒,但实际产生的一些不可见的聚合物质等致热原阈值提高,输液后机体会产生热原样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等现象。

综述所述,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用药,从而在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下保证疗效。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1] 吴昊, 谭光羡, 蒲荣.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19):146-147.

[2] 刘春芬.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8, 17(11):40-40.

猜你喜欢

注射剂年龄中药
变小的年龄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年龄歧视
算年龄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