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6-05-30徐静

资治文摘 2016年1期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

徐静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图书馆在全新的发展背景下,应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应用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扩展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现阶段,高校的图书馆越来越重视知识管理的理念,将知识管理应用在高校中,推动图书馆的转变,促使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知识管理的内涵及作用,并相应地提出高校进行知识管理的措施,旨在推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逐渐走向数字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其中,图书馆主要负责搜集、组织、选择存储及分发知识与信息。因此,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积极地应用知识管理的理念,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所谓知识管理指的是组织管理人员通过对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进行管理与应用,实现对知识的获取共享及创新,以提升组织的价值效益。其中,知识管理强调对人与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一方面,知识管理将知识创新作为重要目标,另一方面,知识管理则是知识创新的基础与手段。知识管理分为广义层面与狭义层面,其中,广义层面上的知识管理包括以下几点重要内容,分别是:知识、知识设施、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而狭义层面的知识管理主要侧重于对知识本身进行管理。

二、高校实施知识管理的作用

1.提升信息与知识的使用效率。传统高校的文献管理方式以文献借阅为主,因此,高校实施知识管理是对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变革,通过知识获取、存储、重建及组织等方式,从而挖掘出各种载体形态文献的隐含的知识,提升信息与知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降低高校的图书馆的运行成本,提升信息与知识的使用效率。

2.推动信息与知识的整合。高校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积极地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应用高科技的手段,从而构建起各种形式的知识网络,从而创造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条件,促使高校的图书馆进行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此外,推动高校进行应用型的研究,实现对信息与知识的整合,创造新的知识与编制软件,将新技术应用在高校的图书馆中,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竞争实力。

3.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准。高校知识管理一方面重视对显性知识进行管理,另一方面,重视对隐性知识进行交流,共享及创新,注重将人的知识创新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进行结合。其中,提高隐性知识向显性化转变的速度,充分地调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的智力因素,实现信息向知识的转化,并且更加系统化地应用知识,进而创造出全新的知识,因此,高校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地利用好高校具备的馆藏、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向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现阶段,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例如:网络用户服务包涵多种内容,分别是:网络资源、信息检索、远程登录、电子论坛及远程会议等。因此,高校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拓宽高校的图书馆的服务的宽度及广度,赋予图书馆更多的发展活力。

三、高校进行知识管理的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现阶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每天会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资源,提高了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因此,高校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出明确的知识管理的方针、目标与任务,强化对知识的集成,推动全新的知识的产生,完善高校的知识管理水平。

高校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高校的管理者需要充分地考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愿望,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条件,促使其能够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中,对知识信息进行良好的组织、协调及利用,向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对机构进行重组。高校的图书馆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构建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并且设有知识主管,主要的工作职责是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加快知识传递的速度。

3.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在高校的在知识管理中,人力资源占据较为核心的地位,其中,在人本管理中,激励机制则处于核心位置,因此,高校的图书管理应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地尊重人自身的价值,不断地发掘与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其次,高校应建立起全新的馆员的评价标准,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知识共享所做出的贡献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通过评定知识管理的效果与程度,对于做好较大贡献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给予相应的鼓励与表扬。与此同时,应结合读者的自身的感受,给予馆员正确的评价,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地努力。

4.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现代化的图书馆的建立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与信息素养,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转变为知识的管理者、传递者及创造者。与此同时,高校的图书管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与任务,构建一整套培训计划,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5.管理策略的调整。高校的知识管理主要应用以下两种策略,分别是:显性与隐性的知识管理策略。结合自身的服务的主要特点,图书馆的不同的业务部门能够对上述两种策略进行选择。其中,图书馆的情报部门主要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调研服务、定题服务等,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较大的帮助。

因此,图书馆的情报部门则最好使用隐性知识管理策略,高校的图书馆应充分地利用好网络资源,对知识服务进行不断地深化。此外,高校的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将搜寻、组织、分析与重组信息知识作为重要基础,结合读者的个性化的需求,从而提供恰当地解决问题的方案。

6.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能够为知识的获得组织与共享提供重要平台。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在高校的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提升知识存储、利用与传播的速度,另一方面,降低了高校图书馆所需要的成本,提高了知识的利用与转化的速度,大大地缩短知识创新的周期。因此,高校应不断地对技术进行创新,构建起支撑知识管理的技术设施,提升高校的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的水平。

7.强化对读者的教育。高校的图书馆管理者需要重视知识的组织及开发,提高对知识需求及应用的重视程度,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信息的效益与功能。还应树立起以读者为本的观念,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此外,高校应改变传统的借阅方式,改变图书馆的环境布局,增加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以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为目标,向广大的读者提供全方位、丰富的服务。

在高校的知识管理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属于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应加强对用户的培训,提高读者获取与利用知识的能力,高校还应加强对读者的关注,从而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对自身的管理与服务进行不断地调整,为教师以及学生提供知识共享的平台,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共享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的经济的到来,高校应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地应用知识管理的方式,提升高校图书管的自身的管理水平与能力,提升高校的综合服务能力与创新能力,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育茜.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目标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

[2]李亚梅.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应用与发展趋势[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02).

[3]柯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J].图书情报工作,2010(09).

猜你喜欢

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