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OM校本课程实施研究

2016-05-30张晓东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数字化

张晓东

摘 要:文章通过介绍头脑奥林匹克(OM)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探讨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介入校本课程,从校本开发特点到校本课程数字化方法及过程,结合一些案例进行讲解,从而得出数字化学习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实施要点,并详细阐述了实施的效果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倡导一种新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法,即结合课内外,延展学习时间与空间的数字化学习方式。

关键词:数字化;校本课程;OM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8-0061-02

头脑奥林匹克活动(OM)是一项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综合性创造活动,其活动内容和形式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深为小学生所喜爱。开展OM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在创造中成长”。为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的抓手。引进OM,开发和实施OM课程正是实施创造教育,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的需要。

一、OM校本开发与特点

现在的“独二代”儿童缺少团队合作精神,OM校本课程就是一种注重团队合作,培养个人创新的课程。

OM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把它的精神引入学校课程,发挥其巨大能量,扩大学生受益面,让更多的孩子学会创造,这是我们开发OM校本课程的最大目标。结合省级OM课题研究,我们开发了12册校本课程教材,包括教材及配套的相关教学资源。按主题式、渐进式、螺旋上升式的原则编写,用于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周一节的校本课上使用。

通过OM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了OM活动的普及化和校本化,扩大了OM活动的学生参与面,提升了学校OM活动的水平和育人价值,培养了学生创造性人格(好奇心、自信心强,敢于冒风险,有理想抱负,敢于质疑,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富有幽默感等)、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团队精神、动手实践能力等。

二、校本课程数字化过程

1.资源与收集

传统校本课程编写中重在收集和整理与课程相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我们在编写OM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同样十分注重资料与资源的收集,除了常规意义上的课程文本,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音视频及网络链接,为数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称之为课程资源包,既用于学生的学,又用于教师的教。

针对校本课程所存在的课程资源较为单一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学校自创的“创E”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发了多种课程资源,以满足教学的多种需要。数字化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收集或制作网络资源、微视频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并把它们上传到网络共享空间。它是看不见的老师,能优化学生的探究方法和研究兴趣。在数字化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度”,预设出资源类型,选用相应的实施策略。在学校内部,可以让孩子利用手里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平板电脑自己开发与寻找有趣的资源。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每天生活的校园就是最好的宝库,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也可以集合成校本课堂的课程资源。在学校外部,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校外辅导人员”,各行业实践工作经验突出并且热心教育人士的教育资源数不胜数,通过录像、实时通讯工具等数字化学习工具,让他们以自身的经验为学生教授课程,或者以在学校开设视频讲座、报告的形式,这样就使学生能增进初步的职业了解,甚至对学生形成人生理想也会奠定一定的基础。

这些资源在课程数字化实施过程中结合“翻转课堂”理念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测量与生活》一课,我们不仅收集了各类关于测量的资源,还与市测绘院工程师联系,拍摄了测量专业仪器制作的微视频,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2.平台与课程

应用自创的“创E”数字化学习平台,老师可以进行课程创建与教学设计,每个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在每个环节,随着老师的教学设计,把各类图文、音视频等资源一一呈现,适时加入调查测试资源,布置系列任务,让学生操作。如《纸牌承重》课前阶段,设计了承重方面的知识介绍,罗列了一些别的学生的承重照片、录像与过程,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对结构承重有一定认识。课中,老师布置任务后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纸牌结构制作并测试承重重量,小组间进行交流和展示。课后,设计小任务,让学生在家里继续设计与制作更好的纸牌结构并用家里的书作为重物测试,在学习平台上上传自己的结构照片,上报承重结果。目的是培养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并让这种兴趣延续到课后,享受在同平台分享成果的喜悦。

3.实施与交流

在学习平台上的校本课程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可以小组学习探究,对学习资源进行批注、绘图等再加工,可以方便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随时通过文字、图片、录像等方式生成自己的学习资源上传平台。

如《感受纸文化》一课,学生在平台上了解了中国古代的造纸文化,在平台上交流身边的纸,收集各种各样的纸,拍成照片直接在平台上交流,还可以用纸做成一些小作品,在平台上秀一秀,通过数字化平台的聚合作用,方便了学生的数字化学习。

OM校本课程关注学生创新、动手、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更应关注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的需求,联系和重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由探究。科学与技术所拥有的实效性和信息化社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学生们仅仅关注书本上的技术和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数字化学习所能提供的实时信息传递和反馈,让学生打破了学习的时间桎梏,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思维创新能力与动手操作技能,同时,空余下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和研究上,既打破了传统与创新的风格,也将课堂的界限模糊化,学生能够在学校之外,自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从而将更多的反思和研究留在了学校和课堂,打破了校本课堂的时间限制,这正是数字化带来的变革。

三、合理应用,校内外结合

1.合理架构,结合App应用

我们把整个OM校本课程设计成一整套的数字化在线课程,通过平板或手机上的App程序进入学习,选择相应年级与学期,会看到本学期所有OM校本课程,可以很方便地进入某个课程进行学习。学生在平板上浏览、测试、与他人交流,上传自己的想法或自己创作的作品照片、动手操作的视频等。学生运用平板上一整套现代化数字工具,能在学习中发挥出平时课堂无法达到的效果。

2.合理应用,有效进行数字化

数字化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其定位应该包括:一是自主性探究。网络化的技术探究实现了以学生需求为主体,以学生的爱好为指导的自主性探索;二是交互性探究。在课后开设基于网络的交流与反馈,在课上进行分析和思考探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三是个性化学习。网络化的OM校本探究活动应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和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将课堂与课外、课上与课下相联接。

3.课堂与课外结合的数字化学习

学生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工具和网络,联通校内与校外、学校和社会,不再局限于校本课堂上的书本和教师演示,而让学生能“拥抱数字化,拥有全世界”,使校本课堂从学校延展到了社会,彻底打破了校本课堂的空间限制。校外也可与同学老师联系、沟通、合作,这对于现今独二代的儿童来说,同伴间的互助与交流,对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大有益处。

四、校本数字化学习思考

校本传统课堂与课外的数字化结合,有效地把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进行了扩大。数字化学习的环境能更加有力地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能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受训者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使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大大增强。从这些角度出发, 在了解学生的需求心理之后消除学习障碍、促进学习观念的转变也正是《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数字化进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以下几点:首先,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数字化学习时,只注重网上的交流,忽视了面对面情感的交流,这是一种为技术而技术的做法;其次,数字化学习提倡个性化学习,但也离不开老师的适时引导,不能让学生完全“放羊式”学习,要带有目标、带着小任务去学习;最后,我们提倡的数字化要与传统学习有效结合,无论是校本课程还是国家课程莫不如此。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9).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数字化制胜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