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UC1与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6-06-01杨永秀毕学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王 静,杨永秀,毕学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MUC1与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静,杨永秀,毕学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检测黏蛋白1(MUC1)与E-钙黏素(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及MUC1与E-cadherin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5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UC1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在NE、AHE及CE中,MUC1、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UC1的异常表达在G1期显著低于G2/G3期(P<0.05),在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上各组间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异常表达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1 与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MUC1、E-cadherin在NE、AHE及CE中均有异常表达,MUC1异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MUC1;E-cadherin

子宫内膜癌(CE)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肿瘤的20%~30%。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达93%,5年总生存率可达98%[1-2]。黏蛋白(MUC1)在肿瘤组织中多出现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相关。上皮细胞钙黏素(E-cadherin)在肿瘤形成、侵袭、转移及复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UC1及E-cadherin的表达,探讨二者的关系及机制,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4—2007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部接受检查、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正常子宫内膜(NE)组织10例,取自非子宫内膜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者(多数为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3~49岁,平均年龄42.35岁;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AHE)组织15例,取自诊断性刮宫术者,年龄38~51岁,平均年龄44.00岁;子宫内膜癌(CE)组织35例,取自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3.47岁。

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1988年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病理分期标准进行分期:Ⅰ期26例,Ⅱ期6例,Ⅲ期2例,Ⅳ期1例;按细胞分化程度分为G1期21例,G2期11例,G3期3例;肌层浸润≤50% 23例,>50% 12例;25例无淋巴结转移,10例有淋巴结转移。

1.2实验方法

取新鲜组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以备免疫组化检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5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UC1及E-cadherin的表达。

1.2.1试剂鼠抗人MUC1单克隆抗体(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鼠抗人E-cadherin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 mM柠檬酸缓冲液、二甲苯、梯度酒精、苏木素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提供。

1.2.2结果判定MUC1结果判定标准:MUC1阳性表达为深棕色及棕黄色连续线样或片状,主要位于腺上皮细胞的近管腔侧、胞膜或胞质内。子宫内膜组织中MUC1表达强度分级:阳性细胞数<10%(-),10%~30%为阳性表达(+),31%~50%为中度表达(++),>50%为强阳性表达(+++)。本实验中异常表达为中度表达及以上者,即(++)至(+++)为异常表达。

E-cadherin结果判定标准:阳性:呈保留细胞膜表达,组织细胞染色强度均与正常组织相同;异质性表达:细胞染色强度不一,阳性细胞和阴性细胞反应混杂存在,细胞浆和/或细胞核染色;阴性:细胞均呈阴性反应。阳性为正常表达,阴性及异质性表达均视为异常表达。

1.3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估计MUC1及E-cadherin在不同组织标本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两者的相关性研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MUC1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MUC1在子宫内膜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的顶端及细胞膜和/或胞浆中。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UC1的异常表达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图1~3。

表1 MUC1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图1 MUC1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SP法×200)

图2 MUC1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SP法×400)

图3 MUC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SP法×400)

2.2MUC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UC1的异常表达在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上各组间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分级中的异常表达率G1期为57.14%,显著低于G2/G3期的92.86%(P<0.05),见表2。

表2 MUC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E-cadherin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E-cadherin在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90%的内膜组织可见细胞膜呈棕黄色染色,无胞浆及胞核染色;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现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浆均为阴性表达,细胞浆呈阳性染色,异质性表达,或部分细胞染色的同时有部分保留了细胞膜的表达。在NE、AHE及CE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见表3、图4~6。

表3 E-cadherin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图4 E-cadherin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SP法×400)

图5 E-cadherin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SP法×400)

图6 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SP法×400)

2.4E-cadheri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在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上各组间均呈上升趋势(P<0.05),而肌层浸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E-cadheri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5MUC1与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组织中异常表达的相关性

调查显示:在32例E-cadherin表达异常的子宫内膜组织中,有22例MUC1的表达异常,占68.75%(22/32);28例E-cadherin表达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中,有9例MUC1的表达异常,占32.14%(9/28),两者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见表5。

表5 MUC1与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组织中异常表达的关系

3 讨论

黏蛋白在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中,表达水平发生上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预后相关[3]。MUC1是一种人类肿瘤相关黏蛋白,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种正常黏膜表面。在多种肿瘤中,MUC1多为异常表达[4],已证实MUC1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MUC1可诱导活化T细胞的凋亡,削弱宿主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在肿瘤中,胞浆尾恒定序列发生磷酸化改变,通过影响信号转导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MUC1充当抗黏附分子,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本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UC1的异常表达呈上升趋势,其中前两者与第三者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UC1为异常表达,细胞膜表达增强、细胞浆表达及部分表达缺失,而在癌前病变组中这种变化不显著。高分化子宫内膜癌中,MUC1的异常表达与中/低分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UC1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MUC1的表达逐渐增强。MUC1的异常表达在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上各组间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E-cadherin是钙依赖型细胞黏附分子,属于上皮细胞间黏合及信号转导功能单元的重要组成分子,主要介导同型细胞间的黏附,并维持上皮细胞的形态,低表达或缺失使肿瘤细胞丧失接触抑制,可导致细胞无限制增殖,失去分化,细胞黏附作用减弱,使肿瘤细胞发生浸润及转移。在胃癌[5]、非小细胞肺癌[6]、泌尿系移行上皮癌[7]、肾癌[8]、前列腺癌[9-10]等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均显示E-cadherin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相关。本实验结果显示,从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癌组织,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逐渐增高(P<0.05),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在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上各组间均呈上升趋势(P<0.05),说明随着FIGO分期的进展、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增高。

对两者相关性分析显示:在32例E-cadherin表达异常的子宫内膜组织中,有22例MUC1的表达异常,占68.75%(22/ 32),28例E-cadherin表达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中有9例MUC1的表达异常,占32.14%(9/28)。说明MU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上调,可能通过伸展结构干扰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也可能阻碍膜表面固定的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降低胞外基质内整合素介导的细胞间相互作用,使肿瘤细胞易于侵袭;MUC1可能导致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使其不能与细胞浆内的catenin形成完整复合物,导致细胞间连接松散,发生浸润和转移。

综上所述,MUC1、E-cadherin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能够较好反映子宫内膜恶性程度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联合检测两者,对评价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琴.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5):472-474.

[2]Siristatidis C,Chrelias C,Salamalekis G,et al.Office hysteroscopy:current trends and otential applications:a critical review[J].Arch Gynecol Obstet,2010(28):383-388.

[3]周芳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蛋白、神经型钙黏蛋白、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10 (5):5645-5649.

[4]赵时梅.子宫内膜癌中MUC1和E-cadmeri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4):675-679.

[5]李德艳.MMP-7和E-cadmer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185-186.

[6]杜心佳.E-Cad、EGFR、MMP9与肺癌转移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8):3480-3484.

[7]王丽,罗金芳.Caveolin-1和E-cadmer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4):286-288.

[8]徐文.肾细胞癌E-cadmerin和Ki-67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0(9):1774-1777.

[9]屠剑桥,马亚楠,钱聪.前列腺癌组织E-cadmerin蛋白表达临床意义Meta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0):1649-1653.

[10]高双友.血清sE-cadmerin、T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145-148.■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项目(lzujbky-2012-195)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8-0085-04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癌
p53蛋白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配对盒基因2和CD44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的临床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与动态增强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作用分析
腹腔镜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
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子宫内膜癌单发转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