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教育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探讨

2016-05-30王栋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优势培养策略

王栋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育的各类功能逐步受到研究者重视,如何充分挖掘教育的各项功能潜能,不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当下各阶段教育者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性发展,很多中学生严重缺失社会责任感,在此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中学地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优势,并探索出有效培养策略。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育    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养    优势     策略

在经济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厚重的社会责任感。而中学地理教育在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责无旁贷,地理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教育素材,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中学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优势

(一)地理学科特点有其便利性

地理学科是基于研究地球表面人文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它以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又相互影响与制约。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培养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灾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等问题的认识,也强化了其对人口、宗教、经济、社会等人文问题的思考与认知,这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奠定了知识基础。

(二)地理教材蕴含丰富的教育素材

地理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素材,这些素材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社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这些素材在教师的灵巧运用下,将系统、丰富的地理知识内化为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独特的态度与看法,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天独厚的教育素材。例如,鲁教版初中地理《从世界看中国》中,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使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油然而生,使学生萌生解决我国人口众多的情况下人均资源占有率低、部分地区贫困等问题的意识。再如学习了《中国的自然资源》中《水资源》后,也会激发学生节约用水,从自身做起,珍惜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二、中学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教育作用

地理课堂是对中学生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善于在地理课堂教育中渗透社会责任感培养意识,并将其贯穿于地理课堂教育的各个环节。笔者认为,教师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深入挖掘教材,有针对性的教学。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诱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中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达到教育目的。(2)优化课堂设计,内化知识为情感。地理课堂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因材施教,优化课堂设计,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内化为学生对社会、对祖国、对家庭等的责任与义务。(3)言传身教,发挥楷模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表现出为人师表、忧国忧民的情怀,并将此情怀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中起到模范作用。

(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责任感

地理课堂是践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学生真正社会责任感的履行要通过日常社会实践凸显出来。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了解社会,领悟自身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对于地理教师而言,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动手性、调查性较强的暑期或寒假社会实践任务,鼓励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了解最真实的生活故事,强化责任意识。例如,可以让学生研究城市的交通状况,并基于此探索出必要的解决措施;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城市垃圾、城市污染等相关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这些实践问题可以由单个学生自行完成,也可以将学生分组,鼓励他们集体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学生逐步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三)通过社会热点教育强化社会责任感

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而言,社会热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润物无声”地渗透社会热点,并通过分析、讨论这些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热点,加强学生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关注。例如,中国北方各城市的雾霾天气、沙尘暴等社会热点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将这些社会热点引入课堂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再者,学校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电影播放、电子屏幕展示等途径传递社会热点信息,让学生时刻受其影响与熏陶,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地理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学内容与模式,切实高效地開展思政教育,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是地理教师为社会发展进步、和谐稳定所做的一点努力,应大力提倡。中学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教材,通过课堂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结合社会热点培养社会责任感等途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切实践行中学地理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马岚,黄成林.中学地理教育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200-203.

[2]张小宝.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情感教育目标之变革[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6):301-307.

[3]杨爱荣.高师地理教育实习与地理教育人才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129-130.

猜你喜欢

优势培养策略
矮的优势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画与话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