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研究

2016-05-30修国义王梓力

科技与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熵权法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

修国义 王梓力

摘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以商业银行风险为研究对象,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评价。在构建指标体系后,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两种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该指标体系和计算出来的权重,得出16家上市商业银行风险得最终得分值,对这16家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进行比较,做出评价。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一类特殊企业,其开展业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客户的各种存款以及其他借款,而自有资金却是有限的,银行的这种经营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的高风险性,可以说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就是风险管理的过程。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一旦商业银行发生危机,对整个经济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以往的研究涉及商业银行风险的文献较多,很多都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来评价商业银行的风险,但是确立的指标体系却各不相同,采用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也各具特色。本文是在以往的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并考虑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背景下,借鉴了我国银监会和巴塞尔协议等对风险的监管的新规定,尝试建立一套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该指标体系模型来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评价,来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借助模型来了解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进而对风险进行监控和防范。

1.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1.1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COSO委员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是这样定义的,任何银行开展业务的外部环境因素如全球化浪潮、国家法规政策、技术革命和革新、重要公司的破产和保护性重组、不断变化的市场格局及自由化竞争的日趋白热化都将对银行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而这种不确定性就可以称作风险。由此可知,商业银行的风险就是指各种外部环境都会对银行的经营产生不确定的影响,影响可能是正面或者负面,即可能带来额外收益或者是损失。商业银行的风险是银行在运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商业银行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各种风险,每一项决策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如果处理不好,商业银行就可能陷入危机之中,甚至面临倒闭。

商业银行风险的种类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银行的风险分为不同的类型。从产生的根源分,可以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从风险发生的范围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从风险是否可以量化的角度分,可以分为可量化的风险和不可量化的风险等。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

1.2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概念

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是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最后得出风险评估的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出应对风险的策略。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包含了对风险的预测、风险的评估和应对等内容的总和,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风险进行实施监管,及时判断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并发现是风险加大的不良因素,从而及时消除这些不良因素。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功能包括:对经营者的决策的参与功能、对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的功能和对风险的预警功能。

2.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2.1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有联系的指标组成的有层次性结构的体系,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目标层是是反映商业银行整体面临的风险值,是对风险的最终评价结果;准则层则是将风险进行分类,用这些具体的风险来反映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指标层则是由一些更具体的指标构成。要实现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良好评价,首先就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商业银行风险指标体系应当能够全面地、直观地体现商业银行的总体风险状况,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具有系统性、完善性、科学性、合理性等特点。现有的关于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文献中,有的文献对指标体系的设计不够全面,没能全面的反映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也有的直接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这可能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并不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

选取指标时依据了以下原则进行。第一,规范性。第二,可得性。指标可以被量化,能够取得可靠的数据。第三,全面性。选取的指标不能够只是反映商业银行的某一方面的风险,而应当要尽可能全面体现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风险,这样的评级体系才能是准确的。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风险,例如在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中会体现出信用风险,在负债业务中会体现出流动性风险等;在巴塞尔委员会最新公布的《巴塞尔协议3》中又特别强调了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的监管要求;在我国银监会颁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中,提高了对资本充足性的重视程度,将一级资本进一步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和其他一级资本,并对其充足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再考虑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因素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面临考验。因此,本文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流动性、资本充足性和经营性这四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并根据文件《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选取了13项二级指标,来全面反映商业银行风险状况。与现有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相比,本文在信用风险方面增加了反映信用风险的动态指标即关注类贷款迂徙率;在资本充足性方面,根据银监会的新规定,加入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指标,通过对指标体系的完善,使指标体系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该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商业银行整体的风险水平,目标层下设有4个指标,他们分别为信用风险指标、流动性风险指标、资本充足性风险指标和经营性风险指标。在这4个指标下选取了13项具体的指标作为二级指标。为了对指标进行量化研究,需要使各项指标的经济含义方向相一致。因此,对各项二级指标,根据指标性质,将他们分类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正向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而负向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小越好的指标。

2.2指标权重的确定

目前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通常有层析分析法、德尔菲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有主观的方法也有客观的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主观方法主要依靠专业人士的主观判断,不需要找大量的数据来计算,但是不同的专家判断的意见可能不一致,这是主观方法的缺点。客观方法就可以避免这种主观判断的不一致性,但是缺点是有些客观方法所需要的数据是难以获得的,或者是数据的选取不具有代表性,这就容易导致偏差。本文分别采用了层次分析和熵权法两种方法分别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

(1)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采用层析分析法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层析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分析方法。该方法将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分解,分为多个目标决策层次,然后在每一个层次当中,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出该层次中各元素重要性权重,以此来做出决策的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首先,建立层析结构模型。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自上而下分解成若干层次,最上层是目标层,目标层的下一层是准则层,然后是子准则层。本文的目标层为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准则层为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本文将商业银行的风险分为四个方面,即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充足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在个各个准则层下面又设有13个指标,为子准则层。

其次,构造判断矩阵。根据元素重要性标度表,如表2所示,对每一层次中的要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赋予相应的标度,所得的标度值以矩阵的形式列出,便得到了判断矩阵。本文通过向行业专家发放调查问卷,并对收回的问卷结果进行整理汇总,最终得出了每一风险元素相对于另一风险元素重要性的标度值,将结果列成矩阵形式,得出了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猜你喜欢

熵权法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黔西北某炼锌渣堆场周边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研究
大学周边健身房满意度调查报告
基于熵权法的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协调发展规律模型及其应用
基于熵权法的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风险评价和风险降低在电梯检验中的应用研究