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期尿激酶溶栓对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2016-06-01武强荣陈瑞丰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甘肃张掖734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尿激酶血液透析

武强荣,陈瑞丰(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甘肃张掖734000)



定期尿激酶溶栓对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武强荣,陈瑞丰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目的评价定期尿激酶溶栓对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 年10月在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6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常规组进行常规肝素封管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取定期尿激酶溶栓疗法,观察并比较定期尿激酶溶栓对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流量、尿素清除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静脉压低于常规组(P<0.05);上机前抽吸导管不畅和透析过程中导管不畅的人数均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导管使用寿命长的患者人数多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肝素加尿激酶混合封管,能够增加患者透析血流量,降低静脉压,安全性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液透析;尿激酶;留置导管;透析充分性

血液透析通路通畅是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之一,对透析充分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临床中许多尿毒症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层钙化、营养不良等因素给自身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带来困难,因此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应用具有涤纶套的深静脉长期透析导管就成为长期血管通路极好的补充形式,其使用率日益升高。在美国,使用深静脉长期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已占14.0%~17.5%[2]。但是在具体应用中,由于导管长期放置而引发的并发症也较多,如存在透析血流不畅,导管处理不当引发感染、导管栓塞等,这些问题都是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最主要也是极为常见的并发症,导管栓塞发生率达64%。导管血流不畅的主要原因是管腔内血栓形成,国内外多采用尿激酶封管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机会,提高导管长期通畅率。有研究提出,定期对半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观点[3]。笔者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研究显示,在常规肝素封管的基础上采取定期尿激酶溶栓疗法,预防导管栓塞效果较常规疗法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72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7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1.2±7.2)岁;透析年限0.6~52个月;置管时间0.6~30个月;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高血压肾病24例,糖尿病肾病22例;64例患者采用右侧颈内静脉入口,8例为右侧锁骨下静脉入口。导管为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的Permcath双腔导管,型号13.5 Fr×36 cm。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时间4~4.5小时,醋酸纤维膜透析器,膜面积1.4 m2,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原发疾病及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常规组:在透析结束后,用0.9%氯化钠溶液20 ml分别快速以脉冲方式注射到动脉端和静脉端,将导管内血液冲干净,再将普通肝素钠2 ml(100 mg/支)加0.9%氯化钠溶液1 ml充分混匀后,分别向导管动脉和静脉管腔内各注入1.5 ml,迅速夹管保持正压封管,防止血液回流,对部分高凝患者采用纯肝素3 ml封管,肝素帽封盖,保留至下次透析。观察组:每次透析结束的封管方法与常规组相同,但每月定期选1天在透析结束后用尿激酶溶栓。具体方法:用0.9%氯化钠溶液20 ml分别快速以脉冲方式注射到动脉端和静脉端,然后将尿激酶1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3 ml充分稀释,溶解成尿激酶溶液,再分别向导管动脉和静脉管腔各注入1.5 ml,保留30分钟后抽出弃去,最后再按常规组封管。

1.2.2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时予以监测,并随访6个月,比较透析时实际血流量、透析充分性、静脉压。

1.2.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s)表示,组间进行统计学描述。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流量、尿素清除率(kt/v值)及静脉压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流量、尿素清除率及静脉压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流量、尿素清除率及静脉压比较(±s)

组别常规组观察组人数 血流量(ml)36 36静脉压(mmHg)tP --183.28±3.48 242.55±4.38 10.211 0.000 Kt/v 1.06±0.06 1.31±0.02 16.714 0.000 151.44±3.87 75.66±2.63 68.687 0.000

2.2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导管通畅性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导管通畅性比较

2.3两组患者双腔留置导管使用寿命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双腔留置导管使用寿命比较[n(%)]

3 讨论

3.1有效提升了透析效果

长期以来,普通肝素封管一直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用尿激酶预防性溶栓的应用少见报道。本研究中,常规组患者于血液透析后均应用肝素进行封管,观察组患者于血液透析后均应用肝素加尿激酶混合封管。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定期用尿激酶预防性溶栓,血流量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可达到透析所需要的血流速度,观察组患者静脉压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尿素清除率kt/v值高于常规组(P<0.05),这表明选择肝素联合尿激酶进行封管,可有效控制静脉压,增加血透过程中血流量,改善导管功能,确保血液透析的充分性。

3.2导管通畅性得到显著改善

临床发现,在血液透析治疗中,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使用3~6个月时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形成而堵塞导管,使血流量减小,严重影响导管功能。主要表现在常规治疗时,导管不能提供足够的、持续的血流量来达到充分透析,是深静脉留置导管最重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外报道发生率为29%[4]。对于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国内外大多采用尿激酶溶栓的治疗方法,封管是减少导管内血栓形成、提高导管通畅率的重要环节。使用尿激酶封管,不但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纤溶酶原裂解为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块,让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等发挥溶栓作用,同时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溶栓特异性强,全身纤溶作用小,出血率低。在本研究中,采用尿激酶定期管内溶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5]。表2显示,观察组上机前抽吸导管不畅及在透析过程中导管不畅的患者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说明经过定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维护血管通路、改善导管功能、减少导管堵塞和降低感染几率都有显著效果。

3.3导管使用寿命延长

本研究中,在导管建立3~6个月期间,导管的使用寿命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导管功能开始快速减弱,此时若不进行尿激酶溶栓干预,导管失去功能的风险成倍增加。本研究中,常规组导管使用寿命超过1年者,均开始定期尿激酶管内溶栓[6],这样可降低透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强透析安全性。由此可见,采用定期尿激酶溶栓,可显著延长导管使用寿命(P<0.05),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远文,曾健华,陈珍.两种封管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长期置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4):123-124.

[2]唐春苑,梁碧宁,王饶平,等.尿激酶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中应用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2):2620-2622.

[3]吴迪宾,饶泽珍,许一,等.小剂量尿激酶封管对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病人血液透析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11):996-997.

[4]杨萍,张云霞,王丽敏,等.不同尿激酶给药方法对半永久性透析导管影响的回顾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49-350.

[5]林丽静.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用于永久性双腔导管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145-146.

[6]李劼,李勤.普通肝素加小剂量尿激酶封管预防和治疗深静脉置管内血栓形成[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0):1055-1056.■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8-0125-02

猜你喜欢

尿激酶血液透析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对结核性胸膜腔积液(包裹性)临床治疗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